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利 段紅鷹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 浙江杭州 310018)
國際貿易中的文化風險與防范研究
白 利 段紅鷹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文化風險是企業從事國際貿易經營所面臨的諸多風險之一,具有隱蔽性、難于把握的特點,企業在國際貿易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異國文化的沖擊,忽視文化差異會引發一系列的貿易摩擦和障礙。本文分析了國際貿易中文化風險的內涵、特征以及具體表現形式,并提出了文化風險防范管理措施。
國際貿易;文化風險;風險防范
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機會,中國的國際貿易空前發展。相對國內貿易,國際貿易業務活動和經營環境更加多元化,國際貿易跨越國家或地區進行經濟資源的交換過程也就是跨文化交往的過程,因此地區文化差異必然會在國際貿易各環節中反映出來。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文化因素已經成為制約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關鍵之一,相應的,文化風險為國際貿易設置了無形的文化壁壘,使企業陷入合作關系不默契、難以融入當地社會、貿易摩擦增多等多種挑戰。
各國學者對于文化的定義有很多,其中,英國人類學家、文化學的奠基者泰勒曾經給予文化這樣的定義:“文化是綜合整體的,包括知識、信念、藝術、道德、習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習得的其它任何能力和習慣。”可見,文化是一個復雜的集合體,是特定群體共同生活的基礎,也是一個群體區別于另一群體的顯著特征,社會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這種人們由共識所構成的特定文化。在國際貿易活動中,文化通過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影響著人們的交易行為和消費偏好,并滲透到國際貿易交往的各個環節。
在國際貿易經營過程中,多元文化和文化差異是國際貿易企業必須要面對的,由文化環境因素的復雜性、不確定性所導致的國際貿易交往過程無法適應當地文化,企業國際貿易經營活動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甚至使經營活動失敗的可能性,即文化風險。
1.客觀性。國際貿易中文化風險的客觀性根本上是由文化差異的客觀性決定的。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背景不同,其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等各有特點,國際貿易過程就是企業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戶交往合作的過程,因此,國際貿易企業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必須正視這種文化風險的客觀性。
2.復雜性。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通常都有其漫長的歷史演進和積淀,并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環境的發展而不斷動態變化,并通過語言、宗教、風俗習慣、價值觀念、審美標準、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等多方面具體體現,其豐富的內涵和多樣的表現形式決定了國際貿易中的文化風險具有復雜性的特征。
3.雙效性。國際貿易中的文化風險是一把雙刃劍,具有雙效性的特征。一方面,文化風險若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可能影響國際貿易雙方的和諧關系,造成市場機會損失及交易成本增加,影響國際貿易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文化差異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經濟資源在不同國家間流動,也是推動國際貿易形成和發展的一種重要的非物質力量,因此,文化風險也是一種積極因素,合理利用文化差異,可以形成文化互補,并轉化為文化優勢,創造更多的機會。因此,企業要善于利用文化差異,合理控制文化風險。
4.可控性。作為風險的共同特征,國際貿易中的文化風險還具有可控性的特點。當國際貿易企業能夠意識到文化風險的存在時,就可以對文化差異、文化沖突有系統深入的認識,并采取相應措施對文化風險加以規避、控制和管理,從而更好的實現國際貿易目標。
1.溝通風險。不同文化模式有不同的溝通方式,國際貿易開展過程中,由于語言或非語言障礙,買賣雙方對同一信息的理解會產生差異,在信息交換、談判、決策等活動中容易產生溝通障礙,出現溝通誤解,并最終導致溝通失敗。國際貿易成員間的文化溝通風險會直接影響雙方準確的信息交流,尤其在合同制定和合同履行方面,容易造成嚴重的后果。
2.種族優越感風險。所謂種族優越感風險,即來自一種文化的人受其文化傳統的束縛,無形中對外族文化存在排斥心理,相信自己的文化更具優越性,有偏見地對待異族文化而產生的風險。由于種族文化取向不同,在國際貿易活動中,通常會導致以自我文化為中心的溝通行為方式,容易造成誤會,同時,這種無形的障礙使得國際貿易企業很難適當地文化,甚至要面對東道國各方力量的控制和抵制。
3.商務慣例與禁忌風險。商務慣例與禁忌風險,即在國際貿易合作中,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買賣雙方由于商務習慣和方式的差異而導致貿易談判失敗的風險。商務慣例與禁忌風險直接影響著雙方行為方式和交流協作程度,企業如果忽略商務習慣或禁忌,容易造成對方不適應或觸犯對方禁忌,最終導致合作以失敗告終。
4.感性認知風險。感性認知風險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的價值觀不同,對事物的感知方式也不同,且較難改變,從而引發相互間矛盾沖突的風險。感性認知風險的存在加大了國際市場調研的難度,制約著國際市場的選擇及市場的進入方式。
在國際貿易實踐中,文化沖突與文化風險相互影響,文化風險的各種表現形式交互作用,企業必須能夠認識到文化差異,消除已有文化沖突,從而控制文化風險。
1.樹立正確的文化意識,做好文化調研。國際貿易中的文化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因此企業必須重視文化風險管理,樹立文化意識,認識、尊重和利用文化差異。此外,在和具有相異文化的國家進行國際貿易時,企業要深入做好文化調研,掌握充分準確的文化信息,為國際貿易的順利開展提供前提條件。
2.加強有效地文化溝通,建立合作信任。有效的文化溝通就是要雙方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思想的表達、信息的傳遞,并體現在積極地行為之中,這也是文化風險管理成功的關鍵之一。相關人員除了語言基礎之外,還應進行文化差異以及風險應對能力的培訓,做到換位思考,增強雙方的文化理解,構建合適的文化溝通網絡,建立充分的信任,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
3.建立文化風險防范機制,規避控制風險。文化風險的可控性決定了企業要對其進行監視和規避,做出相應決策,以實現預期績效。企業需要建立相應的文化風險防范和應對機制,對潛在的文化差異和文化沖突進行識別判斷,根據各風險因素的重要性和影響力,采取有針對性的文化風險管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和控制文化風險。
當前,經濟全球化的程度越來越高,但文化和經濟的發展不具有同步性,我國企業在國際貿易實踐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貿易壁壘,部分原因正是來自于文化差異,其中不乏損失慘重的案例。因此,企業必須樹立風險意識、提高應對文化風險的能力、運用合理的管理決策防范文化風險。只有這樣,才能為企業創造有利的國際貿易環境,實現企業的國際貿易經營目標。
[1]郭齊勇.文化學概論[M].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
[2]羅能生,洪聯英.國際貿易的文化解讀[J].求是學刊,2006(6):67-72.
[3]張弘.論企業在國際商務活動中的文化風險與管理[J].湖南商學院學報(雙月刊),2001(1):83-85.
[4]陳?;?國際營銷中的文化風險[J].江蘇商論,2004(10):72-74.
[5]譚強.國際工程承包項目的跨文化風險管理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1.
[6]蔡小于.國際市場營銷中的跨文化策略[J].四川大學學報,2005(4):28-31.
Study of Cultural Risk and Preventive Strategy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Bai Li, Duan Hong-yi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China)
Cultural Risk, imperceptible and indigestible, is one of the risks that the enterprise should face during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operation. It is inevitable for the enterprise to get the impact from foreign culture, which actually could trigger a series of trade frictions and barrier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ltural risk regarding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manifestations and preventative strategy.
international trade; cultural risk; risk prevention
F74
A
1000-9795(2014)06-0437-02
[責任編輯:陳懷民]
2014-03-02
白 利(1982-),女,安徽臨泉人,講師,從事企業管理方向的研究。
段紅鷹(1962-),女,山西人,教授,從事商務英語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