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慶岳
(海安縣城東鎮新生初級中學,江蘇海安,226625)
隨著數學教學改革的進行,初中數學教學質量顯著提升,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學習數學,學生數學素養有了很大提升。然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不少學生和家長都覺得數學偏難,在一定程度上都曾經對數學喪失信心,甚至發出許多抱怨。如筆者所在地的全縣學期期末調研測試中,全縣數學平均分僅在及格分上下,這一度引發社會的議論,多數人把學生考得差的原因歸結于試題難度太大。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思考,筆者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學生數學學習堅持性的缺失而導致的數學教學異化。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加強數學堅持性學習的策略研究,對初中數學教學改革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數學堅持性學習是一個系統工程,離不開數學教學改革的核心理念,離不開數學教學的探索和追求。筆者通過研讀有關資料和調查實踐后,認為只有強化問題驅動,才能喚醒學生堅持的意識;只有踐行踴躍展示,才能展示學生堅持的魅力;只有注重滲透思想,才能提升學生堅持的智慧。
眾所周知,問題是數學的關鍵所在,學生的問題意識與能力是構成數學素養的核心要素。《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教學目標也重點凸顯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由于受教育應試化和功利化的影響,我們平常僅僅滿足于培養學生解題和考試的能力,滿足于在“題海”中將學生培養成解題高手,這在根源上使學生的數學堅持性學習失去方向和目標。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應該強化問題驅動的教學改革,運用數學課程的核心問題啟發學生開展數學學習活動,喚醒學生數學學習的問題意識,從而增強數學學習的堅持性。
自從教學論專家馬赫繆托夫創立問題教學論以來,問題驅動的教學方式被大家公認為是一種發展性的教學,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廣泛采用。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非常注重用問題驅動引領教學,取得了顯著效果。例如:教學《平行線的性質》一課時,筆者要求學生首先自主畫圖,指出圖中的同位角,并測量這些角,用表格表達結果,自主探究這些角的規律。然后指導學生將圖中同位角的任意一組剪下后疊合,根據所得數據與操作結果提出猜想。接著要求學生再畫出一條截線,思考猜想結論是否仍然成立。最后讓學生判斷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同旁內角各有什么關系。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總結平行線的性質有哪些。通過環環相扣的問題驅動,學生學習數學的堅持性得以在探究和動手活動中培養。
當然,問題驅動還需要我們在教學設計時,注重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善于用大問題激發學生的潛能。在糾正學生錯誤時,要注重預設和生成,善于巧設問題直指學生的思維誤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應用有生命力的問題情境將學生帶入更廣闊神奇的數學世界,最大程度上喚醒學生數學學習的堅持意識。
張卓玉在《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中指出:“展示是人性的基本需求,是人的基本權利,是生命成長的基本形式,也是學習的有效途徑。” 南通市也將“踴躍展示”列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三點基礎要求之一,強調學生的參與,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凸顯學生個體參與和群體融合發展的課堂文化。實踐證明,踴躍展示可以使潛藏在學生身上的才能、智慧、個性及創造力得以充分發揮,可以極大地展示學生學習數學的潛能和魅力。
踴躍展示要強化學生的合作與交流,積極營造交往文化,倡導知識、情感、文化和精神的融合。例如:在教學“用哪種方案更可行”一類的探究題目中,筆者引導學生合作交流,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成果。學生在交流中紛紛圍繞主題踴躍展示自己的成果:比較問題中的兩種選擇方案,關鍵點是什么?在問題的所有的量中,哪個是變量,哪個是常量?如何將兩種方案中的有關量用函數表示出來?如何將問題轉化為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通過解方程和不等式的運算求解?怎樣更直觀地尋找答案?最后由學生自編同類應用題并展示交流。盡管學生表達的順序不同,見解不夠深刻,但充分展示了學生在數學堅持性學習中的魅力。
踴躍展示還可以巧妙而有效地利用學生的思維錯誤,將其作為教學資源,讓學生在曲折和反復中得到鍛煉,在糾錯中反思,成就智慧。引領學生踴躍展示自己的日記,記錄自己的成長歷程,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潛能。
著名數學特級教師張齊華認為,數學不只是數學知識、方法、過程的簡單堆砌與疊加,數學教學也不僅僅是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的機械傳遞與搬運。作為基礎教育乃至高等教育中的一門必修課程,它擁有其他學科所無法替代的、特有的教育與文化價值,比如滋養學生的理性精神,培育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等等。數學就是一種文化,可以說數學文化是數學的靈魂。為了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堅持性,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需要滲透數學思想和文化。
滲透思想要引領學生感受數學的理性美,領悟求真求實的理性精神與文化價值,讓數學堅持性學習成為學生生命的自覺。例如:教學《勾股定理》一課時,筆者引導學生將多個直角三角形拼成正方形,在富有實踐和創造性的活動中,學生體驗了趙爽弦圖、美國第20任總統加菲爾德勾股定理證法等。對學生進行數學史教育,能夠使學生感受數學文化的神奇,從而走進富有生命力的數學課堂。
滲透思想要切實讓學生學會歸納、推理、類比和轉化等實用的數學方法,在數學的學習中感受文化,讓數學堅持性學習成為自覺的行動。例如:教學《矩形》一課時,可以將它與菱形類比,使學生認識和學習類比的數學思想;教學《矩形的性質》一課時,可以引導學生將矩形計算題轉化為三角形問題來解決,使學生認識和學習轉化的數學思想。教學實踐證明,通過數學思想和文化的滲透,能讓學生在堅持性數學學習中提升智慧和素養。
柏拉圖說:“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心靈達到完善的境地。”初中學生數學堅持性學習立足于學生的發展,注重塑造學生的心靈,追求數學教學改革的創新和完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堅持性學習記載著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與體驗,記載著學生學習數學的思想和智慧,充分體現了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價值取向,是我們廣大數學教師永恒的學科追求。
[1] 李秀敏.數學教學中創新教育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4(5).
[2] 楊俊.優先發展能力 優化數學教學[J].新課程導學,2014(5).
[3] 趙金霞.構建新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