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峰
荷蘭歷史學家約翰·胡伊青加是這樣對游戲進行定義的:“游戲是一種自愿的活動或消遣,這種活動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時空范圍內進行的,其規則是游戲者自愿接受的,但又有絕對的約束力,游戲以自身為目的而又伴有一種緊張、愉快的情感以及對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識。”據此可以得出:游戲首先是雙方自愿的,有一定的游戲規則,且規則具有約束力,同時是在日常生活外具有娛樂性的文化行為。
從古至今體育就是一種游戲行為。遠古時代,人們為了生存去狩獵,在狩獵中鍛煉跑、跳、投等運動能力,并逐漸把這種能力帶入游戲,成為娛樂的手段。而體育運動就是由這些游戲演變來的,如跑步運動、跳躍運動、投擲運動、球類運動等。體育在游戲中的解讀是:體育運動就是人創造出的一種生活方式,是提高身體機能的一種行為,是自愿的、帶有規則性、具有競爭性的游戲活動。
促進身心健康是體育游戲的最終目標。在體育教學中有效運用趣味性的游戲,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使他們的活動能力得到拓展。在使學生體質得到增強、心理素質得到鍛煉的同時,學生還可以在遵紀守規、克服困難、團結協作、尊重對方、尊重裁判等優良品質方面得到培養。因此,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積極開展各種體育游戲活動,不僅有利于增強青少年的身體素質,而且可以發展青少年的智力。
由于體育游戲在形式上多種多樣,內容上豐富多彩,而且大多不需要太多的設備與器材,受場地限制性小,便于廣泛開展,所以它深受廣大大、中、小學生的喜愛。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做到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來安排不同的游戲,也可相應進行一些趣味性游戲,以活躍課堂氣氛。在體育教學中選用游戲,應注意以下幾點原則:
“健康第一、終身體育”是體育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學校體育應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指導思想,使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得到快樂,最終實現“育人”這一目標。游戲是體育課的輔助,所以,要避免有損學生身心發展、身心健康的游戲,要重視人的全面發展與游戲相結合,以學生為本,使學生的身心素質得到有效發展,為學生終身體育鍛煉奠定堅實基礎。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游戲,使學生在游戲中鞏固本課的技術動作,達到提高興趣、鍛煉身體、塑造良好品質的教學目的。教師有時可以把一些課堂的教學內容或練習方法編成游戲的形式讓學生練習,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又可以促進學生更快地掌握技術動作。具體來說:(1)體育課的準備部分所選用的游戲,目的是使學生的機體狀態逐漸興奮起來,注意力從教室轉移到運動場,并在游戲中融入本課所授的技術動作,與基本部分教學相銜。以籃球運動中的“傳接球”教學為例,準備部分可以選用“愛心接力”“涉險渡江”等游戲,不僅使學生的全身肌肉得到預熱,同時還使學生對“傳接球”有了初步的認識。(2)體育課的基本部分所選擇的游戲,目的是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本課教學內容中教師所傳授的技術動作,主動地參與練習,所以游戲要與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緊密結合。可以選用“三人傳兩球”或“四角傳接球”等游戲,既能達到練習的目的,又能活躍課堂氣氛。(3)體育課的結束部分所選擇的游戲,目的是使體育活動中興奮的機體狀態逐漸恢復到安靜時的身體機能狀態。這時可以安排一些舒緩的游戲,使學生全身肌肉得到有效放松,有計劃地結束一堂課,如手拉手模仿波浪的游戲、相互按摩游戲等。
體育教學實踐中,簡易的游戲更適合課堂教學。通過教師極短時間的培訓,學生便能掌握游戲的規則,從而有效迅速地開展。而富有趣味性、競爭性的游戲,非常適合廣大青少年的身心特點,使他們興趣盎然地參加活動,從而達到增強體質、增長知識、鍛煉意志、培養優良作風的目的。
體育課中做游戲前,首先應強調人身安全,及時提醒及排除任何容易造成傷害事故的因素。教師在裁判時,要嚴格掌握游戲規則,做到平等待人、公平合理。教師還應結合游戲的內容及活動中出現的問題,不失時機地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1.合理安排游戲內容。運用游戲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是為了更好地完成體育教學任務。選擇游戲必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根據學生的性別、年齡、身體基本素質、興趣愛好,天氣和季節等因素來選擇游戲,并確定游戲的內容和任務。女生怕臟怕累、怯懦膽小,喜歡柔韌性、韻律性、節奏感較強的游戲項目;男生則相反,由于大多數男生身體運動天賦比女生強,所以往往喜歡運動量大、富有競爭性的游戲。如“跳橡皮筋游戲”,女學生十分喜愛,而男學生則不感興趣;“大魚網游戲”的運動量較大,即使在同一場地進行,冬季時選用要比夏天更受學生們歡迎。雖然合理安排游戲內容是為了輔助教學訓練任務更好地完成,但同時還要注意把游戲內容同思想品德教育相結合,在體育教學中塑造學生健康的品格。
2.游戲場地的設計與安排。場地的設計與安排是游戲能否正常開展的必要條件,是完成體育教學目標的重要因素。場地是否符合游戲的要求,關系到教學任務能否有效地完成。安全是保證游戲順利開展的首要因素。室內外場地的設計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不同點是室內要求采光充足,通風條件良好;室外要求場地開闊,地面平整。共同點是場地需保持整潔,地面不能十分光滑,場地的四周不能有障礙物,嚴防摔傷、碰傷等傷害事故的發生。
3.器材、教具的準備。在游戲實踐中,游戲所使用的器材和教具,是由游戲的內容和學生參加人數來確定的。在備課時,教師就要對上課人數、男女生比例有所了解,再根據游戲項目合理選擇器材和教具的種類和數量。器材和教具的選用盡量與校本器材資源相結合,充分發揮校本資源的作用,這樣可以減免資源浪費。安全也是保證游戲順利開展的首要因素。當器材和教具布置好后,教師一定要親自對器材和教具試用一下,對已經損壞和使用不便的器材和教具及時更換,以免給學生帶來不必要的傷害事故。
游戲的效果如何,在于是否為教學起到了良好的輔助作用。游戲的選擇只是第一步,要想取得良好的游戲效果,則必須有一套科學的、實用的組織方法。
1.游戲規則的講授。要有效地開展游戲,必須讓參與游戲的學生了解游戲規則。上課整隊時首先要注意隊伍的方向,不要讓學生面對太陽,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會分散。向學生講解時,教師要站在第一排學生的正前方,并且保持一定距離,聲音要洪亮,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看到和聽到教師的講述。游戲規則的講授語言一定要抓住重點,生動形象地把規則和要求講解清楚。游戲的難點動作教師可以示范講解,講授完畢后,教師要大聲詢問學生是否聽懂,對于學生不清楚的地方要進一步進行講解。
2.游戲的組織和領導。有些游戲是由個別學生引導全班展開的,這些學生被教師稱為“引導人”;有些游戲則需要不同的分隊和分組。這些形式都是與游戲的內容密不可分的。
其一,引導人是體育教師的助手,是整個游戲的帶動者、領導者。通常選擇引導人的方法有以下四種:(1)由教師指定引導人。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由教師選擇的引導人因為在運動技術、組織能力上比較突出,一般是比較合適的,也節省了時間;缺點是不能發揮其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2)根據教師提出引導人的條件和要求,由學生自己推選出合適的引導人。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能充分反映大家的愿望,激發學生的情緒。缺點是要花費較長時間。遇到組織紀律性差的班級,很難適用。(3)抽簽推選出引導人。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能激發學生的情緒和興趣;缺點是有偶然性,可能把不適合做引導人的人選出來。(4)請前一個游戲的優勝者當引導人。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能激發學生對游戲的興趣;缺點是技術或體質較差的學生沒有機會做引導人。
其二,采用分隊、分組的方法有以下三種。一是報數分隊的方法。先讓參加者排成一列橫隊,然后根據游戲的需要分成若干隊。二是由隊長挑選人員的方法。首先教師選出若干個隊長,然后由隊長輪流選擇自己的隊員,直至全部選完。三是固定隊的分隊方法。根據學生的健康素質、技術狀況,分成實力大致相等的若干隊,課前預先分好。在教學實踐中,無論是哪種分隊、分組方法,都要考慮人數及男女生的比例、身體的強弱等因素,這樣才能使游戲在公平的氛圍下有競爭地進行。
其三,教師是整個游戲的組織者、指揮者和領導者。游戲一定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發揮其主導作用,但不要壓制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盡可能地參與到游戲之中,因為,在游戲中可以輕易地發現問題,并及時予以解決;可以正確地引導學生,使游戲有序地進行下去;可以在游戲中體會到學生體能的支配情況,及時調整游戲的時間和強度;可以準確地發現不遵守游戲規則的學生,并給以一定的批評教育;還可以處處關心學生,讓學生感覺到教師的溫暖,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
當游戲的任務已經完成,或備課時對游戲時間的安排已到時,教師就要停止游戲。游戲結束時應當對該游戲的過程給以正確的評價,對表現好的隊、組或個人提出表揚,要求戒驕戒躁,保持榮譽;對失敗和表現不盡如人意的隊、組和個人,教師不能批評,而是要指出不足,爭取在下一次游戲中取得勝利。當然,教師也要根據教學目標對游戲的整個教學組織做出自覺、有效地反思,并認真記錄,以便今后更好地開展游戲教學。
總之,體育教學中正確運用游戲,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學和訓練任務,達到對學生育智、育體、育心、育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