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井秀
(淮安市淮陰實驗小學,江蘇淮安,223001)
現代教師的情感特征之一就是以師愛為核心的積極情感,這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力量。有關研究表明學生對教師情感態度方面的要求遠遠超過了對教師知識的要求。為了研究學生對教師情感態度的要求傾向,筆者對本校3-6年級的400名學生進行了關于自己最喜歡的教師特點的調查。在被調查的400名學生中,選擇最喜歡的教師的特點,前三名依次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60%),熱愛、了解學生(31.5%),活潑開朗、健談熱情(30.6%)??梢?,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是其他教育因素所不能替代的?!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積極的情感態度有利于促進主動學習和持續發展。
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因此對于教師來說,沒有什么比愛心更重要的。李鎮西老師說:“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蹦銢]有豐富的知識、扎實的功底、精湛的教藝……但你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執著期待,有“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律己精神,有“轉化一個后進生與培養一個優秀生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理性認識……一句話,有非凡的愛心,教師同樣可以培養出一批批人才、俊杰??梢哉f,師愛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靈魂。
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教學原則之一,就是“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師愛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關鍵,教師首先應該熱愛自己的學生。只有愛學生,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愛,學生才會把對教師的愛遷移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親其師,信其道,學其理”,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交往中,人與人和諧相處能增強一份尊重、真誠、信任、贊美等積極的態度。要使課堂教學和諧,就必須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自我控制各種情緒與情感,具有穩定而積極的教育心境,要求學生遵守課堂紀律,還要時刻關愛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生活上給學生一些鼓勵與支持,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溫暖,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What’s your job?一課的拓展環節,筆者正在引導學生用What do you want to be? I want to be a…交談,學生很認真地用這兩句話談論自己的未來。突然,一陣笑聲打破了教室的秩序,原來調皮鬼小明在做著護士的動作,同桌被他滑稽的表演逗得忍俊不禁。當時,筆者非常惱火,全班同學立即閉上了嘴巴,等待著即將到來的“暴風驟雨”。如果真的對學生發了火,剩下的教學任務肯定完成不了,筆者轉而笑了笑,走到他身邊舉起手做出要打他的樣子,說老師很喜歡他的表演,并夸獎他表演得很形象、生動。原本認為肯定要被批評的小明此時也放松了,笑了。課堂就這樣在和諧的氣氛中繼續著。陶行知曾說:“我們必須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彼^“會變小孩子”,就是教師要盡量使自己具備一顆不老的童心——學會用孩子的思維去思考,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用孩子的情感去體驗,用孩子的興趣去愛好。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學生難免會出現過失或錯誤。當學生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時,教師應該冷靜些,把自己擺在學生的位置上,體驗學生的心理,以寬容慈愛之心對待學生,也許會收到意外的驚喜。所以教師要善于把愛貫穿于課堂教學之中,積極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教師把對學生摯愛的感情“投射”到學生的心靈上,會喚起學生相應的情感,使學生產生對教師的親切感、信賴感;教師的愛能激發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心境,從而有力地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活躍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愛師的情感,學生常常會以積極的態度來對待老師,對待同學,對待所喜歡的教師的課。教師的愛能使學生產生心理上的滿足感,形成對英語學習的穩定興趣和積極態度。比如,筆者在牛津小學英語4B第三單元D版塊“猜猜誰是我的朋友”這個活動中,讓學生復習運用前幾單元出現的有關描述人物的句子,同時在活動過程中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用英語思維的能力進行初步訓練。在指導學生看圖、閱讀所給的句子、將對話補充完整后,筆者讓學生自由組合,結合學過的服裝類、人體部位類、顏色類名詞及表示特征的形容詞,引導學生從其他外貌特征及人物的服裝來擴展對話。這一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有話可說,全班大多數同學說得很熱烈。在巡視中,筆者發現小董(她頭發短,長得像個男生)一個人坐在那兒,看看別的同學,又低下頭來。筆者走上前去,讓她猜猜筆者的朋友是誰,在筆者鼓勵的眼神中,她開始用所學句型與筆者交流。筆者在回答時,說的都是她的特征。最后讓她說出筆者的朋友是誰時,她的眼睛中流露出不確定的喜悅,欲言又止。匯報時,筆者舉手和小董展開對話,請全班同學幫忙猜,大家異口同聲說“小董”,這個自卑的女孩眼睛里流露出莫大的驚喜。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學生,如果你不愛學生,那么你的教育開始就失敗了。”
事實證明,每一個取得優異成績的教師,無一不特別熱愛學生,究其原因是:教師熱愛學生,能在師生之間架起相互信任的橋梁,學生覺得教師可親、可信、可敬,沒有心理隔閡,師生才能在交流感情的基礎上交流思想。在情感的感化教育中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教育只有通情,才能達理”的道理所在。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歡樂和勝利的欣慰,便將激起無休止追求成功的意念和力量。成功而積極的學習體驗是促進學生情感發展的重要因素。它是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興趣的源泉,是態度和價值變化的刺激源。為此,教師要在教學中為每個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抬起頭來走路。記得在教學家庭成員類單詞時,筆者用投影出示家庭照片,讓學生說說每個家庭成員的名稱,然后學生也拿出自己的全家福,小組內互相說一說。巡視時,筆者發現兩個成績較差的學生在悄悄地說著什么,看那神情,肯定不是在讀單詞,是遇到不會讀的單詞了嗎?筆者走上前去,問:“你們有什么問題嗎?”“老師,我發現了,爸爸、媽媽、兄弟這幾個單詞后面都有ther,而且發音也是相同的?!?筆者在全班同學面前大力表揚他觀察仔細、善于總結。這個學生特別開心,在以后的英語課中,他總是認真聽講,而且總是積極舉手,發表自己的看法,英語成績有了很大起色。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激起進一步追求成功的欲望。要讓學生恢復自信心,從根本上說,就要讓他們能正確認識自我,讓他們有機會表現自我,讓他們能體會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蘋果”的成功感。愛是成功教學的第一要素。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用滿腔的愛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知識如涓涓細流滋潤學生的心田,讓愛如春雨,在學生的心田萌發出一片綠洲。
1.課外溝通,贏得信任
在課堂以外,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當學生跟你開個小玩笑時,你不要認為這是對教師威信的挑戰。我們可能會有這樣的體會,一個成績平平的學生,在生活中和教師相處時,卻很自然、大方,而且語言幽默、風趣、得體。此時,你一定會覺得這個學生還不錯。那么,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在校園內經常遇到學生對你說“Good morning/afternoon”,此時,你的一句微笑、一個手勢、一句熱情的回應,都會讓學生感覺到親切。當有學生跟筆者打招呼時,筆者也會很熱情地說“Good morning/afternoon, nice girl/smart boy”之類的話,讓學生覺得心里暖暖的;當遇到一些想打招呼卻欲言又止的同學時,筆者會主動地跟他(她)打招呼:“Hello, how are you?”此時,他(她)會覺得老師在關注他(她);有時,當筆者與學生擦肩而過時,會與他(她)說兩句閑話:“今天這身衣服挺適合你的,你看起來很精神。”“看起來,今天心情蠻好的嗎?”學生聽了這樣的話,一定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愛,一定覺得心里暖呼呼的,因為每一個人都會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與關愛。
2.課堂溝通,吸引學生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币ぐl學生的興趣,教師除了要熟悉教材外,還應采用各種方法引起學生的興趣。筆者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3B Unit9 Shopping時,講授服裝類單詞,設計了一個新的教學環節:當學生學完服裝類單詞,筆者請兩個學生把衣服穿在身上,并分別戴上兩頂不同的帽子,邊猜邊做游戲,猜對的同學給予鼓勵,其他同學跟著練說,說錯的同學表演節目。這樣的設計,有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自然輕松的氣氛中學習了課本知識。
1.創設情境,營造良好氛圍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筆者經常創設一些具體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來自同學間的關心與幫助。比如教學4A Whose gloves?,筆者讓學生自己從家里帶衣服、文具來創設失物招領的情境;在教學Is this/that your…?時,就可以對著班級里的學生詢問,學生在大量聽此句型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接觸并領會了其涵義,并可以馬上學著教師的樣子,用Is this/that your…?的句型來詢問他人。這樣,在輕松的交際氛圍中,學生能積極投入,使用已學的新句型,同時通過失物招領,也讓學生感覺到來自他人的關心與幫助,營造了融洽的班級氛圍。
2.小組活動,營造合作氛圍
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強化了學生對自己學習的責任感和對自己同伴學習進展的關心。在傳統的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教學氣氛過于沉悶,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在合作性教學中,教師布置完任務后,通常會不斷巡視,進行觀察、指導、幫助。這樣的學習氣氛輕松、活潑而且又團結互助,有利于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有利于師生間的有效溝通,有利于學生間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勵,從而促成親密融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進而培養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
師愛在教育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許多優秀教師之所以在教育上取得成功,其中最根本的一條是做到了熱愛學生,誨人不倦。教育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離開了師愛將變得蒼白無力。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對學生懷有深情的愛、無私的愛,才能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做人,從而發揮師愛在英語教學中的巨大作用。
教師是愛的使者,離開了愛,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教師要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才能使教師的影響長久地保存在學生的內心深處。教師只有對學生抱有強烈的愛、誠摯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學生對教師的崇敬、信任和親近,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使師愛發揮出應有的教育效能。
[1] 李建平,黃萍.實施英語情感教學,培養中學生運用情感策略的能力[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2(5).
[2] 李鎮西.愛心與教育[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 王奇.二語具身認知動力:身體、文化與隱喻[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