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春宇侯 彬
(1.河北省張家口市委黨校 河北張家口 075000;2.張家口市橋西區教育局教研室 河北張家口 075000)
新形勢下踐行群眾路線面臨的挑戰與思考
岳春宇1侯 彬2
(1.河北省張家口市委黨校 河北張家口 075000;2.張家口市橋西區教育局教研室 河北張家口 075000)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順利收官,但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可謂收尾不是收場,因為,在新形勢下,群眾路線依然面臨著許多嚴峻的挑戰。
群眾路線;挑戰;階層分化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經順利收官,但我們對群眾路線的踐行卻要持續推進。作為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群眾路線歷經了革命與發展的考驗,接受著改革開放的實踐洗禮,回顧歷史,我們既有值得褒獎的時代傳承,也有令人扼腕的巨大流失;我們既有值得堅守的價值傳統,也有亟需應對的現實挑戰。
我國解放初期的社會結構相當簡單:“兩個階級一個階層”,即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知識分子階層,但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他們的內涵和外延都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階級分化為不同的階層,如農民階級,出現了農業勞動者、在鄉農民工、進城農民工、農村企業管理者、農村服務業者、農村手工業者以及農村基層組織管理者等不同的階層,其中,作為傳統意義上的農民,農業勞動者在農民階級中的比重逐年在下降,從新中國成立時的87.44%降為第六次人口普查的43.62%;在鄉農民工,從過去的“孔雀東南飛”到今天的不愿再遠離家鄉,這成為了很多東南廠家招工難的一個重要原因,也倒逼著沿海產業的換代升級;進城農民工,想去融入城市卻又遭遇制度等多重瓶頸;此外還有大量的農村留守人口,農民階級是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真正突破者,是農村經濟體制的率先改革者,是市場經濟的最早實踐者和推動者,但其中一部分人卻成為了改革開放的利益受損者。不論今天的農民階級內化為幾個階層,有一點誰都不能否認,中國革命從農村開始,改革從農村率先突破,我們革命與建設的勝利離不開農民的支持和擁護,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我們同樣離不開農村和農民,所以,要做好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的實踐中,必須把維護好農民的利益作為重中之重。再看工人階級,已不再是166年前馬恩在《共產黨宣言》中描述的那些無產者,他們今天已經分化為了不同的階層,階層之間存在的利益差異、收入差距同樣是新形勢下踐行群眾路線面臨的嚴峻挑戰。此外,階層固化的趨勢已然隱現,一旦落定,階層與階層之間的對立和誤讀將顯性化、擴大化,這對社會的公平正義將是極大的沖擊,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階層固化的最大隱患不是它本身,而是對下一代人的影響,可能會使他們失去對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認同感與追隨動力,甚至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與發展,這是我們今天不能忽視的隱形威脅,使得我們的群眾路線面臨弱化的挑戰。
精英主義思維者認為在現代社會中,只有那些具有備特殊技能的精英式的職業政治家們才是政治的核心和支配力量,只有他們才能處理日益復雜的公共與社會事務,而人民大眾只能是群氓。我們不能否認,在一個社會的發展中,會涌現出權力精英、經濟精英、知識精英等,但一個社會進步與發展的主要依靠力量還是人民群眾。同時腐敗現象的存在也極大地破壞了黨的執政形象,詆毀了黨的執政信譽,更成為了削弱黨的凝聚力與號召力的主要原因。因為作為執政黨,從建立之初我們就明確宣告,中國共產黨人除了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私利,但是如果在實踐中真正受益的是社會精英和黨員領導而不是人民群眾,無論如何都不能算作是踐行群眾路線,這會使得我們政黨的功能衰退,使群眾路線面臨退化的挑戰。
一是思想認識存在偏差。不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認識不到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作用,甚至是蔑視人民群眾,這是政府在社會管理中貫徹群眾路線的最大障礙。二是方式方法滯后。當前我國在社會管理中貫徹群眾路線的方式方法,總體上看依然處于低端,雖然形式較為豐富,但始終沒有擺脫“自上而下”的群眾工作格局,離平等互動的群眾關系要求相差甚遠,效果也日漸萎縮。三是發動群眾傳統手段失靈。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主要依靠單位、居委會、治保會、工、青、商、婦等社會組織,發動群眾,實現預定管理目標。但在今天,很多“單位人”轉化成為“社會人”,國家、集體與個人利益在一些時候出現了分化,特別是在對社會團體組織、物業、網絡虛擬社會成員等新興群體的聯系溝通、發動組織上,還存在空白或尚處于起步階段,使得政府在一些領域因無力可借又不可能放棄社會管理責任而陷于尷尬境地。四是體制機制法制的問題。我國行政管理體制高度集中,行政職能強大,行政績效不完備,導致政府工作重點在于經濟發展,在于政績要求,而面對日益繁重的工作,卻將沒有具體評價考量標準的貫徹群眾路線工作予以擠占,群眾路線基礎在持續沖擊下不斷削弱。此外,意識形態的多元化也對群眾路線的踐行形成了嚴峻的挑戰,
慎終如始,鮮有敗事;虎頭蛇尾,難以成事,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必須持續踐行群眾路線,進一步增強群眾的政治認同,凝聚13億人的智慧與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斗。
[1]金釗.中國共產黨對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J].理論前沿,2003(15):24-26.
[2]毛澤東著作選讀(上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36.
[3]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124.
[4]馮莉.社會轉型期群眾路線的新形勢與新趨勢[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3(4).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challenge for the practice of the mass line and thinking
Yue Chun-yu1, Hou Bin2
(1.Zhangjiakou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Party School in Hebei Province,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 China; 2. Zhangjiakou Qiaoxi District Bureau of Educ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 China)
The mass line education practice has been packaged, but carry out the mass line without rest, is ending is not the end, becaus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mass line is still faced with many grave challenges.
the mass line; challenge; class differentiation
D63
A
1000-9795(2014)08-000112-01
[責任編輯:周 天 ]
岳春宇(1976-),女,河北張家口人,副教授,法學碩士,研究方向:黨史黨建。
侯 彬(1966-),女,河北張家口人,中學高級職稱,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014年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時期堅持和發揚黨的群眾路線研究”(HB14DD001);2014年教育部規劃基金項目“基于社會治理創新模式建構的基層黨組織作用研究”(14YJA71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