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
隨著網絡信息傳播形式的不斷更新,微博作為新型的網絡媒體形式已成為一種重要的網絡信息傳遞方式。微博以其迅速快捷的傳播方式和滾動性擴充推廣信息的能力在網絡信息傳輸中獲得廣大的用戶群體。大學生作為新鮮事物的主要追隨者,對微博傳遞信息的方式和內容表現出極大熱情,把握微博信息的傳輸內容及傳遞方式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使用微博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國內學者對于高校利用微博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課題也越來越多。具體觀點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第一,很多學者對于通過微博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持樂觀態度,更傾向于盡快地接納而非抵觸這種網絡教育方式。目前,主張利用微博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國的學術界已達成比較統一的認識。第二,部分學者從微博使用方法、微博內容涉及層面、微博推廣信息的方式等各個方面對微博進行了多層次、多角度的分析,并從中探索如何能夠利用微博進行更加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三,有些學者從微博作為網絡傳媒形式的特征入手,分析了微博與傳統博客在傳播信息方面的區別。第四,還有一些學者從微博的獨特性入手進行研究,分析了微博具有短小、細碎、快捷等特征,這些特征使得他們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表現出了及時性和隨意性的雙面特色。第五,某些學者從微博用戶的參與方式入手進行研究,認為微博用戶通過“轉播”“收藏”“評價”等功能實現了信息的廣泛傳播,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如要通過微博進行,就必須能夠有效利用微博的各種功能。
以上諸多學者的觀點都注重微博形式的新穎性以及功能的獨特性,也提出了利用微博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統化的設想,但更多關注微博本身的功能、特性,少有從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客體入手,分析應該如何通過微博構建兩者之間的合理對接、實現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教學相長,通過微博提高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高校以微博為載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十分普遍。當前高校學生無論年紀大小對于網絡使用已非常普遍和熟練,微博以其特有的便捷性、時效性等特點受到學生的青睞,因此,對于學生使用微博情況的管理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新空間。目前,高校已全面展開利用微博進行日常教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根據需求建立了一系列學生微博群體,在學生中有一定的影響力。然而,其中關于德育的內容尚未形成體系,且關注有限,教育的信息很快被遺忘在微博信息平臺上。
雖然在微博平臺上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種全新教育方式,但其主體依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客體依然是大學生群體。教師和學生改變傳統的面對面的互動學習方式,通過網絡進行思想交流,給雙方互動交流帶來全新體驗。
1.節省主體資源,擴大受眾面。微博是通過信息樹方式傳遞信息,相對于傳統的教室內教學,微博的受眾群體更加廣泛,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教師資源。
2.教學信息發布的及時性和隨意性。微博是通過140個字符迅速傳遞信息的網絡平臺,教師通過微博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較強的時效性,這種迅速的表達方式摒棄了傳統教學的計劃性,在表現出它特有的及時性的同時也會表現出教學的隨意性,缺乏傳統教學在進行教育之前的反復斟酌和考量的過程。
3.教學方式的自由性。教學方式的自由性增加了師生之間平等互動交流,但同時也讓學生的學習狀態趨于游離。學生喜歡網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網絡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虛擬空間,微博平臺充分滿足他們對于平等交流互動的需求。當教師通過微博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學生可以沉默地瀏覽、自由地發表評論、收藏、轉發推薦等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給學生的自由度較高,但學生的學習狀態也更加游離,教師無法把控學生是否學習、是否認真接受了微博傳遞的信息;瀏覽量是教師唯一的考量依據,但這個數據不足以反饋學生的接受程度。
4.教學反饋缺乏系統性。由于通過微博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跨度大,學生學習的過程不會受到比較強地監控和干預,所以學習的整體效果缺乏及時有效的反饋,教師無法準確定位學生需求、了解學生喜好。教學中會出現學生在微博中互動熱情不高,信息傳播速度、廣度不高,學生對于傳播的思想政治教學內容印象不深刻等問題。
1.以微博載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體認知差異的現實存在。教與學的矛盾是促進教學水平不斷提升的根本動力,在傳統課堂中教學雙方的差距表現明顯并迅速縮小,但通過網絡進行教學的過程則無法迅速獲得反饋,僅可以依據微博功能了解網上學生的關注度、轉載數量、評價內容等信息。在微博平臺上,學生對于信息的過濾篩選自由度很高,如信息內容不受學生喜愛,則信息的教育效果非常低,反之則效果無限擴大。作為思想政治教師在通過微博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對雙方的認知具有差異這一事實有所理解,并高度關注學生在微博平臺的反應,及時對自己傳播的信息進行調整以適應學生不斷變化的學習興趣。
2.網絡教育形式對教育主體的教學水平要求較高。教師在通過微博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必須充分認識到在網絡這種虛擬平臺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要遠高于傳統教學方式。學生在網絡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信息的落伍、教學方式陳舊都會受到學生的摒棄,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時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他們需求和興趣、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
3.教學客體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接受度有待提升。在教師不斷提升網絡綜合素質、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的同時,通過微博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學生也需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習慣和狀態。大學生作為社會中最新潮、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體,自然而然地對網絡上新生的事物表現出極高熱情。同時,大學生群體表現出較強的同步性,同一事物被他們接受和放棄的速度非??焖俸鸵恢拢W絡語言的不斷更新、網絡介質的不斷變化、網絡信息的迅速傳播等,都是大學生使用網絡的特點。大學生由于其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都尚未完全成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都比較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對于網絡的熱情往往來源于興趣、視覺沖擊、同學影響等幾個方面,缺乏足夠的穩定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學中,應強化學生通過網絡進行思想政治學習的意識,認識到網絡學習的嚴肅性和認真性,認真地學習和反饋。
隨著無線網的廣泛設置和手機智能化的提升,大學生作為新媒體的最大擁護群體已成為隨時隨地“網絡”一族,他們通過隨身攜帶的手機、便攜電腦等電子設備,隨時隨地在虛擬世界進行自己的社交、學習、工作、娛樂等活動。微博已具有一定的覆蓋面和較大的普及度,被學生廣泛應用于日常交流和學習中,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要總結更加優良的方式,推進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際效果。從高校以微博為載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體雙方的認知差距入手,分析如何能夠縮小雙方差異,以提升高校通過微博進行思想政治的實效性。
1.進行教師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專項培訓,提升教師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綜合素質。由于通過微博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較之于傳統教學方式具有更高的難度,因此,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網絡教學能力培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已經可以通過使用個人空間、飛信、微博、微信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過他們的網絡使用技術大多屬于自學,通過微博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內容也大多來源于自身學習,至于網絡流行語言、網絡心理知識、網絡交流技巧等專業網絡能力沒有得到專業的學習與培訓,只能依靠自己在網上和學生互動進行摸索,這樣就會出現教學的隨意性、無計劃性,并且由于年齡階段不一樣,經常會出現使用落后網絡語言、不了解學生網絡興趣的現象。因此,有必要對教師進行一定的專業網絡能力培訓,讓微博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具有更好的教學綜合素質。
2.培養相應的網絡學生干部,讓朋輩輔導在網絡教育過程中發揮更重要作用。學生對于微博傳遞信息具有非常大的熱情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微博網絡平臺中學生能夠實現大量的同齡人互動,他們在網上找到了更相似的群體,也獲得了更多的理解和交流。所以,通過微博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不能忽略學生對學生的影響,也就是網上朋輩輔導的力量。為了讓網上的朋輩輔導發揮更加有效的作用,應該在學生中進行網絡學生干部的培訓,讓他們增強思想學習意識,了解自身網絡干部身份,認知自己的干部職責。這樣能夠對同學的學習起到積極促進作用,有效推動良性信息的傳播,實現和同學們平等、友愛、正向的互動,引導更多的同學關注微博上傳遞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3.為教學雙方提供信息交流的平臺,讓教學實現有效的互動。由于隨意的通過微博自身數據反饋功能(如關注度、評論數量、轉播次數等)所反映出學生對于微博信息的認可狀態并不是十分準確,所以,教師通過微博進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建立一套更加嚴格準確的信息反饋管理方案。如定期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定期對網上關注人群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定期安排學生干部了解學生對于信息的實際態度、定期安排學生進行一定的學習測試等,通過這些方法使得高校通過微博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規范化、系統化,避免教師教育的隨意性、教學的無計劃性和學生學習的游離性,有效縮小教學主體和學習客體之間對于通過微博進行思想政治教學認知的差距,從而全面提升高校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