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琪, 劉錦虹, 洪 侃, 羅 丹
(1.江西師范大學,江西 南昌 330022;2.廈門大學,福建 廈門 361005;3.江西財經大學,江西 南昌 310018)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新生力量,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一支重要而活躍的力量,[1]是我國技術創新的主要源泉。技術創新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性途徑,科技型中小企業要立足于競爭激烈的國內外市場就必須依靠技術創新。
實現高效益是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追求的最終目標,這一目標的實現必須借助于技術創新。知識經濟時代的經濟效益主要是將知識和技術依附于產品,增加產品附加值,而技術創新能夠優化產品,增加產品的經濟價值含量。技術創新能夠促進企業擴大銷售和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技術創新能夠優化企業資源配置,減少企業過多的消耗;通過技術創新改進技術,改善產品,減少成本獲得高收益。科技型中小企業因為技術創新的需要而具有靈活多變的特性,科技企業必須掌握當前科技信息的市場狀態,從而根據市場狀態對技術進行改良創新。由于其特性保證了企業對市場存在的狀況作出快速敏銳的反應,調整經營戰略方針,躲避市場潛在風險并節省成本,獲得高效益。因此,科技型中小企業能否立足于市場并獲得高效益關鍵得看技術創新力度。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間的競爭愈演愈烈。科技型中小企業面臨的不僅僅是國內市場的競爭,還包括國外的競爭。企業獨有的知識和技術能力的綜合是核心競爭力,它能夠整合企業的各種動態資源,提供并改善了企業環境適應力。由于核心競爭力具有知識性,更多的表現在知識掌握和積累的能力。知識的發展需要不斷創新,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成長更需要的是技術創新。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推出新產品,提高產品的質量,同時提高了技術創新能力,最終提高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快速有效可持續發展的新組織,新生力量。科技型中小企業能夠迅速將科技成果轉化利用,但中小企業受資金鏈影響,與大型科技企業不同的是往往比更急于將技術成果商業化,這能夠更快的讓技術為外部吸收,從而促進我國高新技術快速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有利于經濟結構的調整,有利于增長方式的轉變。科技型中小企業一般是依托于大型科技企業,與其進行專業協作配套分工。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提供的產品達到專業協作配套分工的技術要求,這能夠從整體上保證產品的質量。我國對外出口商品主要集中于各種小型加工廠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產品的技術含量較低,產品的附加值低。科技型中小企業依靠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增加了產品的技術含量價值,能夠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科技企業相對于其他企業更需要資金的投入,企業的科技成果與資金投入的多少存在緊密聯系。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尤其是融資難問題,嚴重制約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2]技術創新需要高投入,而當前由于科技型中小企業自身條件的束縛,經常面臨資金緊缺的難題。技術創新投入的資金來源于政府財政資金、銀行信貸資金、風投公司風險投資、企業的投資資金等,通常情況下投資機構更偏好對大中型企業或國有企業進行投資,這類企業投資風險有保障,如果企業因為技術創新未果而面臨倒閉的風險時可以通過拍賣等挽回一些損失,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較弱,因此獲得外部資金的支持較困難。企業融資渠道狹小的主要原因在以下幾個方面:企業融資市場化水平低下,中小型科技企業往往很難獲得貸款,特別是在企業初創時期,風險較高,技術創新不確定性較大,使得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外部資金援助的概率不大;企業融資渠道較單一,我國風險投資較晚還不能起到對中小型科技企業進行孵化的作用,資本市場上投資門檻都較高,中小型科技企業很難獲得資本市場上大量資金的投入。
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型科技企業一直處于進退維谷的融資困境之中,很難全心全意的投入于技術創新之中,處于內憂外患的狀態。根據調查顯示,我國中小型科技企業由于規模小無法實現規模經濟,獲得收益較少,外部資金投入又較少,巨大的資金缺口束縛了企業技術創新的發展。制約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最主要的原因是資金鏈問題,如果企業一旦獲得資金援助,企業更愿意從事技術創新活動,只有從事了技術創新活動企業才能獲得更高的收益。近年來,我國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上加強了重視,但是由于技術創新不確定性和風險性較高,使得我國政府和貸款都在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投資上有所顧慮和限制。
管理學中“人本思想”認為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都需要靠人去主導。人力、物力、財力都是導致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研發能力不能良性循環的原因,人才匱乏是制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關鍵。[3]在我國,大多數的科技人才都傾向于留在大型的高新技術企業中,他們認為在這些企業工作中更能體現價值,能創造更多的財富。科技型中小企業不僅需要的是科技研發人才,同時也需要具有風險意識和創新知識、善于管理的專業型企業家。往往很多企業家只注重對技術創新成果的重視,而忽略了對員工的培養與激勵機制管理,造成很多科技型中小企業留不住人才和缺少人才,這成為企業技術創新的最大的威脅。
人才的流失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科技人才如果一旦離職,企業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接替其職位的合適員工,這必將影響技術創新研發工作的有效運營。科技人才的流失影響科技型中小企業員工的士氣,影響其他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如果員工離職,會刺激其他員工思考是否也需要另謀高就,跳槽是否對個人前途更為有利。而當在職員工通過聯系跳槽員工得知離職后獲得更大收益時,在職員工更加會準備尋找新的工作。人才的流失問題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發展具有很大影響,企業管理者應該培養和激勵員工。
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管理理念普遍落后,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技術創新的效率,采用先進的管理方式可以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活動開展。在我國存在一些具有領先研發技術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但是這些企業就是由于缺乏統籌全局核心管理的管理理念而制約其技術創新的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面對外部激烈的市場競爭,忽略的企業內部管理,認為當前關鍵問題就是立足于市場,擁有一席之地,不被長江后浪推倒,缺少長遠的戰略管理思想。
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管理水平低的主要表現在信息滯后性。技術創新需要注重掌握市場技術信息和市場對技術的需求,而企業缺少靈活的信息溝通和反饋機制,不能從市場上獲得有效信息。許多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初創時期信息管理不健全,在技術創新方面更多的是被動的,較大型企業而言獲得技術信息稍稍困難,同時也由于資金缺乏和技術實力薄弱,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尋找市場合作伙伴,獲得穩定的技術資源。國內外一些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經驗表明,企業應該加強內部經營管理,著力培養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高企業市場應變能力和競爭力,才能使企業快速持續健康發展。
資金的缺乏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影響較大,解決了資金問題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根本保障。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傳統融資較難,本文認為以下方式能夠滿足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促進企業快速的發展。信用擔保是擔保機構提供擔保,降低企業債權融資的信用風險,使得銀行等機構組織提供貸款,當企業不能償還貸款時擔保機構為其償付。它的主要功能是提高企業的信用等級,減少了企業融資的成本。健全信用擔保體系,滿足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中小型科技企業的需要。設立信用擔保機構,為商業銀行和中小型科技企業的中介組織,在信用擔保機構的輔助下,商業銀行向中小型科技企業提供貸款,降低了管理成本和經營風險。風險投資主要是以股權性投資,企業在資產增值后投資企業轉讓股權獲得收益,這種風險投資周期較長沒有固定的償還時間。完善風險投資體系,風險投資可以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供大量的資金,以股權性方式參與科技型中小企業,有利于解決企業技術創新后續資金問題,還可以幫助企業改善管理,學習風險投資公司的管理方式。同時我國還應該嚴格規范風險投資來保障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融資渠道,嚴厲打擊非法投資,引導投資者通過正常的渠道來投資;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經營財務狀況,讓投資者能夠順利了解企業運行狀況,增強投資者的投資信心;完善相關風險投資資本退出的相關法律法規,保障風險投資者投資資本的良性循環。
科技型中小企業管理者應該注重人本管理思想,尊重高新技術人才并充分發揮高新技術員工工作積極性,使其全身心投入技術創新工作中。高新技術人才長期處于一個不斷實驗研發的環境,提供良好舒適的工作環境,營造一個以團隊精神為核心的企業文化,為中小型高新技術員工提供優越的服務,這樣有利于員工專心服務于企業技術創新工作。加強技術人才的開發與培訓,提高技術人才的素質水平和對企業的忠實程度。企業管理者充分了解員工是否能在組織中發揮最大潛能,合理采用技術創新人才。不僅要考慮員工的專業能力,還應該考慮員工在技術創新團隊中的合群問題。若技術創新人才不能在團隊中達到最佳狀態對其技術創新能力的開發也會受到影響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應該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了解員工的個人需要,針對性的建立新的獎勵制度。在薪酬方面,注重公平。企業應該建立以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等為基礎的職能工作制,激發鼓勵員工不斷提高自身的水平來增加報酬。合理運用員工持股制度,員工股權參與有利于激發員工將自身利益與企業的前途緊密聯系,讓高新技術員工感受到為企業創造財富,更加也是為自己創造財富,讓技術員工關注企業的長期發展。員工股權參與也有利于提高員工風險意識,激發員工對投資行為的興趣與愛好。
完善的組織管理能夠使得企業的運行規范,建立健全的管理機構能夠調動企業各種技術創新的資源,同時也能協調技術創新各個環節的組織安排系統。科技型中小企業由于遺留問題,各部門職能分工不清,存在一系列不利于企業技術創新的因素。管理者應該大力縮短企業各部門的管理職能,做到合理分工,充分調動企業內部各方面的積極因素來保護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企業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推動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建立合理的信息管理制度、技術創新決策管理制度,把握技術創新的機會并提高對技術創新各因素分析判斷決策的能力。企業加強內部信息化建設及時捕捉市場動態,抓住機遇,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提供市場前提保證。同時企業掌握當前技術發展狀態,及時掌握市場技術資源,為企業技術創新活動提供技術保障。企業也可以通過網絡手段尋找可靠的合作伙伴,減少技術創新費用和分散技術創新風險。
[1]楊枝茂.中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問題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2(4).
[2]劉升.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析[J].中國外資,2013(4).
[3]司潔萌.略論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問題[J].唐山學院學報,2012,25(3):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