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薇
(渤海大學文學院 遼寧錦州 121013)
“古今字”問題研究綜述
羅 薇
(渤海大學文學院 遼寧錦州 121013)
古今字是漢字字際關系中比較重要的一種現象,它涉及文字、音韻、訓詁等多方面的內容,對古今字的研究一直是漢字學研究的一大熱點和難點。文章整理了關于古今字問題的相關材料,并將這些材料分成古今字理論本體研究和專書古今字研究兩類。
古今字;本體;專書
目前學界專門談古今字問題的著作當屬洪成玉的《古今字》(1995)。作者在本書中明確指出古今字的定義,詳細闡述“古今字”這個術語的產生和發展,認真分析古今字的特點,并對古今字、通假字、異體字和同源字進行對比。他認為古今字是漢字發展過程中的同詞異字現象,并且古字和今字在形音義上有著密切的聯系,且古今字與通假字、異體字、同源字是有差異的。其他學者研究的著眼點也大致和洪成玉類似。例如,潘志剛(2004)闡述了古今字的概況、定義、形成原因、本質特征以及同通假字、異體字和同源字的區別等問題。但是他卻不認為“古今字是漢字發展過程中的同詞異字現象”,而是“古今字的本質是詞的分化產生的新詞”,這樣記錄新詞的字和記錄原來同形詞的字就構成了古今字。而王曉嵐(2011)著重分析了鄭玄的古今字的概念。她認為,鄭玄的古今字概念是從整體的用字習慣著眼,并不拘泥于時間的限制,也不拘泥于某書與某書的不同。鄭注中的古今字指語音上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關系;在意義方面,古字和今字具有今字承擔古字本義、今字承擔古字引申義、今字承擔古字的假借義這三種情況。在形體方面,鄭注中的古字和今字不具有字源關系的占多數。此外,張秀成(1999)認為“古今字”的定義當采用朱振家的說法,把古今字看成是分化字,并認為古今字在時間上有先后,在形音義上密切相關。此外,作者認為古今字是溝通古今文字的金橋,我們應該重視對古今字的研究。楊潤陸(1999)認為“古今字”的定義應采用裘錫圭的說法,古今字是從解釋古書字義出發,古今字所涵蓋的范圍包括由于漢字孳乳分化而造成同詞異字、由于古今字義變用而造成同詞異字及音義相同而古今異用這三種情況。張金霞(2008)指明了“訓詁學上的古今字”的目的在于注釋古書字義,它強調的是古今人用字的不同,而“文字學上的古今字”應當按照蔣紹愚的說法,是具有相承造字關系的古今字,也即“本原字”和“區別字”。文字學上的古今字中,今字產生的途徑是詞義的引申和漢字的假借。
而大多數學者對于古今字的研究是將著眼點立足于古今字同通假字、同源字、異體字甚至繁簡字的聯系和區別上。杜芳琴、劉光賢、翟忠賢(1982)對“假借和通假”“假借、通假和古今字”兩個大問題進行研究,作者認為,假借現象是古今字產生的根源,而通假現象則一般不會導致古今字的產生。張勁秋(1993)先介紹了段玉裁、王筠等人對古今字的認識,其次區別了“古今字”和“古今語”,最后對“古今字和通假字”“古今字和異體字”進行簡要介紹和區分。同時,古今字和同源字關系密切,許多古今字同時也是同源字,但二者不能劃等號。盧烈紅(2007)認為古今字與同源字是部分重疊關系,與假借字有交叉現象,與通假字毫無關系,與異體字差別很大。
劉志剛(2008)認為段玉裁對古今字的界定并不嚴密,而每一類的古今字的外延又過大,導致在古今字研究方面造成了不少疏漏。對此,作者重新梳理了段注中針對古今字所使用的術語,歸納了古今字的類型,并對段注古今字進行了評議。
何玉蘭(2007)從三個方面對《漢書注》中涉及到的唐代古今字進行研究。首先,作者對書中古今字的闡述方式進行了總結,發現該書中缺乏對古今字固定的注釋體例;其次,對書中的古今字的形音義的特點進行考察;最后,作者將書中體現的唐代古今字的演變發展情況與現代文字應用進行了對比,總結出了漢字得以不斷發展和傳播的主要趨勢。
劉琳(2007)運用字際關系、字詞關系、漢字記錄職能的理論和歸納比較等方法全面整理了段注中的古今字材料,不僅分析了段玉裁對待古今字的觀點,還將段注中的782組古今字按字際關系分成了八大類,并分析了段注中注明行廢情況的189組古今字的行廢原因。
劉海燕(2007)對《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中的古今字問題做了部分梳理和考正。她整理了以往研究古今字的各家觀點,綜核名實,確定古今字的范疇;又選取了典型的古今字例作為研究對象,查檢它們在兩部工具書中的標注情況,以《漢語大字典》的標注為主線,再對照《漢語大詞典》的標注情況進行辨析,最后,對這些古今字總的標注情況進行歸類統計,分別列出并加以拾補。
由此可見,對于專書中的古今字研究,前人的角度各有不同。但是大部分學者只是就專書中標注的古今字進行歸類分析形音義關系和總結表述方式,很少將不同書中提到的古今字進行對比分析,以顯示不同學者對古今字的認識。這也是我們后人應當著重用力的地方。
[1]杜芳琴,劉光賢,翟忠賢.假借字、通假字、古今字新辨——兼與盛九疇、祝敏徹同志商榷[J].語文研究,1982(02).
[2]洪成玉.《古今字》[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
[3]蔣志遠.論王筠“古今字”觀念[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0(03).
[4]劉琳.說文段注古今字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7.
[5]裘錫圭.漢字學概要[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Review of "ancient and modern words" problem
Luo Wei
(The Chinese College of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13, China)
The ancient and modern word is a kind of phenomenon more important in Chinese characters, it relates to the characters, phonology, exegesi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ntent, research on the ancient and modern words has always been a hot and difficult of Chinese characters research. The paper sorting out the relevant materials about the word problems, and these materials are divided into the theory of ontology and the book.
the ancient and modern words; ontology; book
H02
A
1000-9795(2014)06-0122-01
[責任編輯:董 維]
2014-03-04
羅 薇(1988-),女,山西大同人,從事漢語文字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