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敏
(江蘇省江都職教集團,江蘇江都,225200)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提出,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必須掌握三張教育“通行證”:一是學術性的,二是職業性的,三是證明一個人的事業心和開拓能力,即創業能力的。
中等職業學校的職業指導教學必須貫徹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能力為本位的教育教學理念,圍繞以“創造、創新、創業”為主題的“三創”教育,真正把中職學生的就業創業指導工作作為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筆者作為一線德育教師,主要從課堂教學入手,談一談創業教育在職業指導教學中的滲透途徑。
在職業指導教學課時少、容量大,教材還沒有及時更新的情況下,如何才能讓學生充分感受職業指導教學的魅力呢?這需要教師具有極強的觀察能力和收集、處理新信息的能力,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迅速地對現有教材結構作出合理整合、創新,精選教學素材,及時運用到課堂上,充分發揮就業創業指導的作用。
例如,筆者根據教學實際,以創業教育為主線,將教材內容分為二十個專題,每個專題1—2課時,主要圍繞職業生涯規劃設計來組織教學。教學內容主要分為認識當前的就業形勢、職業興趣的培養、如何認識自我、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等二十講;教學形式主要有教師講與學生講相結合、小組合作探究、案例教學、情景模擬、實習演練等多種教學模式,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實踐”為主要特征,寓指導于生動活潑的活動之中,并借助現代訓練技術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職業觀。
創業教育并非空頭理論,它完全可以融入日常的職業指導教學中,只要教師對課堂教學稍加設計,就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諸多有關創業常識的熏陶、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接下來,筆者以所任教的重組班級的教學片段為例,其主體是“如何認識自己”,來說明如何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愉悅中接受創業教育。
根據上節課布置的作業——全面認識自己,本節課的主題設計為讓學生現場展示——自我介紹, 17個小組(4人一組)各派一名代表,上臺進行一分鐘自我介紹,盡量在短時間內讓別人記住自己。
殷同學:同學們好,我叫殷××。我的性格介于外向和內向之間,我為人誠實、正直。我喜歡文學寫作,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作家。我堅持的原則是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在17人分別介紹完畢后,筆者及時進行了總結。并用“坦誠相待見真情,真知灼見遇知己”結束了本節課的教學。本來這節課安排的是自我介紹,最后卻成了學生們互相交心的平臺,這堂課讓學生們懂得了做人要寬容大度、團結合作、敢作敢為,而這不正是創業者應有的素質和能力嗎?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要使他們喜歡這種場所,教師必須拓寬思路、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用興趣激活他們的思維,喚醒他們的意識,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例如,在“職業道德”教學過程中,當講到“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時,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大家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愉快地接受學習內容,筆者大約用了6分鐘時間,現場組織了一次各行各業職業道德知識競賽活動。具體操作如下:
全班共分為四組,各組相互PK,贏家積1分,輸家扣1分。最后,積分高組獲勝。任務是一組提出一種行業或職業,另一組回答其主要的職業道德,每組都有一次提問和回答機會,答出得1分,答錯扣1分。
筆者發現,適時換一種教學思路,將知識化為游戲形式運用于課堂,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小組競爭愈發激烈,教學效果愈發良好。這說明,只要教者拓寬思路、善于思考、刻苦鉆研,就一定能吸引學生,提高課堂效率。總之,只要“教師心里始終裝著學生”,就一定會得到學生的認可。
一位哲人曾經以崇敬的心情這樣描寫自己的教師:“我從來沒有把心底的秘密告訴他,甚至在同他談話的時候,也不自由,然而愿意和他在一起,同時產生了另一種思想——照他的辦法去做,照他的意思去說使我感到很幸福。同他這次見面以后,特別是單獨同他談了一個夜晚之后,我久久地、久久地感到無比的喜悅,我久久地沉浸在他那令人神往的音容笑貌之中……”可見,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育目標通過教與學的交流活動而形成的關系,它是學校教育中一對最基本的關系,貫穿整個教育的始終,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成長和教育質量。而建構“和諧師生關系”,就必須學會選擇最佳的師生溝通方式,進一步改善師生關系。現在師生溝通的方式很多,如面談、短信、郵件等,選擇適合的那種就是最好的方式。筆者相信,付出了終究可以得到回報,師生溝通尤其如此。教師對學生不要吝嗇自己的付出,因為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
眾所周知,作業是對課堂教學的鞏固和運用,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但在現實的職業指導課教學中,作業多機械重復、少創造性,學生厭煩,教師頭疼,作業也失去了原來的作用,甚至成為教師和學生的一種思想負擔。因此,職業指導課的作業改革勢在必行。
首先,多設計開放性作業,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在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已經注意到通過教學內容的設計能多方面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樣,作為學習的重要環節——作業,也可以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認識事物,這樣,學生不僅個性得到了發揮,而且思維潛力也得到了挖掘,由此獲得可持續性發展的學習能力。如,筆者在“正確認識當前的就業形勢”專題中的作業是這樣設計的,先發了一份講義——《金融危機下對畢業生的16條忠告》,要求學生認真研讀,并結合自身對材料進行點評;“時代對人才的新要求” 的作業是這樣設計的,要求每位學生寫出時代對人才的新要求(至少10條),并將你認為最重要的寫在第一條,然后以此類推。
其次,多采用活潑形式激起學生好奇心。我們應該嘗試著將過去單一的文本作業改為包括操作性作業、趣味表演性作業、實踐性作業等多種類型的作業,從而鼓勵學生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其學習、思考的結果,充分調動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剪報、手抄報、畫圖、活動展板、模型、自我推薦、小品等多種形式。“職業與理想”可以這樣設計作業:認識自我——自我推薦,實現文本作業與實踐作業的最佳結合;“職業的選擇”的作業設計是這樣的,每人寫一份職業生涯規劃書,并進行現場匯報。
當前,在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創業教育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作為一線德育教師,在這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要不斷探索和研究職業指導教學滲透創業教育的途徑,把握職業指導教學的內涵和實質,增強職業指導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
[1] 李鎮西.教有所思[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 錢壽寶.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1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