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蕾 李鶴
進入新媒體時代以來,在知識共享的過程中,參與知識共享的社團成員作為知識網絡中的結點,一方面接收知識,另一方面向其他成員傳播知識,形成了知識流動的知識網絡,使得網絡中的每個成員都能共享知識網絡資源。在研究大學生社團組織的知識共享情況時,要特別重視社團組織成員之間的人際互動,既要考察知識通過社團成員個體交流而傳播到組織內的社會化過程,又要考慮通過社團成員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所產生的知識內化的過程。通過社會網絡分析法研究組織內成員之間的關系及關系模式,對關系模式的量化和可視化進行分析,對組織內的成員行為、信息流向及決策進行判斷和預測,發掘組織中成員間的動態關系。本文在人際關系建構的視角下,通過對典型“90后”大學生社團組織的社會網絡分析,了解知識共享的渠道和影響因素,討論通過優化組織內的網絡結構,促進知識的獲取和傳遞。
1.研究對象。本研究選取的研究對象為北京聯合大學一個“90后”大學生社團組織,全體成員33人,來自13個學院的不同專業,主要進行學科競賽和科技創新活動,屬于學習型社團組織,成員之間因為經常參與科技競賽和實驗活動,具有比較普遍的知識交流與合作。作為一個社團組織,具有明確的知識網絡邊界,因此,可以用整體網絡的數據分析方法,構建一個33人的知識網絡交互模型,并對其中的參數進行分析,發現其相關特征。
2.研究方法。采用莫雷諾的社會網絡調查分析問卷進行測度,根據大學生社團組織和知識網絡的特點,設計知曉網絡、咨詢網絡、情感網絡和協作網絡模塊進行測度;將收集的數據做標準化矩陣,用社會網絡分析軟件進行分析,得出相關研究數據。
1.社團組織的凝聚力。組織是否具有凝聚力的研究主要通過“權力”這個方法進行衡量。“權力”(Power)是社會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從社會網絡角度來講,一個人的權力就是他者的依賴性。一般來說,關系緊密的組織內成員合作行為較多,成員間的情感支持和協作支持較好;而關系疏遠的組織內,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流動,成員間的情感支持會比較薄弱,協作支持的能力也會降低。通過對組織社團中四個關系網的矩陣進行密度計算得出,知曉網絡的密度為0.0848,連結度為89;情感網絡的密度為0.0659,連結度為69;咨詢網絡密度為0.0858,連結度為73;協作網絡密度為0.1384,連結度為155。可見,知曉網絡、情感網絡、咨詢網絡的密度小于協作網絡,說明在大學生社團組織中成員之間的人際交往和信息交流不是十分密切,該社團組織是一個稀疏型的組織結構,知識共享較少,不利于科研活動的開展。這主要是由于學生社團成員來自不同院系和年級。
2.社團組織的關鍵人物定位。在組織的社會網絡分析中,一般采用中心性分析判定組織內成員在組織中所處的地位及權力影響,中心性高的成員在組織中往往處于核心地位,并能影響組織成員之間的活動;相反,中心性低的成員在組織中會處于比較邊緣的地位,缺乏參與的主動性,影響力低。研究成果表明,組織中成員所處的網絡位置可以顯著影響成員知識的獲取和成果的取得,處于核心地位的成員更有機會接觸有價值的資源。對大學生社團組織而言,咨詢網絡最能反映交流協作過程中誰處于中心地位,對33名成員進行中心性測度,其中13號成員為72.00,24號成員為69.00,說明13、24號在信息交互中占據核心位置,是大學生社團組織的關鍵人物,擁有整體社團組織的核心資源和管理權限。一方面社團中的關鍵人物可以充分調動信息資源和知識資源,能夠積累大量的知識資本,引出新的研究問題,引導學習互動,分享個人經驗和心得,增強其他成員對他們的認同感,促進整個社團科技協作、學科競賽活動,對知識的轉移方式和擴散有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容易使社團中的其他成員產生依賴性,使知識分享度降低,不利于整個社團知識的整合,影響整個團隊的創造力。對于中心性較高的關鍵人物,要適當予以調控,在發揮他們主觀能動性的同時,注意幫助他們協調分配任務,讓所有社團成員都能參與其中。
3.社團組織的信息點確定。在知識網絡中,信息、知識的傳遞性和共享性是非常重要的,大學生社團組織成員來自不同的學院和班級,具有不同的學科專業背景、年齡、性格特點和人際關系網絡,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聚集在一起,因此成員與成員之間的互動頻率較少,親密度和互動關系較差,整個知識網絡處于一種弱關系的狀態,迫切需要在整個網絡中確定充當信息交換和流通的媒介人物的角色定位,如果一個成員處于其他兩個成員之間的聯系路徑上,可以認為該成員居于重要地位,具有控制其他兩個成員信息接收的能力,稱其為中介性。中介性較大的成員在組織知識網絡中具有重要作用。中介性衡量的是成員對知識流向和信息資源的控制程度,刻畫的是成員控制網絡中其他成員的能力。調查顯示,整個學生社團組織網絡的中介性是10.12%,表明社團組織中存在著控制知識信息流向的核心成員。
信息核心人物位置:24號成員的標準化中介值為108.733,說明24號成員在社團組織網絡中處于重要的連接位置,能夠控制掌握更多的知識和資源,并且能夠聯系和組織其他成員進行交流與協作,其他成員比較信任或依賴于他的組織,他扮演著信息傳播中介者的角色。信息的結構洞位置:30號成員的標準化中介值為32.400,處于第4位,而在學生社團網絡程度中心性量表中30號成員的中心度為26.000,處于第21位,說明30號成員與其他成員的交流互動雖然較少,但卻占據“結構洞”的位置,能夠聯系溝通不同的成員,所掌握的知識比較綜合,具有較強的知識擴散性和影響力。信息的孤立點位置:在整個學生社團網絡中,3、15、2、19、18號等成員的中心性和中介性值均為0,表明他們在網絡中無法控制信息的流動,在信息的獲取中處于劣勢。對在咨詢網絡中處于劣勢和孤立點的成員,應該注意給予知識流動和科研的擔子。在中介性研究中還應注意,中介性值為0的成員很容易成為知識網絡中的邊緣者,影響組織的知識共享。中介性高的成員在整個學生社團組織起獲得知識、維持網絡穩定和知識交流的重要作用,有利于知識信息的有效傳遞,整個社團組織內的知識傳遞是一個螺旋的過程,通過社團組織成員之間的互動、交往得到擴展,推動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相互轉換,社團組織中的中介人物是整體社團組織共同學習的關鍵。
1.發展中心性強的關鍵節點。對社團中潛在的核心人物,通過績效評估和激勵制度,鼓勵他們與其他社團成員進行信息交流;優化與其他社團成員的信息交流途徑,擴大他們在社團中的影響力,提高他們在社團中的中心度,將其培養成為社團的核心力量。
2.增加中介性節點。網絡中存在中介性節點的作用非常明顯,但對于社團來說,信息溝通中介是不充足的。各部門之間要建立日常聯系機制,定期召開聯合會議,對有關問題進行集中討論和解決,保持經常性的聯系和溝通。
3.促進交流區域的形成。通過設立網絡交流區或組織交流區、設立自由的討論時間、創建相關議題的討論區等手段,為加強組織內的成員交流提供平臺,形成凝聚性強的團體。創造良好的知識交流共享機制,鼓勵成員間的知識信息的傳遞與共享。
4.發展組織文化。從社會網絡的角度來看,由于知識的隱性存在和知識個體高度依賴性的存在,組織內要通過建立激勵機制,鼓勵成員之間相互交流與學習,營造有利于知識傳播與共享的組織文化氛圍,從而促進整個社團組織的知識層次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通過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分析學生社團組織的網絡結構、定位核心成員和邊緣成員、分析知識流向來判斷成員在網絡中所處的位置和對知識資源的控制能力,能夠有效加強社團人際關系互動、制定相關激勵措施和實施人員調整等策略,有利于整個學生社團組織的知識共享與知識管理,為學生社團管理提供了一個直觀可控的測評管理工具,提升了知識管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