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柏蘭
(鹽城高等師范學校學前教育系,江蘇鹽城,224005)
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課之一的美術課程,在學前教育中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通過美術、語言、動作等方式表達出來,美術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表達方式。對美術的重視和科學引導,有利于人類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展,有利于社會的整體發展。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國家對學前教育的認識和投入也有了根本性的變化,特別是“十二五”以來實施的“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使得各大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招生人數暴漲,引起了廣大學前教育工作者對傳統的學前教育課程模式能否培養出適應新形勢的幼兒教師的反思。
時代的變遷所帶來的對傳統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模式的沖擊是無法避免的。我們只有不斷地反思,發現傳統課程模式中的問題和缺陷,并進行修補更正,才能創新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模式,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變遷,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專業幼兒教師。
經過相關調查研究,我們發現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教師大多數不是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師,而是從專業的藝術學院或綜合大學的藝術院系畢業的學生。這樣的教師缺少專業的幼兒美術心理知識和從事幼兒美術教學的實踐經驗,在教學的過程中,只能從美術專業的角度來引導學生,而忽視了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目標,這樣就無法培養出真正合格的幼兒教師。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這一問題的嚴重性。第一,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合格美術能力的幼兒教師,也就是說,它培養出來的是一名教師而不是一位藝術家,它對學生專業美術要求并不高。但是,教師的學前教育方面的非專業性和美術方面的專業性,導致他們更加偏重于專業美術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再加上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大部分并沒有較好的美術基礎,一味地強調美術的專業性還會降低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第二,由于教師并未專門接觸過幼兒的心理與生理知識,他們只能按照自己大學所學的知識和所接受的教育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學生。
接下來,我們對比專業藝術院校的美術課程和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藝術學院的美術課程分科較細,包括油畫、平面設計、水墨畫、雕塑、水彩畫、版畫、室內設計等,學生在專業分流后,學習的內容都比較專一,知識面較窄。學前教育的專業美術課程主要包括手工、圖案、美術欣賞、繪畫四門課程,學習內容多樣,知識面寬。這就要求教師除了有專業的美術技能以外,還要有其他方面的美術知識與技能。如果作為未來的幼兒教師的學前教育學生得不到專業教師的教導,那么他們在以后教育幼兒的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困難。
據了解,目前大部分學校的專業美術教材使用的是1999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幼兒師范學校美術教材,包括《手工》《繪畫》《圖案》《美術鑒賞》四本書。雖然其內容比較連貫,邏輯性和系統性強,但是,由于教材編寫的年份較早,距現在已有15年,教材在很多方面有所欠缺,已無法完全適應現代社會對專業美術的要求,也無法有效達成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教學目標。首先,《手工》《繪畫》《圖案》的內容過多,專業性要求比較多,難度較高,課程安排不合理,這使得沒有美術專業基礎的學前教育的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感到比較困難,無法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其次,《美術鑒賞》內容比較單一,理論知識方面缺少對現代媒體和優秀幼兒美術作品的展示與介紹,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
雖然有些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開發了自己的教材,但是大部分參加開發教材的教師并不是專業的美術教師,而是學前教育某些專業的教師,這就使得自主開發的教材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和分散性。
當下就讀于不同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層次參差不齊,除了四年制本科生以外,主要是以初中起點的五年制大專生和以高中為起點的三年制大專生,學生之間的年齡、知識接受力、喜好偏向、知識水平都不一樣,但是他們所用的教材卻是一樣的,評價標準是一樣的,最后要求他們達到的專業理論水平也是一樣的。在這里,我們介紹一下專業美術的評價體系。專業美術的評價體系主要包括:專業美術學了什么、怎么學的、不同階段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學習效果。但是現在大部分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沒有建立這樣完善的課程評價體系,不同基礎的學生的專業要求不明確,最后的評價標準卻無差異,這影響了教師教學方式的拓展和學生專業偏向的選擇。部分學校對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評價體系的認識不夠完善,對美術課程的評價多局限于課堂的紀律、教室的衛生、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等,忽視了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和發掘,忽視了學生美術素養的提升與發展。
目標是個人、組織、社會的行為導向,是達到某個期望值或成果的前提。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就不會有明確的行為。筆者認為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培養具有合格美術知識技能的幼兒教師。幼兒時代是個人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啟蒙時代,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的特點。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在進行活動教學、教室布置、玩具和教學器具的選擇時,站在幼兒的角度,以專業的美術知識技能為基礎,選擇幼兒喜歡的美術形式,滿足他們的需求。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在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中側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創造力及表達能力。二是培養具有良好美術素養的幼兒教師。幼兒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引領幼兒放飛想象力和激發創造力,幫助幼兒形成正確、良好的審美情感。如果幼兒教師沒有良好的美術素養就無法擔此大任。美術素養的培養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審美趣味、審美感受、審美理想、審美能力、審美創造等,它強調的不是學科本身的性質、特點,而是美術文化的魅力。
首先是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能。現在很多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課時安排是一周兩節課,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迅速提高學生的繪畫技巧和能力是件很困難的事情,這就要求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通過結構素描教學和描繪兒童玩具、各種生活用具的練習,提高學生的線條感知能力和素描造型能力;還可以通過色彩教學和對裝飾色彩的強調,比如欣賞漂亮的時尚裝飾品,讓學生多了解和感受美麗的色彩搭配,提高學生鑒賞色彩搭配的能力和學習積極性。
其次要以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創造力為目標。繪畫形式多種多樣,且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繪畫種類不斷增多。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教學應當不斷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幫助學生不斷創新美術實踐,迅速適應幼
兒美術教育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應該將美術課程教學與幼兒教學的實際需要結合起來。美術課程教學是為了培育出適合時代發展的幼兒教師,如果美術課程教學無法與幼兒教學的實際結合起來,那么就失去了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意義。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在教學中應適當地加入一些如《幼兒園宣傳版面設計》《創新幼兒舞臺美術》《變廢為寶——廢舊物在幼兒園中的創新與應用》等和幼兒園實際開設的課程有關的內容,幫助學生積累教學知識和進行角色定位。
為了使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進步,我們還應當不斷地豐富美術課程的教學形式,拓寬美術課程的內涵,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并不斷完善評價機制,在提高學生美術知識技能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1] 薛正.對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2(12):45-46.
[2] 沈霞.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美與時代,2009(14):102-103.
[3] 趙奎林.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初探[J].大眾文藝,2013(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