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翰雄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000)
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
林翰雄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00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實現了快速發展,但是,整體來說,它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還存在許多細節方面的不足。文章結合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現狀,對制約其發展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影響因素;對策
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即農民為了提高群體競爭力自愿組成的以信息服務、行業自律、技術支持為發展手段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這一別具中國特色的基層經濟組織具有以下意義: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維護了社會穩定;為農戶與市場進行溝通構建了橋梁,增強了農業的市場化、組織化程度,推動了農業結構調整,有利于農村優勢產業的發展。就其整體發展狀況來說,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有組織形式多樣、服務類型簡單等特點。結合其發展現狀,筆者就影響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因素進行了總結。
1.制度缺乏,內部管理混亂。與其他經濟組織相比,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走的是“民辦、民管、民受益”的發展道路,其領辦形式有社區合作經濟組織、供銷社、政府部門、農民自發領辦等,領辦主體可謂是多種多樣。究其原因,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農民自己的組織,農戶既是其組織者、控制者,又是其經濟創造者、享用者。由于組織內部成員經濟實力較弱,組織成員只能以社員本位形式運營。再則,組織經濟目標是為社員提供生產信息或技術服務,社員的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組織運營缺乏制度約束,很大程度上要靠自律、自覺來完成。但是,在實際運轉上,一旦缺乏較大的資本投資行為,組織與成員的經濟聯系就表現的較為松散,其內部章程和財務規范也因為缺乏具體的管理條例而形同虛設,其服務功能也被大幅度削弱。
2.資金不足。缺乏資金支持、綜合實力不強,是我國現有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從經濟實體構成來看,農民是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固定的農業收入和微薄的副業收入是其主要收入來源,他們的經濟實力普遍較弱。加上國家對農村經濟組織的資金、政策支持力度較低,在缺乏國家政策支持的情況下,我國金融機構也不能大量向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供貸款,這難免會制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因此,在我國現有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普遍表現米安民經濟基礎薄弱、發展后勁不足、業務開展困難等問題,在組織社員有產業發展和經濟規模擴大需求時難以提供有力幫助。
3.法律地位不清晰。我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起始于上世紀80年代,至今已經走過了三十年的發展歷程,但是國家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法律制度建設仍舊是一片空白,關于農村合作社的法律至今沒有出臺,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法律地位始終是模糊不清,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服務、性質、宗旨等都缺乏明確的規定。此外,不止中央,地方各級政府也沒有針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政策、法規出臺,直接導致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登記部門設置和責任缺失,知識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缺乏法律保障。為了展開正常的經營活動,有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選擇留在民政部門注冊登記,有的選擇去農業部門注冊登記,但是,將近60%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也選擇了不登記。此外,一些工商企業在進行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合同簽訂時,都會直接越過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去找縣鄉政府簽訂合同,原因就是他們不信任沒有注冊登記、法律地步不明確的農村經濟組織的信譽和能力,其后果就是給國家農村經濟指導、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業務擴張帶來了困難。
4.合作人才缺失,合作意識淡薄。雖說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才有了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產生,但是,在農業專業化程度不高的情況下,農民們的合作意向并非是非常積極,相反,許多人都是在他人邀請、利益顧慮下才加入的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當然,在加入組織后,許多人在培訓、組織、管理中都很被動,組織的自我管理、自我發展也是進展困難。這與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成員的整體素質不高有著直接聯系,因為,在市場經濟中處于弱者地位的農民既沒有開展、承擔系統培訓的能力,也沒有人才引進和培養意識和能力。如此這般,精英人才就被排除在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之外,組織整體能力難以得到有效提高。受組織技術、管理、市場拓展能力不足的影響,農村新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市場競爭中的劣勢地位越來越明顯,其整體利潤也難以實現大幅度增長。
1.完善相關的法律規定。我國直至今日仍未有專門針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法律規定出臺,為了規范農村經濟組織經濟行為,中央政府應以穩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經營為目的,制定符合農業實際的法律規定,保障農民具有獨立進行經濟活動的自主權,維護農村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對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經濟行為進行規范和監督。具體來說,我國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法律應當載明下列事項,組織性質、權利、義務、資產,成員產生、管理與罷免,民主管理、決策章程,收益分配制度,財務公開制度等,總之,凡是涉及到組織成員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都必須在法律規定中體現出來。
2.把握機遇,促進發展。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進一步完善,需要農民提高認識,認識到農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基礎地位,認識到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在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雖說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發展中出現了許多問題,但是,在它從小到大、從弱變強的過程中,它也積攢了足夠的經驗。當前,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國家農業政策優越,農民發展熱情高漲,農業發展機遇良好。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應把握當前發展機遇,理清發展思路,以保護農民利益、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和優勢產品,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提高組織抗風險能力和市場拓展能力,不斷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和規?;健?/p>
政府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不斷深入的今天,地方各級政府也應認清形勢,切實認識到個體農業生產與農業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增強發展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緊迫性。為了改變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緩慢的狀況,各級政府要以人才隊伍培養、農業結構調整為切入點來推進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培養;改變過去那種重生產輕流動的工作方法,結合地方市場情況,扶植龍頭企業帶動型、專業市場帶動型、行業協會帶動型等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變單純的農業產后服務為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服務。從政府的角度來看,推動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方法有:(一)抓樣板。利用樣板展示、典型引路,狠抓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規范,用實實在在的效益來說服農民。在典型培養中,政府應關注亮點,首先是通過資金和政策支持加大典型培養力度,其次是加大典型宣傳、做好典型推廣。(二)促發展。農業發展和增收始終是農民最關注的問題,也是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最關注的問題。(三)抓規范。這里所說的規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指政府行為的規范,一指對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規范管理。其中,政府行為規范以政府的管理行為為重點,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只有做到規范指導,積極服務,不隨便干預,才算規范。政府對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管理,以規范合作組織建設和組織活動為主,提高組織成員的誠信、能干意識是政府管理的重點。(四)抓創新。在這里,政府關注的創新,即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體制創新、運行機制創新、管理制度創新。
3.完善農業經濟發展環境。我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還處于初始階段,具有規模小、資金少、市場抵御能力缺失等特征。要想促進其長遠發展,政府應加大對它的支持力度,在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經營活動和業務收入上實行稅收減免;對那些剛剛建立的、實力薄弱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給予適當的財政補貼;建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基金,為農村生產經營、技術推廣提供良好環境。地方政府也要為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提供可靠的貸款和擔保機制,鼓勵財政、稅收、信貸部門在規定范圍內,積極推行稅費優惠政策,降低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稅率或免征其所得稅。
[1]李輝東.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1-05-25.
[2]張毅.我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農業經濟,2013-07-15.
[3]賴班班.衢州市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對策研究[J].華東理工大學,2012-04-28.
[4]王繼翠.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現代商業,2014-01-18.
[4]組織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現代商業,2014-01-18.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Lin Han-xiong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Institute,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00,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new type of rural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in China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but, overall, it is still in the early stages of development, there are still insufficient many details.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rural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rural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influence factor; countermeasure
F320.3
A
1000-9795(2014)06-0432-01
[責任編輯:陳懷民]
2014-03-10
林翰雄(1975-),男,廣東興寧人,主要從事企業管理、創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