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麗
教師專業技能的訓練是師范生職前教育的必要訓練,是從培養師范生教師職業的基本素質的實際需要出發,提高職前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師范教育專業化水平和教師職業專門化程度的重要保證。為了實現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及適應社會進步的需要,我們要重新審視教師基本技能和教師專業發展能力的內涵,逐步形成符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的師范生技能觀,并探索科學、合理的師范生專業技能的訓練方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形成以師范技能訓練為核心的“三實一模”全程訓練模式。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迫切要求師范教育為基礎教育培養出教學基本技能強,綜合素質高,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的師范生,而傳統的師范教育在教學中缺乏對我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現狀尤其是新課改的充分認識,未能實現從培養學科專門化教師向培養專業化教師的轉變,不能使師范生較好地獲得教師專業發展準備期所需的專業技能。所以,師范教育要培養出能夠適應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合格教師,就必須改進師范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模式,使得師范生的學科專業技能同教學技能共同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社會多元化的今天,中學生的需求趨于多樣化和個性化,教學手段不斷提高,教學內容不斷豐富與更新,使教師職業的專業性及技術性要求進一步增強,對教師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代教師的職業素養不僅要有寬廣的知識面,更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駕馭教育教學藝術的綜合能力,而傳統的師范教育教師專業化意識淡薄,未能給“師范教育”賦予終身教育的新理念,不能使師范生獲得持久的教師專業學習和自身發展所必需的知識結構和態度,傳統的培養模式顯然已經不能夠滿足未來教師的專業化需求。
教師知識包括“專業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教師的專業性知識通常指的是教師教育教學專業領域的科學知識與技術的成熟度,而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是依存于教師教育教學情境的經驗性知識,是實踐過程中的案例知識,是以教育教學實踐性問題的解決為中心的綜合性的知識,是教師的個體性知識,更是一種“隱性知識”,需要教育教學實踐的經驗積累,難以用語言去傳授,必須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得到鍛煉提高。
培養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師范生的目標決定了師范教育要關注兩個方面:首先是“人的發展”,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與高等教育水平相匹配,成為優秀的人才;其次是“專業技能的發展”,突出實踐性、創新性和拓展性,使學生成為具有一定師范技能的人才。基于以上認識,我們圍繞師范技能訓練以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為核心,構建人才培養體系,通過“三實一模”對學生在校期間全程進行教師教學技能訓練,把師范生教學技能的培養作為每一個學科專業課程教學的一部分,有計劃、有目的、系統地引導師范生將專業文化知識和教育學、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與方法轉化為今后具體從師任教的職業行為方式,促進學生教育教學能力的形成,使師范技能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與提高,并使之規范化,為學生畢業后勝任教師工作奠定基礎。
針對師范生技能訓練存在的問題,“三實一模”全程技能訓練模式堅持“早接觸、長流水、不斷線”原則,采用實驗、實訓、見實習和模擬實踐課,對學生在校期間全程進行教師教學技能訓練,使教學技能培養貫穿高校師范教育始終,并建立有效的評價體系,從而達成“融通式”技能訓練內容,突出體現教師專業的職業性、開放性,實現“三維目標”融通、“三個環節”融通和“三個模塊”融通,實現促進學生教育教學技能逐步形成。
“三維目標”融通,即“通識為基”為師范生成長打牢知識基礎;“能力為本”為師范生成才鍛煉內功;“育人為魂”為師范生成人確立正確方向。在“三大目標”融通的人才培養理念下,促使師范生在“服務為重”的教育實踐中實現成長。
“三個環節”融通,即構建并實施了“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理論基礎與實踐訓練”三個環節融通的一體化教學模式。校內技能訓練環節扎實基本功,校外訓練技能訓練環節強化師范生從教能力;課內技能訓練環節強化基礎,課外訓練活動作為補充,以賽促訓,通過各種技能競賽促進訓練效果;理論教學環節增長師范生理論知識和信息素養,實踐教學環節全面提升師范生的綜合素質。
“三個模塊”融通,即圍繞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基礎性教學技能,綜合性教學技能和實踐性教學技能”三個模塊,各個模塊之間各自獨立又相互影響,以符合邏輯的技能訓練序列為主線貫穿始終,把專業知識傳授同基礎教學技能融通,把中學課堂、與名師對話、教學案例分析與綜合教學技能訓練融合,把綜合技能訓練與實踐性教學技能融會貫通。
“三實一模”全程技能訓練是一個“全程性”的教育實習過程,將教師技能訓練嵌入在高校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實驗教學使學生專業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得到訓練,提高學生的科學實驗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在指導老師的組織指導下通過實訓使學生了解教學基本技能的方式和內容,循序漸進地完成所規定的一系列教學技能訓練,以強化教學技能訓練,使學生初步形成系統技能模式;通過實習使學生深入了解中學教育教學教改現狀,既能使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不斷加大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力度,全面而客觀地評價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學習和掌握的程度,有助于提高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和教育實習效果;通過模擬實踐課的訓練使學生有效發展和提升自己在特定的情境和文化中形成的實踐性知識,在課堂教學實踐經驗中建構他們自己的學與教的理論和實踐性知識。
“三實一模”全程訓練教學體系以三類課程承載三個任務,以三大主線突出三種能力,以實施“三實一模”全程訓練培養三種教學技能。
1.三類課程。(1)基本素質課程。立足通用素質,培養學生作為一個合格大學生應有的職業道德和一般的職業能力。(2)專業知識課程。立足師范素質,通過系統、全面地專業教學,使學生掌握教師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識。(3)技能拓展課程。立足課改要求,通過開展模擬中學課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發展新技能,在現代教育新理念的引領下,不斷提升學生的教師專業技能。
2.三大主線。(1)素質教育主線。通過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系統教學,引導學生將文化知識和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轉化為具體從師任教的職業行為方式,并使之規范化,促進學生教育教學能力的形成。(2)技能訓練主線。引導學生關注新課程改革的動向,關注中學教育的課堂,走進中學課堂,與一線教師交流實習,加強學生的綜合教學能力的培養,通過“基礎訓練→技能訓練→實訓訓練”的“三段式”實踐教學突出專業技能的訓練。(3)實踐教育主線。通過以研究性學習為主體模式,使目標引領與任務驅動相結合,開展模擬教學活動,并通過與名師對話和教學課例描述,讓學生走進真實教學情境,進行回顧、總結和反思,在課堂教學實踐經驗中建構他們自己的學與教的理論和實踐性知識。
3.三種技能。(1)基礎性教學技能。通過“三實一模”全程訓練使學生掌握合格教師的基本通用技能,包括普通話、口語表達、規范漢字的書寫等。(2)綜合性教學技能。通過“三實一模”全程訓練培養學生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能運用專業知識和教學理論進行教學設計,組織課內外教學活動和進行教學研究等一系列教學技能。(3)實踐性教學技能。通過“三實一模”全程訓練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教學實踐性技能,教學實踐性技能是教師從事教學活動所必須具備的智力資源,是教師從事專業活動時所體現出的一種獨特的智慧技能。
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基本練習單位,結合各個學期和假期的特點,分別進行“三實一模”全程訓練;以教學技能的分解訓練和綜合訓練等為主要內容,通過固定時間進行實訓和模擬。在進行學科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關注、解讀、評判、參與教師的講授,學生就會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用自己的語言和方式講授知識,而任課教師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擔任學生專業技能指導教師,不但形成了新型的密切的師生關系,又規范和提升了作為師范教師所特有的育人能力和教學能力。通過“三實一模”全程的訓練,使學生持續不斷地接受準教師行為的訓練和熏陶,循序漸進地完成模式所規定的一系列訓練內容,從而實現課程內容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教師職業角色與學生角色相融合,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指導學習,能力和素質得到明顯提高。
1.評價內容。根據訓練內容,訓練方式不同,創制并實施全新的技能訓練與考核目標,確定了語言表達、字畫識寫、媒體使用、教學技藝四大類共10項專業核心技能考核項目,將基礎性、技巧性、創新性三者有機地納入技能實訓教學評價的內容和過程中,實現考核訓練評價內容全面化。
2.評價方式。根據“能力、知識、素質考核相結合,形成性動態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實踐能力考核與理論知識考查相結合的方式”的三結合原則,實施訓練評價,實現評價方式多元化。
3.評價主體。根據不同的技能訓練內容輔以教師職場教學形式,使評價過程有益于學生教師職業能力的養成,對學生技能訓練評價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指導教師評與用人(實習)單位評等形式,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
“三實一模”全程的訓練抓住重點,解決難點,形成亮點,通過堅持以課程體系構建為重點,形成了專業教育與技能訓練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新模式;通過目標測評機制和學分評價機制,探索解決了技能訓練過程控制和效果量化考評的難題;通過走進中學課堂、與名師對話、教學案例分析等,突破了教學資源不足的瓶頸,找到了符合師范技能訓練的可行途徑。通過“三實一模”全程的訓練,使學生持續不斷地接受準教師行為的訓練和熏陶,促進師范生素質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