戚榮曉
(南京市江寧區上坊中心小學,江蘇南京,210000)
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學生語文素養形成與發展之必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極為重要的任務。然而口語交際的教學現狀及成效不容樂觀。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材各單元都安排了口語交際練習,然而,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與人交際的意識還十分淡薄,語言交際的能力明顯不足,一些學生在課堂上不想說,不敢說也不會說,偶爾有主動說的,語言還不夠規范。這些問題的存在也折射出語文課上的口語交際訓練并沒有轉化為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造成這樣的現實,筆者以為,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口語交際的訓練重點是發展學生的口頭語言,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并沒有關注這方面的培養和訓練,有的將口語交際訓練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有的將口語交際訓練變成了游戲表演;還有的將口語交際變成了漫無目的的奇思妙想。這些教學表面看似異常熱鬧,但冷靜回味,教師卻忽視和偏移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活動應服務于口語交際這一教學重心。
有的老師只依靠教材中每個單元給定的“話題”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所以很少組織學生在課內外進行更貼近生活實際的口語交際訓練。教材提供的話題對于某些學生來說可能距離生活實際較遠,有的話題則過于陳舊,缺乏時代感,激發不了學生的表達興趣。許多老師在使用教材時,不加選擇地使用,則讓口語交際的教學過程味同嚼蠟。這種脫離了生活現場的口語交際教學,反而影響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許多口語交際指導過程明顯缺乏交際性和互動性。如“學會解釋”這個話題,題目要求被別人誤會以后,誠懇地向對方解釋。但教學時往往只關注“解釋一方”怎么說話,卻忽略了受解釋一方的想法,使話題失去了互動性,變成了“看圖說話”。這樣的語言實踐是處在低層次上徘徊的,說的人無須經過認真的思考,聽的人也挑不出多大毛病,看似熱鬧,實則低效。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強調對學生的賞識教育,對學生在口語交際過程中的表現,過多地使用“真棒”“真聰明”之類的簡單評語,缺少實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評價。另外,學科檢測中難以測試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也導致許多教師把課本上的口語交際當作死板的題目來訓練,不注意創設情境、準確評價,致使口語交際教學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那么如何讓口語交際的教學真正實現與學生的生活接軌,體現出口語交際教學的價值所在,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從不想說,不敢說,不會說變得想說,會說,樂于說呢?筆者以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教師為學生創設一種想說、樂說的愉快氛圍,能讓學生興致盎然地投入到口語交際的訓練當中,積極觀察、思考、想象,這樣,他們的語言才能如涓涓細流,流入心田。
1.創設現實的交際情境
教師在口語交際教學時,要積極創設一個貼近生活實際的交際情境。學生在這樣真實、自然的交際場中,投入地說,聚精會神地聽,充分發揮自主性,創造性。如《用好壓歲錢》中,教師把自己化身一個親人,模擬過節時送給學生一些壓歲錢,然后讓得到壓歲錢的學生坐在一起討論,如何正確地使用壓歲錢。這樣的情境營造讓學生感覺自己在實實在在地經歷討論,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傾聽和表達。
2.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師尊重和關愛學生,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容易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在口語交際的課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尤為重要。教師要作為一個聽眾、一個朋友和學生一起聊天、討論,與他們進行沒有心靈距離的交流。如《幫他出主意》中,教師可暫時不用書本上提供的事例,就選擇一個真實發生在班級中的事例。如李同學一直作文成績不佳,自己和父母都很著急,我們一起來幫他想想辦法。這樣的問題設計更貼近學生,更容易讓學生放松心情,激活思維,愉快地表達想法,鍛煉口語,同時也更融洽了師生之間的關系。
小學生學習語言不能一蹴而就,必須拾級而上,由仿到創,由扶到放,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1.指導整理積累
在教學《我最喜歡的一句名言》時,筆者先讓學生積累名言,從中篩選自己喜歡的一句,再去查閱資料,了解名言的出處,鼓勵學生去閱讀,去思考,揣摩言外之意,然后在課堂上作簡短的發言。很多時候口語交際就是一種生活的再現,如教學《我打算這樣布置房間》,筆者先要求學生回家觀察自己家或者是親朋好友的房間布置,然后自己再來設計屬于自己的房間。有了實踐和積累,學生就能激發口語交際的熱情,提高思維的敏捷性,從而形成良好的表達習慣。
2.注重學科聯系
課堂教學是培養口語交際的重要渠道,教師要善于捕捉語文或其他學科教學中的話題,適時組織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語文課《翻越遠方的大山》,當劉翔成功超越自己昔日的偶像約翰遜之后,約翰遜第一個給劉翔送上祝賀的話。教師可以適時抓住話題:“如果你是劉翔,你會對約翰遜說什么?”“如果你是一名觀眾,你想對此時的劉翔說什么?”品德課上,教師可以針對一種社會現象發表意見。美術課上,教師可以對一幅畫表達看法等。
3.組織開展活動
學校、班級經常開展活動,要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交際訓練。如秋游時,學生可以對一些不文明的行為習慣發表觀點。慶六一、運動會、科技節等活動開展后,學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和收獲跟大家交流、分享。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又能在愉快的氛圍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訓練,學生想說是前提,會說是關鍵,善于生動精彩的說是理想境界。教師恰當得體的評價對學生是一種肯定和鼓勵,可以激發學生在口語交際訓練中不斷完善,不斷進步。同時,口語交際又是一個無紙化的過程,因此更要特別重視發揮評價的功能。
1.評價以鼓勵為主
小學生由于膽小、害羞,怕說錯話,在口語交際中容易產生緊張、害怕的心理。所以,教師要以積極、寬容的態度肯定學生的表現,增強學生的自信。評價的語言要謹慎,多鼓勵,少批評,通過一個回信的微笑,一個贊許的目光,一次肯定的點頭,一句由衷的贊揚,傳達你對他們的欣賞。
2.評價與審美結合
我們知道,口語交際是語言與語言的交流,是
心靈與心靈的溝通。因此,在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自覺地追求高雅的談吐修養,營造寬松民主的口語交際氛圍,既要欣賞學生,使學生敢說、愛說,又要對學生的心理狀態、認知水平和判斷能力做出必要的調整,避免他們遠離訓練的軌道。當學生訓練一結束,教師要運用美好的語言和美好事物來評價學生。這樣堅持訓練,不但促進了口語交際的訓練,也培養了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
3.評價要及時進行
口語交際是在一定的交際場景中進行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發言做出評價,除了鼓勵和肯定之外,還要培養學生積極的“糾錯意識”,讓學生在口語交際教實踐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和不足之處。評價不是為了排個高低,而是為了讓學生對自己的口語水平有一個真實的認識,并對自身的問題作及時的調整,以利于今后的提升。
總之,教師在指導口語交際訓練時,要努力創設生活化的口語交際場景,實施正確的方法指導,加以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長此以往,相信學生一定能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交際中,做到有話可說,說得準確,說得精彩。
[1] 邢孔帥.小學生口語交際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教育,2012(Z2).
[2] 范洪海,劉成娟.如何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J].吉林教育,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