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敏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株洲 412001)
正視六個辨證統一 切實做好高校宣傳
徐 敏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株洲 412001)
俗話說:“一言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的確,宣傳就是力量,宣傳就是品牌,宣傳就是形象。在信息經濟和知識經濟條件下,擔負著為社會培養人才和創造知識之重要責任的大學,需要不斷加大對社會的開放和交流程度,以擴大其社會影響力。那么如何實現以上目標呢?筆者結合本職工作,就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高校新聞宣傳工作談幾點拙見。
宣傳報道;高校;通訊員;新聞媒體
眾所周知,宣傳報道是一項政策性、理論性、業務性都很強,而且涉及面廣的工作,如何做好這項工作呢?筆者認為必須學會運用哲學的思維來透過事物的現象分析事物的本質,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事物的發展,力求做到眼界廣一點,視野寬一點,筆鋒尖一點,觀念新一點,思想深一點,動作快一點。簡而言之也就是處理好多與寡、寬與窄、點與面、新與舊、深與淺、快與慢這六個辨證統一的關系。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到這樣一個現象,就是學校有些部門經常有新聞稿件發布,而有些部門一年到頭也難得有幾篇稿件發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每個部門的新聞題材有多寡嗎?筆者認為不是。只要有心去發現,就一定會有好的新聞題材。這個“有心”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用心開會。許多會議都是新聞的“富礦”。但為什么眾多會議新聞都是程式化報道或者干脆就沒有報道呢?原因主要有兩條:首先是對會議的態度,不少通訊員只知道被動應付,沒有耐心認真地去“讀懂”會議,仔細了解會議背后深刻的背景和豐富的內涵。其次是新聞的發現力問題,不能從會議中“讀”出獨到的見解或者特別的關注點。其實會議中蘊藏著大量的信息,要善于從會議中發現新聞線索,從相關資料或者領導講話中,找出報道題材。如時任株洲市副市長張雄曾經在一次會上將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比作株洲市職業教育的一張名片,當時就有記者用他這句話做標題,對學院進行了宣傳報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誠心交友。要多交朋友,多建立信息來源渠道,力爭在第一時間掌握相關信息,為新聞宣傳服務。2010年5月,筆者在學院院報的QQ群里面,看到了一個往屆畢業生提供的一個信息,說學院有一個大學生村官上了湖南衛視了,經過網上搜索并與她原畢業系輔導員聯系,取得了她的聯系方式,經過電話采訪,得知該同學自學院畢業后,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幫助當地農民開展生態豬養殖事業,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收益。于是筆者撰寫了一篇題為“80后大學生村官為何情愿做養豬妹”的稿子發布在對外媒體上,一時間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從目前學院通訊員寫稿情況分析,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就是常規性報道多,就事論事的多,缺乏深度,唱的是“四季歌”。這種現象決定了來稿的篇幅多為“豆腐塊”。有的通訊員幾年下來,寫的新聞幾乎全是三、五百字的“短平快”。
通訊員要想有重點稿、深度稿見報,必須努力拓寬報道面,不要局限于學院會議決策報道和學生活動報道,不要滿足于數據的堆砌,而要將筆觸拓展到更多領域,比如學院的招生就業、技能競賽、科研項目、教育教學改革、大學生素質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十二五規劃等,要多角度、多層面地進行展示,特別是學院歷史性的突破或里程碑式的變革,尤要提前介入,選準切入角度,廣泛收集資料,從中提煉出有效信息,進行聚焦和放大,甚至寫成系列報道。這樣做,雖然比較累,也耗費精力,但被媒體采用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同時也有助于自己業務能力的提高。
面是由無數個點組成的,點和面的關系往往體現于局部與整體、個別與一般、特殊與普遍的辨證統一中。新聞既要反映事物的整體概貌,更要有所選擇地突出報道的重點。“由點及面”,是以微觀反映宏觀的報道;“由面及點”,是以宏觀襯托微觀的報道。“由點及面”與“由面及點”,是新聞寫作中點面結合的兩種基本藝術。然而對于一些全局性的大事情,我們通訊員是很難面面俱到的進行報道,基于此還不如選準一個角度、一個亮點來進行分析挖掘,同樣可以起到以小見大、由點及面的效果。例如2011年8月30日,全國十大鐵路局來學院招聘2012屆畢業生,當時學院事前寫了一篇新聞通稿,將整個事情向來訪媒體進行了全面的介紹,然而最終見報時我們發現,媒體記者大多都是通過一個細節、一個亮點引出對整個事件的介紹,如中國青年報就以“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2012屆畢業生近半名花有主”為題,重點報道了學院就業的火爆情況。
新聞是一個常干常新的事業,新聞創新貫穿了新聞發展的始終。這種“新”,既包括內容上的突破,也包括形式上的創新。通常大家容易走進一個誤區,滿足于平面、僵硬的報道,出手都是硬消息,比如今年的稿子和往年的比,除了時間和數據上有所不同外,幾乎沒有其他變化。寫來寫去,千篇一律,跳不出這一定式。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還是創新的動力不足,缺乏敢于挑戰自我、挑戰平庸的勇氣。同樣是一個工作性較強的題材,表現形式有多種,消息、特寫、通訊、新聞故事、圖片、甚至言論等,將其處理成一篇消息,也有導語的構思、層次的遞進、背景的交代、標題的制作等環節都要精心設計和安排,隨意處置,其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我們要學會“觀察一些現象,分析一些問題,形成一些思考,提出一些建議”。我們平時在寫稿中,不能只局限于事情本身的記錄,而應分析思考事情背后的許多東西。如前段時間,江蘇吳江博眾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來學院開辦訂單班并捐贈200萬元的教學設備。如果當看此事,似乎沒有什么特別,畢竟學院的訂單班也不少。然而筆者通過與該公司老總交談得知,這是他們首次在高校辦訂單班,也是首次給高校捐獻設備。另外,據電氣系張敏三老師的介紹,這批學生在該公司都干得很不錯,許多過去工作的學生,兩三年內就成為了公司的技術骨干或管理人才。基于此,筆者就這些采訪的內容寫了一條題為“江蘇一公司在湖南鐵道開辦訂單班并捐贈200萬設備”的稿子,文中詳細分析了企業之所以愿意給該院捐獻設備并舉辦訂單班,是源于該企業對學院畢業生的青睞和認同。因而這條稿子得到了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等多家媒體的關注和刊發。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時效是新聞最重要的元素。如果缺乏搶新聞的意識,忽略新聞的“保鮮期”,就容易導致一個好題材,因時效性不強而大為遜色,見報時要進行二次技術處理,一般是改寫導語,被迫加上“新近”、“日前”、“近期”等新聞忌諱詞語。因而我們要牢記“時效”這一概念,形成搶在第一時間發稿的習慣。同時要增強預見性,要提前介入,先期收集背景資料和信息,不要等到火燒起來后,才想起要上街買菜要去打醬油。如果確實落在人后,我們就要努力尋找不同于別人的做法和特點,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格局,這樣也能獲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高校宣傳工作紛繁復雜、頭緒眾多,從事這項工作是快樂的、神圣的,也是辛苦的。每一篇稿件從采寫到刊發的背后都要付出很辛勤的努力,因此,每個宣傳工作者都有稿子刊發的喜悅與成就感,同時也有稿件被斃的郁悶與失落。希望筆者的以上建議能夠給從事宣傳工作的同仁提供一些指導和幫助。
[1]戴世勇.新形勢下做好高校對外宣傳工作的思考[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7(6):49-51.
[2]孔德生.論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創新之路[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5(12):13-15.
[3]肖贊.加強和改進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幾點思考[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59-64.
[4]孫華玲.新時期高校宣傳工作有效性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5):38-39.
Face the six dialectical unities, cogent do good propaganda in universities
Xu Min
(Hunan Railway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Zhuzhou Hunan, 412001, China)
As the saying goes: "a plea to Jiuding treasure, an all-persuasive tongue stronger than the millions of soldiers". Indeed, the propaganda is power, publicity is the brand, publicity is the image. In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and knowledge economy condition, takes the responsibility of fostering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and create an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the university knowledge, need to constantly opening to society and communication, to expand its social influence. So how to achieve these goals?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their work,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how to do wellthe propaganda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alk about a few opinion.
publicity; University; communication; news media
G41
A
1000-9795(2014)06-0051-01
[責任編輯:董 維]
2014-03-08
徐 敏(1983-),男,湖南衡陽人,講師,政工師,從事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文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高職校報的思想政治教育效能與途徑研究》(編號:13C49)的階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