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婷 滕玉梅 余興波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制造業已經成為我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在這樣的形勢之下,企業需要既具備專業理論知識又有專業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同時,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化市場競爭壓力,迫切需要既具有專業英語能力又具備較強專業創新能力的機械工程專業人才。獨立學院的獨特教學定位使得學生能夠具有兼顧一般應用型大學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和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優勢。為了滿足市場發展需要和企業用人需求,進一步培養獨立學院學生符合市場新要求的專業能力和競爭優勢,在現有機械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模式基礎上進行改革,探索構建出一套新的獨立學院機械工程專業英語實踐教學模式。
一是,英語基礎較為薄弱。獨立學院學生,尤其是機械類工科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較為薄弱,很多學生在公共外語課程中所學的單詞有很多還不能熟練掌握。因此,要針對他們的特點進行施教。二是,對理論課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目前,由于機械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教學多為理論課,本身就顯得枯燥乏味,再加之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所以課堂上學生的聽課狀態普遍不好,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三是,學習動機不明確。很多學生認為專業英語只不過是大學英語基礎上的重蹈覆轍,只是在學習大學英語的基礎上再學習一下專業單詞而已,甚至有學生認為專業英語可有可無。
1.“一體化項目教學法”的定義。“一體化教學法”既指理論和實踐的一體化,又指聽、說、讀、寫、譯英語綜合能力培養的一體化。首先,在多數高校中,機械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的理論課和實踐課往往是兩個相互獨立的課程,二者的聯系并不緊密,而這里的“一體化教學”則打破了理論課和實踐課的界限,使二者交替進行,側重對學生實踐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其次,在傳統的專業英語教學中,教師將教學重點集中于對學生“讀”和“譯”的能力培養上,而忽視了“聽”“說”“寫”能力的訓練,這樣的教學后果是學生學到的只是課本上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的英語專業術語,在日后的實際工作中,無法應對實際的工作需要。因此,將這五大能力貫穿于整個教學環節之中,對這五項技能進行一體化教學是勢在必行的一個選擇。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掌握并學會運用專業英語。
“項目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主要指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學生在積極主動地參與協作式的探索活動中構建起自己的知識。它既是一種實踐課程模式,又是一種教學方法。在實踐課中,項目教學法以具體項目為依托,整個教學過程圍繞項目進行,以鍛煉學生專業英語應用能力為目標。通過項目創設英語語言環境,使學生汲取專業英語知識,通過不斷提出和解決問題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推動整個教學進程。實踐表明,項目教學法比較適合機械專業的學科特點,學生們在學習專業英語的同時能夠加深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這種方法能夠發揮機械專業教師的專業特長,因此受到機械工程專業教師們的歡迎。
2.獨立學院機械工程專業英語教學亟須解決的問題。一是教學形式需要改革。當前,大多數的機械工程專業英語教學實質上屬于“Teaching in English”,即延續了傳統英語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就反饋來看,學生們普遍將其作為一門應試課來機械地學習,其教學效果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市場發展需要,難以真正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
二是教師結構需要優化。目前專業英語課程由機械工程專業課教師來講授。這樣做的優點是能夠將機械英語的專業理論講解清楚。但是,由于這些教師并非英語專業的教師,在教學上往往忽略了“聽”“說”“寫”等英語能力的訓練,而只是一味地集中于對專業詞匯的解釋和英漢翻譯的訓練,這使得學生學習后僅能掌握簡單的機械專業所需要的基本英文知識,無法進行專業英語交流和實踐。
三是教學理念需要創新。機械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不僅是讓學生能夠看懂英文資料,而且是讓學生能夠使用英語同國外專業人士進行交流。更為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夠運用英語思維主動地了解國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借助英語這種國際化語言工具自由生動地闡述我們在機械工程領域的創新設計與創新思維。這就要求我們要將傳統的“Teaching in English”(指的是用英語這種語言工具講授知識和技術,它強調的是在專業知識領域上的語言轉換功能)的教學理念轉變為“Teaching through English”(指的是不僅僅指導本專業上許多術語、名詞的雙語表達,而且通曉領域內相關背景知識、研究方法與創新思想)這種新的教學理念。
獨立學院機械工程專業英語如果繼續依循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深入到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勢必會導致學生畢業后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和用人單位的需要,更不能適應未來創新型機械工程產業發展的形勢。因此,為了進一步探索獨立學院機械英語專業教學的新模式,在北京大學出版社的全力支持下,我院公共外語部與機械工程學院聯合編輯出版了《機械工程專業英語》系列教材。我們以此為契機深入研究了機械工程專業英語的教學形式、方法和教學效果。同時根據獨立學院機械工程專業英語學習的實際特點,提出了“一體化項目教學模式”,將具有英語專業特點的“一體化教學法”和機械工程專業特點的“項目教學法”兩種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以項目驅動為手段,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等各項英語能力為目的專業英語教學模式。
首先,傳統的機械工程專業英語教學都是單獨設立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我們嘗試打破理論課與實踐課的界限,使二者交替進行。這樣,學生不僅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學習并了解了相關理論,同時也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其次,在課堂上創新性地引入公共外語教師作為專業英語教學的主力。與傳統的專業英語教學相比,學生能夠實現英語聽、說、讀、寫、譯五項技能的一體化,使學生在公共外語課程結束后依然能夠繼續提高實際應用專業語言的能力。這種改變能夠發揮公共外語教師專業特長,同時也對公共外語教師跨學科跨專業知識能力結構有了新的要求,符合大學公共外語教學改革與專業學科相結合的新需要。
最后,我們將項目教學法應用其中。主要分成五個階段:計劃項目階段、設計項目階段、實施項目階段、總結項目階段和評估項目階段。在教學改革中,學生憑借英語這種語言工具,進行系統闡述的不只是拿來就用的設計圖紙,而是圖紙背后的機械工程專業學科的設計思路和設計方案。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組織、協調和指導的作用,學生不再總是吸收,而是消化吸收后的創新。這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最終使學生達到對當前所學知識理解和掌握的目的。具體來說如下:
第一階段:計劃項目階段。學生依據各自的興趣愛好,自由組合成若干小組(每組3~5人),確定組長以及各組研究主題,書寫項目計劃,教師幫助修正和完善,保證項目的可行性。此階段主要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第二階段:設計項目階段。各組分頭開始圖書館和網上資源搜索,閱讀并借鑒中英文科技書籍和論文,準備調查提綱和工具,設計自己的項目。教師幫助審核把關。以后每兩周各組在課堂上報告項目進程,提出問題,向全班咨詢解決辦法。此階段主要鍛煉學生“讀”和“譯”的能力。
第三階段:實施項目階段。各組組員分頭行動,搜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并對其進行篩選、分類、整合,建立小組資料文件夾;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實地考察等方式,獲取項目研究所需的各類數據和信息,并對它們加以分析和歸納。教師在此階段創設實驗和英語語言環境,鼓勵并引導學生在英語環境下,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研究、討論,并實際動手解決問題。此階段英語的“聽”“說”能力都將得到鍛煉。
第四階段:總結項目階段。每組確定一種展示項目成果的方式(如項目總結報告、PowerPoint等),組內每一位學生均要參與,擔當其中一個部分的講解。此階段學生對所閱讀文獻進行總結和翻譯,鍛煉其“譯”和“寫”的能力;通過展示環節,學生將所學知識和所做工作用英語表達出來,鍛煉其“聽”和“說”的能力。
第五階段:評估項目階段。教師和學生作為評估的參與者,進行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對各組研究內容進行提問,要求用英語講解和回答。教師鼓勵學生克服害怕講英語的心理障礙,勇于說出自己的想法,敢于提出問題。此階段鍛煉其“聽”和“說”的能力。
以上五個階段是一個循序漸進、有機結合的整體。學生經過這五個階段的學習,不僅鍛煉了他們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而且培養了他們的思考力和理解力,更重要的是鍛煉了其聽、說、讀、寫、譯等各項英語語言應用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一體化項目教學模式”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興趣,而且能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精神,增強了學生對于專業英語課的興趣。以“項目”為基礎的方式,符合學生對專業課的深化學習,達到了專業水平能力和專業英語水平能力同時提高的教學目的。此外,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有助于發揮英語專業教師和機械專業教師的特長,雙方優勢互補能夠在現有教學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實現教學改革創新。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業教師自身不僅在機械工程領域具有專業水準,而且應具備更高的英語授課能力;而作為公共外語課教師,面對大學公共外語轉型的新要求,不斷加強自身在專業領域的知識學習,了解專業要求及新技術發展趨勢,進一步促進自我提高、完善、增強職業競爭力也是極為必要的。
“一體化項目教學法”是對獨立學院機械專業英語教學所做的一次有意義的嘗試,提高了機械工程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為機械專業英語人才朝著具有綜合素質的復合型、創新型的人才方向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