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華
(湖南農業大學 湖南長沙 410128)
論“中國夢”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領作用
李 華
(湖南農業大學 湖南長沙 410128)
近年來,我國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雖然從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法制、公民等方面進行了不斷的強化,但依然缺少一面把各種教育整合和統領的旗幟,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教育效果不佳的現狀。“中國夢”用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政治話語轉化為生活話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明確了中國將向何處去的歷史命題,指出了“樹立什么樣的理想、怎樣實現理想境界”、“實現什么樣的目標、怎樣實現目標”等一系列最根本的理論與實踐上的問題,易于廣大青年學生接受、理解和掌握,是整合和統領當前高校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法制、公民等教育的銳利的思想武器,能夠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生煥然一新的作用。事實上,研究“中國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既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實踐問題。只有把這個搞清楚,才能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
中國夢;大學生;思想政治
目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教育效果不佳的問題。一方面,很多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不專心聽講的現象十分普通,有一些學生干脆曠課。另一方面,教師隊伍魚龍混雜,思想政治素質不高,不能根據學生的思想狀況進行針對性教育,只就照本宣科,復述課程內容。從學生的基本情況來看,目前的大學生攀比心強,奉獻精神缺乏,學習只是為了謀求一個滿意的工作;部分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漠、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意識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這些問題,如若依靠現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是很難解決的。我們只有尋求新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即能夠打動學生心靈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才能改變當前的教育現狀,才能解決學生心靈中的困惑和存在的各種問題。
“中國夢”將政治話語體系轉化為生活話語體系,將政治理想生活化,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廣大青年學生的生活需要。這種政治話語的生活化表述,符合青年學生的身心成長的需要。也便于為青年學生所接受。青年大學生正處于夢想的時期。夢想,不僅是他們的追求,更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用夢想來言說政治,能激發青年學生的話語興趣,產生強大的親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用“中國夢”來統領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在夢想的境界中,激發青年學生對未來的追求、探索,能夠從根本上消除青年學生對理論教學缺乏興趣,甚至反感的局面,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心在其中。事實上,青年學生對政治理論教學沒有興趣和反感,一方面,源于理論的空洞、枯燥,與現實的脫節;另一方面,源于一些黨政干部的腐敗以及社會上出現的一些不公平問題的影響,導致他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信仰的下降。“中國夢”源于歷史,是歷史的凝結。與純理論相比,有一定的生活性、歷史性和真實性,因而具有很大的可信度。自然能夠為青年學生所喜歡。“中國夢”為青年學生正確看待社會和個人提供了歷史的視角,使他們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一個重新的認識,從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既然,“中國夢”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很有必要,那么,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究竟具有什么樣的作用呢?從應然上講,“中國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統領(宏觀上的引導)或引領(微觀上的引導),而不是“融入”或“深化”。因為“融入”或“深化”只能起到補充(教育內容的擴展)和改善(對教育效果的改進)的作用。而統領或引領,不僅具有提整的作用,也具有“融入”的補充和改善作用,還具有提升“融入”或“深化”之功效。從實然上講,“中國夢”本身就是一種理想,盡管它也是由一定的內容所構成,但它與通常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并不是居于同一層次,即從層次上是高于后者的。這就決定了在進行教育活動中,只能用“中國夢”來統領或引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融入”或“深化”。“融入”只是一種在其中,“深化”也只不過是一種加強而已。顯然,“融入”或“深化”確有降低“中國夢”層次與作用之嫌。從教育實施情況來看,在“融入”的情況下,“中國夢”教育的內容與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講解上,并沒有先后和主次,但在統領或引領的情況下,必然要有一個先后和主次之分。否則,就難以實現引領的作用。從教學效果上看,“融入”也能夠改善教學效果,但無法與“統領或引領”的教學效果相比。如果把“中國夢”的作用定位為“深化”,明顯就是一種綱目倒置,因為“中國夢”比當前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從層次上要高,從邏輯上,也只有思想政治教育服務、服從于“中國夢”。從教學上來看,如果把“中國夢”作為現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后繼,只能發揮“中國夢”的教育作用,對現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產生不了多大的促進作用。而只有在“中國夢”的統領或引領下,才能提升現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中國夢”的統領或引領,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增強理論教學的效果。因此,我們并不能把“中國夢”的思想降格為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不能將“中國夢”基于宣傳的層面,而應在準確把握其精神實質的基礎上,用“中國夢”的思想來統領或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用“中國夢”統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本的一個條件就是要有一支過硬的政工隊伍。政工隊伍是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這支隊伍必須在廣大學生心目中有著良好的形象,每一個人都是他們敬仰的楷模:教書育人的模范,能夠用他們真理和人格的力量,促進廣大青年學生實現全面的成長和發展。用“中國夢”統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求每一個政工人員能夠準確地掌握“中國夢”精神實質,并肩負起統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和育人的使命,以高尚的師德、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其實,這個要求并不高,但現實中,達到這一要求的政工人員只是鳳毛麟角。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凈化、強化、精化這支隊伍。凈化,就是將那些品行不端、作風不良者清除出政工隊伍,以保持隊伍的純潔性。從而消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消除“文過實非、言過其實”的現象,避免大話、空話、假話的出現,恢復“實事求是”和“言行一致”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度。強化,就是要選配精兵強將充實到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之中,提升整個政工隊伍的理論素養,從而改進教育過程和教育方式,能夠真正開展言傳身教和具有時代特征的針對性教育,徹底改變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精化,就是提升教育者個體的教育能力,使每一個政工人員都能夠成為“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特別能戰斗的成員,使每個成員都能夠勝任自己的本職工作。
目前,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有六個方面:一是課程學習;二是黨團教育;三是業務學習、四是形勢政策教育、五是社會實踐教育,六是校園文化及社團文化建設。其教育的重點有四個方面:一是理想信念教育;二是愛國主義教育、三是基本道德規范教育、四是素質教育。[1]因此,“中國夢”統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必須要關注和加強三大主線。
一是要關注和加強對課程教學的統領。課堂教學是大學培養廣大青年學生的主渠道。能夠實現對課堂教學的統領,就等于抓住了關鍵環節。大學的課堂教學,從政治和業務兩個方面,可分為專業教學和思想政治教學。但是,“中國夢”對課堂教學的統領,并不拘泥于思想政治教學,還包括對專業教學的統領。在專業教學中,以“中國夢”為統領,就是用“中國夢”的精神,既要激發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熱情,端正學習態度,鼓勵學生學好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并能創新專業知識;還要通過專業課的學習,激發學習的政治熱情,增強學習的動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高尚的道德品質,以實現成人與成才的有機結合。從而增強廣大學生對這些課程的重新認識和評價,激發廣大青年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探索的激情,提升其理論學習、研究的自覺,開創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二是要關注和加強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統領。校園文化是影響學生成人、成才的重要因素,又是影響校風、教風和學風的關鍵要素。校園文化包括科研文化、課堂文化、社團文化、宿舍文化、飲食文化等方方面面。校園文化的建設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學校文化發展方向和人才培養方向。校園文化建設用“中國夢”統領,就是用中國的民族精神,強化校園文化建設。也就是用中國的民族精神對現有校園文化進行重新審視,對與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相悖的各種文化進行改造,從而消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在高校中造成的不良校風、教風和學風,從而使整個高校校園發生可喜的變化,創造符合培養“兩個百年目標”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校園環境。
三是要關注和加強對社會實踐活動的統領。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和鍛煉廣大青年學生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是將道德理念轉變為道德行為、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用“中國夢”統領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引領廣大青年學生以祖國的需要為己任,樹立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努力奮斗,貢獻力量的遠大志向;擔負起對祖國、人民、民族的歷史責任,將個人的成長、成才與祖國的富強,民族的振興,人民的幸福聯系起來,腳踏實地、雷厲風行、擲地有聲地投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建設之中,樹立自強意識、創新意識、成才意識、創業意識,在實踐中增長才干,鍛煉才能,提升就業、創業的實力及綜合素質,在推動國家、社會進步中實現個人夢想。
[1]楊寇英.治理視野下的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美與時代,2005(6):84-86.
On "Leading role China dream" in the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 Hua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from the political, ideological, although the moral, psychological,legal system, the citizen has been continuously strengthened, but still lack of side of the various 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command of the flag, although obtained certain result, but did not change the status quo of ineffective education from the fundamental. "Chinese dream" by people love to see and hear form, the political discourse into life discourse, with straightaway language defines the historical proposition Chinese will go, pointed out that "to establish what kind of ideal, how to realize the ideal ", "to achieve what goals, how to achieve the goal" and a series ofthe basic theory and practical problems, easy to students to accept, understand and master, is to integrate and guide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political, moral,psychological, legal system, the citizen education sharp ideological weapon, can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ake on an altogether new aspect effect. In fact, the "China dream"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role, is not only a theoretical problem, but also a practical problem. Only the clear, can it play a better role.
Chinese dream;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641
A
1000-9795(2014)06-0055-02
[責任編輯:董 維]
2014-03-11
李 華(1978-),男,湖南津市人,講師,從事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