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權
(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安徽亳州 236000)
韓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對皖北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啟示
劉世權
(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安徽亳州 236000)
近些年,韓國通過增加財政投入、實行產學合作扶持等一系列措施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為經濟的飛速發展注入了活力。通過分析皖北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以及韓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成功經驗,可以為皖北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指明方向。
韓國;高等職業教育;皖北;方向
皖北地區由于受到經濟發展、傳統觀念等各種因素的制約,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一直滯后于全國教育發展水平。而近些年,韓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水平一直走在亞洲前列,它的很多成功經驗都值得皖北高職教育學習與借鑒。
(一)政府重視程度不夠,經費投入不足
皖北地區經濟落后,政府財政收入較少,而且普遍對于高等職業教育重視程度不夠。據安徽省2000—2005年政府教育經費撥款情況看,雖然用于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逐年上升,但其增長速度卻遠低于高職院校發展的需要。而且,政府的投入很大部分被用于教師工資的發放。以亳州市為例,“亳州市1995年的教育總投入為4675.5萬元,教師工資支出就達3986.3萬元,占總投入的85.3%”。經費不足直接導致很多皖北高職院校都存在實驗實訓基地和設備不能滿足學校正常教學需要,實踐教學環節得不到合理開展。據安徽省2005年54所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條件的分析報告顯示,皖北高職院校中僅有蚌埠高等專科學校和宿州職業技術學院兩所高校是符合辦學條件的合格院校。
(二)高職院校師資力量薄弱,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皖北很多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比如說專任教師數量不足、學歷層次偏低、“雙師素質”教師數量少以及年齡結構失衡等問題。以亳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亳州職業技術學院現有在校生6300余人,專任教師313人,師生比為1:20,其中教授僅3人。針對安徽高職院校師資建設普遍存在的問題,有人于2010年專門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調查對象為安徽省6所高職院校的教師。結果顯示,在所調查的幾所高等職業院校中,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占31.15%,本科學歷教師占63.93%,其中30歲以下教師所占比例高達55.74%,正高只有0.72%,中級和初級職稱占七成,且絕大部分教師都沒有企業工作經驗。皖北的諸多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發展緩慢,很多是流于形式。在開展校企合作時,很多的皖北高職院校辦學思路不夠開闊,而且與企業聯系不緊密,難以調動企業積極性,再加上本身缺乏“雙師型”教師,直接影響了校企合作的順利開展。由于校企合作流于形式,造成這些高職院校難以培養出企業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從而導致了畢業生整體就業質量不高。
(一)韓國政府在財政與行政上大力支持高等職業教育
韓國政府對高等職業教育進行大量投資,財政撥款和補貼甚至高于普通高校。2000年對職業教育的投入為3690億韓元,2004年則增加到5600億韓元,漲幅達到34%。正是由于韓國政府大力的資金支持,韓國高職院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經營水平大幅提升。不僅如此,韓國政府還利用行政手段,制定一系列法規和優惠政策,保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韓國政府制定了職業教育領域的專業學位制度,給高職畢業生提供跟多的深造機會。為了適應社會對職業教育需求的變化,韓國政府還及時制定各種層次的職業教育發展規劃。上世紀80年代韓國政府就曾制定了第二個長期綜合教育計劃,加大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
(二)韓國高職院校師資力量雄厚,校企合作如火如荼開展
韓國高職院校師資力量雄厚。因為教師在韓國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待遇也非常優厚,所以很多高學歷的知識分子都選擇從事教師行業。據統計,韓國高職院校1993年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教師已達到7287人,占到全體教師隊伍的80.8%。隨后逐年遞增,到2003年,僅博士就達到了7623人,且大部分屬于“雙師型”教師。韓國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基本上都是由政府引導與推動,企業與高職院校雙方積極參與其中。政府通過制定一系列的政策與法規,有效的促進了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緊密合作。企業為學校實習生提供實習場所、設備以及必要的指導,學校則參與企業產品的生產、研究和開發。多年來,韓國高職院校的的校企合作以法律法規為依托,與社會經濟發展同步,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校企合作如火如荼的開展為韓國高職教育發展注入了活力,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逐年提高,企業也招聘到了滿意的專業技術人才。
(一)皖北各地政府要充分利用行政和財政手段,給予高職教育發展強有力支持
皖北各地政府應該效仿韓國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及早制定高職教育的發展規劃,同時出臺相應的發展政策并堅定不移的貫徹下去。比如說對承擔學生實習的企業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指定部分職業院校可以招收低收入家庭子女、未就業或未升學者,引進職業教育專業學位制度。除此之外,皖北各地政府還應該充分利用財政手段加強對高職院校的資金支持,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韓國政府對高職院校的財政撥款與補貼往往要高于普通高校,所投入的資金大部分都用在了高職院校更新教學設備、開發新課程和設置獎學金等方面。據統計,2010年以來,安徽省共安排了4700余萬元用來改善皖北職業院校辦學條件。皖北各地政府應該抓住這個發展機遇,制定有利于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制度與政策,同時,適當傾斜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資金投入,改善高職院校辦學條件。
(二)皖北應大力加強對高職教育的宣傳,提高高職院校師資質量
要想改變高職院校生源慘淡的現狀,皖北要積極借鑒韓國的做法,增強高職教育的吸引力。皖北各地政府應該通過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向民眾宣傳職業教育,引導民眾正確的認識職業教育,增加高職教育的外部吸引力。同時,皖北各地高職院校應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增加其自身的吸引力。在增加高職教育吸引力的同時,皖北各高職院校還應該全面提高師資質量,加強學校教師培訓工作。皖北各高職院校要想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首先要解決師資數量不足,綜合素質偏低的問題。這就要求皖北各高職院校要與當地政府協調好,適當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與工資水平,從根本上遏制職業教育優秀教師頻頻流失的問題。其次,皖北各高職院校還要進一步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訓工作。皖北各高職院校應該多派遣教師到企業工廠車間現場進修,直接參與企業新產品的研發過程,同時聘請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工程師來校任教。
(三)皖北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要注重校企合作,努力實現學校與企業雙贏
皖北各地要充分利用好高職院校與企業的環境與資源,加強校企合作。首先,皖北各地政府應該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引導與推動校企合作深入開展,調動企業參與高職教育的積極性。政府要適當減少行政干預,給予校企合作雙方更多自主權。同時,政府要給予承擔高職院校實習任務的企業一定優惠政策,比如說給予支持產學合作的企業減免一定的征稅、設立產學研專項資金扶持、優先安排信貸以及支持上市融資等優惠措施。其次,皖北各高職院校自己要轉變觀念,主動與企業聯系。高職院校應該調整專業結構,努力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通過全方位密切合作為企業提供服務。同時,也要幫助合作的企業轉變觀念,讓對方意識到校企合作不能只單純停留在向學校提供設備與場地,還應該拓展到參與學校的專業建設與新課程開發以及共同承擔科研課題等領域。這樣做就保證了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能迅速與市場接軌,而企業也減少了對員工二次培養的費用,最終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雙贏。在此基礎上,校企雙方還可以積極探索訂單式人才教育,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攜手共創輝煌。
[1]張文祿.民國以來皖北教育滯后原因的概述[J].合肥學院學報,2013(1).
[2]呂慧.安徽省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狀況分析及對策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3]池子華.中國流民史:近代卷[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4]湯雪花.安徽省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研究[D].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5]楊林.韓國職業教育的歷史進程及啟示[J].中國民族教育,2008(11).
[6]池青山,金仁哲.韓國教育研究[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5.
Enlighten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in South Korea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in Northern Anhui
Liu Shi-quan
(Bozhou Teachers College, Bozhou Anhui, 236000, China)
In recent years, South Korea by increasing financial input, implementing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support the cooperation to develop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has poured into the vigor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Northern Anhui and South Korea, it can point out the direction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South Korea;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Northern Anhui; direction
G719
A
1000-9795(2014)06-0241-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3-10
劉世權(1983-),男,吉林汪清縣人,助教,從事朝鮮近現代史研究。
安徽省亳州市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校級課題“韓國職業教育與皖北地區高職高專教育的對比研究”(BZSZKYXM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