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浩 劉景城 施瑩瑩
(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福州 350101)
高職院校外科學網絡輔助教學系統的建設與應用
林 浩 劉景城 施瑩瑩
(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福州 350101)
外科學是臨床醫學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僅靠文字及部分圖片學生不易理解掌握。在國家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政策指導下,我院外科學教研室進行了網絡輔助教學系統的初步建設與應用。該系統利用互聯網開放、自由和無時空限制等特點可以給學生以彈性化的發展空間,可減少課堂上教師的授課時間,也便于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真正做到“隨時學,反復看”。
高職教育;外科學教學;網絡輔助教學系統
外科學是臨床醫學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知識面廣,內容龐雜。這門學科與解剖學、病理學及影像學等多學科知識密切聯系,在這些基礎醫學上增加了更多的實踐性知識和技術性知識,僅靠文字及部分圖片學生不易記憶、理解。因此,如何使學生形象、系統地理解外科學基本理論知識及手術操作,課后易于復習、再學習,是外科學教學中的重要任務[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到“信息技術對教育的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2]。網絡輔助教學系統是信息化技術在教學中的一種具體應用,可以給學生以彈性化的發展空間,脫離了時空限制,真正做到“隨時學,反復看”。利用互聯網開放、自由和無時空限制等特點進行的網絡輔助教學,可減少課堂上教師的授課時間,加強師生的互動討論時間,也可便于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后復習[3]。在這一新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轉變為學習的主體,教師不再是文化理論知識的傳輸者,而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
傳統的外科學教學模式是“以講課為中心的學習模式(LBL)”,這種教學模式由小學一直延伸到大學教育,課堂上老師主要是講課本,學生聽記筆記,是被動的學習方式,是“填鴨式”的單一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學進度容易掌握,同時可以大范圍進行學生授課。但這種教學模式存有明顯缺陷:以強制灌輸、刻板記憶為特點,忽視教學中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容易對學習產生疲勞的感覺,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現在,高校教師應該主動拿起這個武器,把課本中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活潑起來,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接受教育,化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因此外科學信息化教學是一種趨勢,是一種時代的需要。
網絡輔助教學可以充分整合互聯網和教師資源,是信息化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網絡輔助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共享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中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需要或實際情況進行自我規劃學習進程,給學生以彈性化、人性化的發展空間,脫離了時空限制,真正做到“隨時學,反復看”。網絡輔助教學充分體現了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信息化,將有力的推動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以適應當今的醫學教育的要求。
1.網絡平臺建設
我院校園網建設比較成熟,教學區、學生宿舍生活區都能方便接入校園網,校園網采用B/S三層Web體系結構,學院圖書館配有專門的網絡中心負責校園網的運行,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臺式電腦、筆記本、IPAD甚至智能手機通過校內WIFI登入校園網學習空間。
2.課程主頁建設與應用
借助我院校園網的學習空間平臺,外科教研室老師們一起精心制作了外科學精品課程。我們把平常收集到的教學視頻、動畫和圖片等國內外教學資源集中放在網上精品課程中。在精品課程模板的基礎上,按各專業建立班級網站,學生登入后即可進入班級網站上學習。課程主頁分為教學內容、作業與考試、主講教師實錄和教學拓展資源等模塊。
(1)教學內容模塊的建設與應用
根據教學大綱和培養目標,圍繞“崗位任務+職業方向”進行內容選取,把教學內容分為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兩大部分。理論學習部分的教學內容又以教案和多媒體課件兩種形式體現出來,學生可直接在線查看或下載后離線閱讀。教案里面和多媒體課件里注有目的與要求、重點與難點等標明,方便學生自學。這樣學生可以在授課前通過網絡輔助教學系統,根據授課計劃進程完成相關基礎知識的預習,課后再根據需要進行有目的性的復習。最終我們在課堂上減少了教師的授課時間,加強了學生們的互動討論時間?;訒r間的增加,有利于課堂氣氛活躍,師生們互相啟發、各抒己見,同時也會加增教師與學生間的感情和友誼。
實踐學習部分的教學內容包括校內外實訓基地展示、外科操作規范、操作示教視頻及實驗實訓預約系統幾個方面。實訓基地展示可讓學生更早地接觸、了解以后的工作環境,進而能更早地了解、融入自己畢業后的社會角色;另一方面也向學生展示學院的硬件資源,讓學生對學院更有歸屬感。操作示教視頻主要是關于基本技能部分的內容,在臨床見習課實施前,學生可根據上面提供的視頻、圖片進行重復多次預習,并在實踐課上進行實際操作,以提高學生在見習和實習前的動手能力。實驗實訓系統面對全院學生開放,如果學生在實訓課后自覺沒有完成掌握相關技能,可在線查看實訓基地課表,申請在空余時間加強實訓,學院有專任實驗員負責調節與教導。
(2)作業與考試模塊的建設與應用
一門課程掌握與否,最終的手段還是體現在作業與考試上。作為教學檢測手段,傳統的筆試考試具有不可替代的牢固地位。但有些學生會出現考前意外事件而導致發揮失常,因此一次考試定成績的作法仍不是最佳的方案。我們將課程的總成績分為平時成績、期中考試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重為20%,我們將平時成績分散在網絡輔助教學系統的作業與考試模塊中。
作業有小試題和小組討論兩種形式。對具有基礎知識性質的核心內容,我們還是堅持以課堂講授為主,精講細講,課后在網絡上以小練習題的作業形式加強鞏固,為后續的課程學習做鋪墊。對有難度或有臨床實踐價值的內容,我們在網絡上以小組形式開展研究學習,撰寫研究小論文,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
在一個小階段結束后,我們會將該階段的重要知識點做成選擇題模式(與畢業后的執醫考試模式相銜接)放入網絡輔助教學系統的考試模塊里,在進入考試模式前學生可先進入自測模式練習,這樣可適當提高學生的平時成績,也再次強調了學習重點,促進學生的學習。
(3)主講教師實錄模塊的建設與應用
正常成人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一般只有15~20分鐘,而一節課下來,最少要40分鐘,所以不可避免地學生在課堂上會出現走神、困乏、玩手機及其他注意力不集中等活動。因此,我們根據各個教師的專長和研究方向,將重要的知識點進行主講教師實錄,整體上可以取長補短,保證實錄視頻的教學質量。為保證實錄視頻的聲音、圖像的質量,我們學院有專門的錄音室及相關儀器設備,每個實錄最少錄兩遍,取最優的放入網絡教學輔助系統。在課堂之外學生在復習的時候,如果某個知識點掌握不牢固或不能理解透徹,可以上網絡輔助教學系統上進行二次學習或多次學習,直至理解透徹為止。
(4)教學拓展資源模塊的建設與應用
在教學拓展資源模塊里,我們主要有經驗交流、外科新進展與專業資格考試資料三部分。經驗交流欄目主要是展示實際病例的病史、圖片及影像資料為素材,開展在線跟帖病例討論,在充分討論后加以總結,培養學生臨床思辨能力。外科新進展欄目則是定期更新國內外一些新的外科手術及其他醫學信息。專業資格考試資料欄目剛是提供歷年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真題及解釋,衛生部、省衛生廳的相關衛生政策及歷年報考時間等信息。
雖然我們已經初步建立學院外科學網輔助教學系統,并獲得學生們的認可。但仍有一些需要進一步加強的地方。比如我們的外科學專任教師有部分未經過專門的信息技術培訓,對于網頁的編輯和制作比較陌生,雖然他們的教學方法和經驗非常豐富,也收集了豐富的教學素材,卻無法靈活運用網絡技術編輯授課內容,未能通過網頁展示有自己風格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把課堂學習延續到課外學習。
另一方面,部分教師雖然熟練掌握了信息化技術的運用,卻沒有深刻領悟到信息化社會資源共享的核心概念。不同學科間、同一學科內各位教師間各自開發的教育資源存在著“敝帚自珍”的傳統心態,沒有共享,缺乏優化整合,受益面窄。這些舉動不符合現代社會大力提倡信息共享的要求,也不能適應當前個性化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
[1]林木生,王志剛,陳兵.利用網絡平臺技術提高外科學教學質量[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5,3:87-88.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楊喜,吳靜,汪劍威.人體解剖學網絡輔助教學系統的設計[J].中國衛生產業,2013,11:186-187.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rgical network auxiliary teaching system
Lin Hao, Liu Jing-cheng, Shi Ying-ying
(Fujian Health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uzhou Fujian, 350101, China)
Surgery is one of the clinical medicine professional backbone course, only by words and some pictures of students is not easy to grasp. In n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reform policy guidance, our hospital surge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has carried on the preliminary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etwork auxiliary teaching system. The system using the internet to open, free, and doesn’t limit time and space and so on, these characteristics can give students the flexibility to develop space, can reduce the classroom teachers' teaching time, also facilitate students to preview before class, after class to review, truly "learn at any time, see again and aga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urgical teaching; network auxiliary teaching system
G71
A
1000-9795(2014)010-000007-02
[責任編輯:周 天]
林 浩(1975-),男,福建羅源人,本科,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