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丹
(陜西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 陜西漢中 723000)
網絡環境下多模態視聽說教學模式的優勢與應用
付曉丹
(陜西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 陜西漢中 723000)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全球化的迅猛發展,聽說技能在國際交流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結合樣本院校的教學改革,分析多模態視聽說教學的資源共享優勢和模態互補優勢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以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
網絡環境;多模態;視聽說教學模式;優勢;應用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人類交流溝通呈現出多元文化相互滲透融合的特點,聽說技能在國際交流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國英語聽說教學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內容單調、形式單一,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提高學生英語實際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1]已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本文以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結合樣本院校的教學改革,分析多模態視聽說教學的資源共享優勢和模態互補優勢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以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
1.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隨著多媒體的產生,多模態話語分析逐步成為一個獨立的學術領域,越來越被諸多學者關注和研究。多模態話語分析是運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覺模式,通過語言、圖畫、聲音、動作等多種手段和符號資源進行交際的現象。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興起于20世紀9O年代,其以西方學者Halliday的系統功能語言學為理論基礎,研究重心轉向圖像、聲音、動作等語言社會符號[2]。
2.建構主義理論。20世紀60年代,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在認知學習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強調個體的自我發展,學習過程是學習者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學習的過程,否定了教師的主體地位,教師角色發揮了根本性的轉變。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積極的認知干預(Positive Cognitive Intervention)者,即教師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設計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在學生知識的意義建構過程起促進和幫助作用[3]。
1.模態間的互補優勢。在網絡媒體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已被廣泛應用到課堂教學、商務洽談、廣告宣傳等多方面,但首先需要澄清的兩個概念是:媒體不等同于模態。媒體是諸多意義的載體,本身不賦予意義,當對這些載體進行組織和模式化,達到一定形式層面的外在表像時才具備了意義表達的效力。多模態話語模式是一種模態的話語不能充分表達其意義或者無法表達其全部意義,需要借助另一種來補充,我們把這種模態之間的關系稱為“互補關系”[4]。在互補關系中各個模態發揮著不同的功能,如果以視覺模態為主,視覺模態成為基礎的意義表達方式,起著基本的基礎作用,其他的聽覺、觸覺模態起到補充強化的作用。如果語言是主要的表達形式,那么伴隨語言功能同時的手勢、面部表情、眼神交流、圖片、動畫等起到了交際的強化作用,成為信息傳遞的輔助模態。在視聽說教學中視覺、聽覺、語言等多個模態互相作用,缺一不可,各個模態間互為補充,視覺和聽覺模態的有機結合使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完全不同于傳統的聽說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有利于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2.教學資源共享優勢。傳統的聽說課教學形式單一,內容局限于教材和簡單的教具,教學內容單調。上課時由教師放錄音,學生聽、理解大意,然后完成填空、選擇等練習。在教學內容上局限于教材中的內容,教學手段上主要以單模態的聽覺模態為主,缺少視頻導入、口語交際的環節。而多模態視聽說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學內容的優勢首先體現在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文本材料以圖像、照片、音樂、對話等形象直觀的形式呈現出來,營造出真實的語言環境;同時,教師對于教學內容的選擇不再拘泥于課本,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適當補充相關的教學內容,合理引導學生課前、課中、課后三環節的關聯學習。多模態視聽說學習為學生提供了大量信息輸入,使他們儲備了豐富的語言材料,為口語表達的信息輸出打下堅實的基礎,激發了學生“說”的欲望[5]。視聽說多模態互補優勢增強了教學內容的多樣性、趣味性和實用性,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鑒于傳統的大學英語聽說課形式單一、內容單調、教學效果較差等問題,筆者和課題組成員對所在的陜西理工學院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進行了改革,我們根據各個專業特點和學生差異,選取2011級新生46個班共計1380名學生為教改對象,采用多媒體環境下的多模態視聽說教學新模式。這一模式從教學模塊、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評價體系共四個方面實現了多模態化,教學目標在于是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具體做法是:
1.實施模塊教學。教材選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體驗英語》第一、二、三和四冊,教學分為課前自主聽力模塊、課中口語互動模塊和課后拓展泛聽三個模塊,其中課前自主聽力依靠學生自主學習,完成老師布置的聽力內容;課堂上學生對本單元的話題進行口語練習,可以通過值日報告、演講、問答、分角色配音等形式,對本單元的知識點復習運用,提高信息輸出能力;課后拓展模塊可以根據學習者自身的情況自由選擇聽力材料,滿足了學生個性化要求。
2.實施多模態多元評價體系。教師利用校園網絡平臺以郵件等方式和學生進行在線互動,輔導答疑和課后拓展等活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同時,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不再局限在期末考試單一的成績測試方面,多模態視聽說教學模塊的實施可以通過師生互動幫助教師掌握每位學習者的學習情況,及時對學生作出評價,指出存在的問題,學習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與期末終結性評價共同作用,從而給學習者以合理公正的總體評價。
在與外國交流合作日趨頻繁的今天,中國需要更多對外交流的外語人才,新媒體時代的大學英語聽說課應借助網絡環境和多媒體教學手段,合理設計教學環節、選擇利用媒體資源,多模態教學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發揮多模態視聽說教學模式的優勢,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能力。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O’Toole,M. The Language of Displayed Art[M].London: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4.
[3]晨梅梅.探索與改革:轉型期的英語教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4]張德祿,王璐.多模態話語模態的協同及在外語教學中的體現[J].外語學刊,2010(2).
[5]楊惠中.怎樣提高英語聽說能力[J].外語界,2008(1).
The advantag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odal audio-visual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Fu Xiao-d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Shaanxi,723000, China)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skill of listening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as the basis theory and constructivism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to analyze the multi modal and audio-visual advantag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the sharing of teaching resource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network environment; multi-modal; audio-visual teaching mode; advantage; application
H08:G642.0
A
1000-9795(2014)06-0374-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3-09
付曉丹(1976-),女,陜西漢中人,講師,從事英美文學、大學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方向的研究。
2013年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研究課題:大學英語多模態課堂教學實踐研究,項目編號:SGH1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