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軍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杭州 310018)
論現代電子商務環境下我國國際貿易經濟的發展
楊 軍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杭州 310018)
隨著因特網的廣泛應用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現代電子商務逐漸走向成熟并未國際貿易提供了更為便捷自由的交流貿易平臺,引起了國際貿易的重大變革,推動和促進了國際貿易經濟的發展。對于我國的國際貿易經濟發展 ,現代電子商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國必須抓住機遇快速發展電子商務,才能在國際貿易經濟發展的潮流中占有主動地位。
國際貿易經濟;現代電子商務;發展
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和Internet被廣泛應用的條件下,電子商務在許多領域獲得了深入的發展,并且擴展到了更多領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電子商務作為21世紀新生的商務工具以其廣泛的優勢推動了國際貿易經濟的發展。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領域中廣泛地應用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在各國紛紛發展電子商務,廣泛應用于國際貿易的環境下,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面對的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所以我們只有快速發展電子商務,才能在國際貿易經濟發展中占據主動地位。
1.電子商務的概述。電子商務是一種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基礎,以Internet作為網絡交易平臺完成一系列以商品貿易為中心的各種經濟事務活動的交易方式。 它不僅僅作為交易的方式,也是一種傳播商業信息的媒介。電子商務充分體現了高效性、開放性、全球性、低成本等特點,突破了傳統經濟貿易方式的缺點,尤其對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2.現代電子商務的特點。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是現代電子商務不斷發展的基礎,計算機信息技術為現代電子商務提供了多方面的技術支撐,包括信息的處理和存儲等硬件技術服務,還包括軟件網絡貿易程序設計、信息傳輸及網絡維護等。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成為衡量企業電子商務經濟水平的重要因素,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才能獲得不斷地發展和完善。電子商務中應用最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擁有最先進的技術和知識,能夠為經營者提供智能化的貿易管理和交流平臺,充分體現了貿易活動的智能化。智能化還體現在國際貿易中不再只是以產品的數量作為貿易活動的重點,而更多的體現在對知識和技術的擁有作為分配財富的關鍵點。電子商務中的貿易更多的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3.現代電子商務的應用體現了網絡貿易的優勢。以計算機網絡技術作為媒介的網絡貿易能夠大大降低貿易雙方的貿易成本。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網絡技術的優點得到了充分體現。經濟貿易雙方均可通過網絡資源獲得有利的信息資源,找到適合交易的對象,并通過網絡媒介進行網上信息的交流和商業洽談,大大降低成本。網絡的高效性得到充分體現。在現代電子商務環境下,網絡辦公實現了客戶間文件的傳輸以及訂單的辦理訂購、洽談、簽約等各項貿易手續,帶動了商業活動各個環節的高效率完成,大大提高了各部門的工作效率,實現在一定時間內獲得更大程度的經濟效益。
1.在我國國際貿易領域中,電子商務應用的外部因素。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的建立是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的法律保障,然而在我國由于電子商務的相關立法比較滯后,導致電子商務的應用程度相對較低。企業在進行電子商務活動過程中缺乏相應的指導性文件,沒有統一的規范,對于交易雙方都存在著貿易的風險,并且容易引起貿易糾紛。從全球范圍來看,國際上對于電子商務的管理也去缺乏統一的法律規定,這樣在各國及國與國之間進行貿易活動的過程中便存在了屏障。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將成為阻礙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電子商務的應用存在著物流不暢的問題,阻礙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現階段我國物流行業的管理較為分散和多元化,缺乏統一的管理,由于體制的不完善,物流行業的功能不能很好地體現,容易造成物流的不暢。此外,物流行業的硬件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無法順應電子商務信息化的潮流。
2.我國國際貿易中外貿企業本身在應用電子商務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外貿企業國際貿易信息化基礎較為薄弱,網絡規模較小。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是電子商務應用的一個重要前提,而我國的外貿企業中計算機基礎設施相對滯后且掌握相關專業知識的人才任然有限,這些使得外貿企業信息化基礎較發達國家相差甚遠。電子商務應用的范圍狹窄,程度低。我國的企業中應用電子商務的企業電子商務發展水平較低,應用水平較低。外貿企業中建立電子商務體系并廣泛開展業務活動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
1.針對電子商務外部環境問題對應的政策。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是電子商務廣泛應用的基本保障,同時法律法規的建立需要與國際接軌,便于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明確的法律規定可以為貿易參與者統一的行為規定便于保護各方的合法權益。此外,健全的法制法規可以為現代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國際貿易營造更好地貿易秩序,讓貿易活動能夠更加順利的進行和完成。建立完善的信用保證體系,為國際貿易電子商務提供信用保障。信用體系的建立需要商務部門、工商部門等相關政府部門的協商,同時需要銀行等機構進行完善的資金流動記錄及企業信用狀況的監督和記錄,各部門協調統一制定信用度評定標準,及時對各企業進行統一化的信用度評定,并對各企業的貿易行為及時監督,對其信用度進行及時的更新和認定。
2.投資企業網絡信息化基礎建設,擴充人力資源,提高電子商務的利用率。外貿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是電子商務應用的基礎,加快基礎建設,提高信息化水平,推進電子商務的利用。企業本身需引進相關的硬件設施,聘用并培養合格的網絡信息技術人才和商務人才。學習和借鑒應用現代電子商務進行貿易活動的企業成功案例,并結合企業自身管理特點和貿易主題不斷地提高和發展,充分的發揮電子商務的優勢,降低企業運行成本,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3.抓住國際合作的機遇,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交流以及國際貿易新規則的制定。電子商務的應用進一步推進了經濟全球化,跨越了國家和地獄的界限,但是也產生了稅務、知識產權保護等一系列問題,需要各國有關部門加強對話合作解決。同時加強國際企業之間的合作和經驗技術等的交流,學習國外先進的商務技術,引進國外的先進設施,不斷促進我國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經濟中的應用和完善。國際間的交流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對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起到了影響作用。
現代電子商務作為IT產業發展的高科技成果在國際貿易經濟發展中的應用為國際貿易提供了一個嶄新的開放、高效、立體的市場交易平臺,進一步推進了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現代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信息交流帶動了全球知識、技術的交流和共享,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因此現代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國際貿易經濟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是重大機遇。同時,作為發展中國家,技術水平和相關法律等較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現代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國際貿易更是挑戰。我國需抓住機遇,采取有效的措施,制定相關政策,推動現代電子商務在我國國際經濟貿易中的應用和發展,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保障貿易活動的順暢進行,才能在機遇和挑戰并行的國際貿易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
[1]張建輝.電子商務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研究[J].中國商界,2009(02).
[2]張靜.電子商務對我國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與對策[J].西部高校論壇?網絡財富,2010(07).
[3]洪妮.淺談我國國際貿易如何應對電子商務大潮[J].現代服務業,2010(02).
[4]楊瑾,吳桐.電子商務背景下國際貿易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商貿,2010(10).
[5]丁超.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創新發展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0(06).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in Modern electronic commerce environment
Yang Jun
(Zhejiang Economics and Trade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China)
With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modern electronic commerce gradually matured not international trade provides a more convenient platform to exchange trade freedom, caused the great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of our country, the modern electronic commerce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hina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to occupy the initiative pos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rend.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modern electronic commerce; development
F74
A
1000-9795(2014)06-0463-01
[責任編輯:陳懷民]
2014-03-02
楊 軍(1981-),男,浙江杭州人,講師,從事國際貿易研究。
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Y201018393)“面向農業企業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