禤水新
(南寧市橫縣橫州中學,廣西南寧,530300)
人文精神是指一個人的社會修養,主要表現在品質、思想、人格、情緒等方面。人文精神是一個人具備堅定的政治信仰、清晰的法制觀念、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健康的心理所必不可少的。初中政治教育擔負著培養學生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質的重任,政治教育的實施關系到學生正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養成。近幾年的中考政治考試的出題也開始注重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考查。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引導學生更好地洞察人生、凈化靈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非常有必要的。
初中政治教學的目的就是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健全人格的新時代人才。政治教材中有大量的名言、警句、漫畫、案例、數據、圖表等材料,這些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深厚的人文內涵優勢。初中政治課本身就滲透著人文精神的教育,教材中字里行間透出的也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這是我們進行政治教育最直接的資源。只要教師精心設計,就能讓學生深諳文章的內涵,理解教材深含的意蘊。
例如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課的《隱私受保護》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案例,使學生正確理解隱私的概念,懂得如何正確使用自己的隱私權,以及學會隱私權受到侵犯后的正確處理方式。通過挖掘教材中的道德元素,樹立學生良好的德育精神和理念,達到知識、能力和情意目標的有機統一。現在的學生都有QQ號,每個人的QQ里都有自己的隱私,有的學生大大咧咧隨便登錄別人的QQ號,而且大肆宣揚別人的秘密,其實這就是侵犯別人隱私權的表現。還有的家長“不放心”孩子的思想動態,對學生的日記非常感興趣,總是想辦法窺探孩子的內心世界。家長的“好奇”也已經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權。從教材內容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更易于理解。
人文精神的培養,需要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強等品質的養成需要在合理的教學情境中加以滲透。教學實踐表明,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和愉快的課堂氣氛能有效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因此,我們要改變“教師是課堂絕對權威”這一觀念,堅持以育人為本,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生生關系,為學生提供更為寬松和充滿溫情的學習氛圍,使學習過程真正成為學生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歷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有利于養成學生自主探究的思維和大膽質疑的創新精神。
例如在《發現自己的潛能,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一課中,筆者安排了如下三個主題活動:①探究與發現。根據閱讀教材中《農夫抬車》的事例認識人的潛能是巨大的、多方面的。②合作與共享。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分組討論,并歸納出發掘自身潛能的方法。③體驗與感悟。通過挑戰記憶、語言、身體運動三項能力的活動,促使師生、生生互動,使學生科學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在上述三個主題活動中,學生認識到了“自己”在合作中的力量,認識到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課的魅力不僅來自政治本身所具備的真理的力量,也來自政治教師言傳身教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包括教師個人的政治品格、知識才能、道德情感和意志作風等方面。因此,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提高教學水平,不能單靠口頭說教和“大棒”來維持教師尊嚴,而要以優良的政治品格、扎實的理論知識、執著的敬業精神和無限的愛生之心來感召學生,發揮教師人格應有的示范作用。教師人文素質的提升有多種渠道,比如學習其他人文學科就是最直接的方法,學習文學、歷史、哲學等學科的知識有利于教師人文素質的提升。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身正為范的意識,通過自己的舉手投足,把優良的道德品質傳遞給學生。
例如進行時事教育時,教師要課前搜集、閱讀和篩選資料。例如:云南魯甸地震事件,可以用來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一些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典型事例,可以用來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和職業觀。由此可見,教師在拓展教材內容時,首先自己對時事的了解要更透徹一些,與教材內容要相容相連,要分析國內國際形勢變化的原因及發展趨勢,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提高人文素質。
情境教學能為學生創設一個形象逼真的場景和生活環境,以及良好、輕松的教學氛圍,不僅能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深刻記憶,也能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通過情境教學來為學生搭建表達、交流人文精神的展現平臺,這能夠調動學生的課堂思維,提高其參與教學的主動性,能夠讓學生在自由開放、多姿多彩的情境中情感得到豐富,完善自我能力得到提高。情境的渲染作用在教學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時一個視頻短片足可以讓學生潸然淚下,一首歌曲足可以讓學生精神振奮,一幕課本劇足可以讓學生辨明是非。所以,良好的情境創設可以把學生的內心世界表露無遺,充分展現學生的人文精神。
例如:在教學《揚起自信的風帆》一課時,筆者播放了《笑傲江湖》的主題曲《活得瀟灑》,讓學生體會不羈豁達、自由自在、不在意他人看法,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奮斗的人生態度;講述網絡達人馬云創業的故事,讓學生了解成功人士背后付出的艱辛和汗水,以及要成功需要靠自信、自強實現人生中的一個個小目標,最終向著最高目標進發;觀看錄像《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表演片段,激發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的價值,引導學生保持良好情緒,堅持樂觀態度,正確面對生活中的挫折。通過創設出引人入勝、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教學意境,使學生在賞心悅目中自覺地接受情感上的熏陶感染,保持精神上的淡泊與追求,維持心境上的平和與寧靜,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升華到崇高的精神境界中去。在《對不良誘惑說“不”》一課的教學中,筆者用多媒體展示了幾個視頻短片,不良誘惑的后果之慘痛深深震撼了學生的心靈,無需教師的說教,教育效果已經深入人心。可見,情境創設在課堂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總之,在初中政治教學中重視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不僅是教學的需要,也是新世紀素質教育的要求。政治教師要把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貫穿整個課堂,并且運用多種手段營造出民主、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另外,教學中要注意運用以人為本的課堂評價語言,不斷促進學生人格的和諧發展。
[1] 李國.淺談初中政治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育[J].科技創新,2009(5).
[2] 翟斌.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培育人文精神[J].資治文摘,2009(2).
[3] 徐新平.淺談政治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J].甘肅教育,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