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
近年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工作機制和實施途徑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創新,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學有效開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大多采取學校、院系、學生社團相結合的模式。學生社團是三級網絡體系的重要環節,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朋輩輔導的重要隊伍。
積極心理學(Positve Psychology)是相對于消極心理學而言的。它是一門研究如何正確把握人生的科學,即研究如何使生命更有價值與意義。它主張認識人類積極的品質,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展,使人類走向幸福。
積極心理學雖然起步較晚,但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主要原因在于其對傳統心理學進行了三大變革。第一,它不僅僅對損傷、缺陷和傷害進行研究,也對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進行研究;第二,治療不僅僅是對損傷、缺陷的修復和彌補,也應對人類自身所擁有的潛能、力量的發掘;第三,心理學不僅僅是關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學,它也是關于工作、教育、愛、成長和娛樂的科學。
學生社團是高校學生依據各自的興趣自愿組成的,按照章程自主開展活動的學生組織,作為以學生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為基本特點的組織形式,是學生自發加入的一種社會組織。正是這種自發性,體現出大學生自我意識、獨立性和自尊心比較強,同時心理閉鎖性也較強的心理特點。他們往往不愿意向有代際差異的他人,如父母、老師傾吐心聲,而對生活經歷和生活環境具有相似性的同齡人,則能夠更容易地交流和溝通。學生心理社團的成員來自學校不同的院系、不同的專業,他們作為大學生群體的一員,對所屬群體的心理特點和容易產生的困惑苦惱非常了解,更容易打開大學生的心扉。在當前,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還是在面向全體學生的背景下,這也就意味著大學生心理社團又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
一般認為,朋輩心理輔導是指,愿意從事心理輔導工作并具有良好個性特征的學生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職能部門的培訓下,掌握一定的心理輔導基本原則和方法,對周圍尋求心理幫助的朋友或同齡人給予心理開導、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種具有心理輔導功能的服務。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朋輩幫助中心認為,對于某些當事人以及他們所關心的問題的某些方面而言,由受過訓練、掌握了積極傾聽技巧的同伴志愿者所提供的幫助是最為有效的。由于同齡人有著相似的價值觀和成長經驗,更容易理解他人的困惑,包括一些難以啟齒的問題。從青少年所處的發展階段來看,在大學階段他們更看重同齡人的評價,更容易接收同齡人的意見或建議。所以,目前在心理教師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朋輩心理咨詢可以說是緩解和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目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數量太少,加之高校不斷擴招,師生比平均達到1︰10986,這難以滿足日益發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同時也給心理教師帶來沉重的負擔。朋輩團體心理輔導能夠起到預防和自我治療的作用,從而緩解專業心理援助供應不足的壓力。
在積極心理學里面,強調人的經驗、潛力是在社會、組織、家庭、學校等系統中體現,同時也受其影響。心理社團不同于一般的大學生社團,它有著較強的專業性,會員需要有較強的責任心,工作的開展具有較強的靈活性,活動的進行有著很強的育人功能,因此這也就決定了在心理社團的管理上需要與其他社團有所區別。我們曾經嘗試過由學院團委來管理心協,但實踐證明,在遇到實際情況時,團委及社聯無法給予專業的支持,有時候甚至因為要完成繁瑣的手續導致工作開展的滯后,嚴重影響了工作的效果。因此,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專業老師來指導、管理社團不失為當前師資力量缺乏情況下的一種最佳策略。心理社團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指導與管理,一方面,可以在協會會員的專業培訓上更加到位;另一方面,也方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各項工作的順利實施。
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級網絡的有效運行,在組織機構上是分為校級心理協會(統管整個協會的全面工作)和各系分會。校級心協負責指導各系分會的工作,并給予一定的專業支持。各系分會隸屬于各系心理輔導站,受校級心協的直接領導,并針對各系的實際情況,開展富有各系特色的心理活動。兩層組織,讓心協的工作覆蓋面更廣,受益的學生人數更多,真正達到普及心理知識的目的。
積極心理學理論啟發我們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重心放在“診斷和解除痛苦”上,這是治標不治本的觀念。因此,積極心理學提出對人性要堅持積極的評價取向,加強人自身的積極因素和潛能開發。心理社團最核心的一個宗旨是“助人自助”,協會成員在一系列的助人活動中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能力。但是,在實踐中,總是會遇到一些性格內向、自卑的會員,他們總是在關鍵的時候躲躲閃閃。對于這部分同學,指導老師需要多給他們心理激勵,鼓勵他們大膽站出來施展自己的才華,做到最大限度地發揮個體優勢。他們的改變遠遠不只是改變幾個人,朋輩影響的力量會讓他們帶動著更多的同學改變。
積極心理學在主觀層面上倡導讓個體學會創造幸福,分享快樂,使自身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保持生命最佳狀態,從而提高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當心理社團在組織上的良好氛圍形成后,通過全體會員的努力打造出品牌活動,這將大大激發其進取心、責任心,幸福感也隨之產生。心理社團通常會承擔較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果單純放羊式地讓學生自己操作是達不到鍛煉效果的。指導教師應給予他們專業的指導,把活動做實、做精。這樣,當品牌活動打造成功之后,學生的潛力得到了發揮,對自我的認識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心理社團需要不斷地走出去,吸收新的信息和知識才會不斷進步與成長。總的來說,可以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加強與其他社團的聯系。學生心理社團起步較晚,在這點上需要多與較成熟的社團交流和學習,從而拓寬視野,加強思想溝通。在與其他社團的交流與合作中,實現資源共享,以開放的態度去積極吸取營養,加速自身的成長。同時,也可以考慮與其他社團開展有共同基礎的工作項目,開拓心理教育的新領地,實現共贏。第二,社團活動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學習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得到提煉與升華。作為大學生心理社團,不應僅僅關注校園內的事情,更應多走出去,走進農村、走進中小學、深入社區,進行心理知識普及,開展主動調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其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各方面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