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燕 簡琦
我國高校職業指導是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幫助畢業生選擇適合自身專業特點的工作崗位,并為用人單位推薦合格專業人才的一種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行為。職業指導在高校教育中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它不僅僅是針對畢業生而開展的一種簡單的就業指導,還是在對非畢業生、甚至新入學學生就開始有意識、有計劃、有步驟開展的職業規劃教育。其主要功能是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職業觀,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特點,培養他們的職業愛好,樹立從事某項職業所具有的職業操守和基本精神,并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性格、專業特點開發自己的潛力以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和求職優勢,使學生與社會職業結合起來,既能實現自身價值又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高校職業指導包含對畢業生的職業教育、職業心理鑒定、就業信息服務、職業技能和素養培訓。
最近幾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已經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這與我國高等教育的飛速發展,辦學規模和辦學質量的不斷提升極不相稱。據統計,雖然我國高校提供的畢業生就業率大多在90%以上,但實際情況卻并不是如此樂觀,在這90%多的就業率中,很多大學生是“被就業”,即在沒有順利實現就業的情況下,被校方統計為已經就業。而實際我國現在每年仍然有30%多的畢業生不能順利實現就業。就業難的問題,不僅影響著大學生的自身價值的實現和教育資源的開發,也關系著高校的建設與發展。一方面是國家經濟建設沒有可用的人才支撐,發展后勁不足;另一方面又是成千上萬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這種尖銳的矛盾迫使我們必須反思我們的教育制度,尤其是教育制度中的就業指導制度和職業指導工作。
高校職業指導工作對于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職業指導可以幫助大學生在求職中樹立正確的態度,正確看待企業。當前大學生久居象牙塔,對未來充滿激情和幻想,因此普遍在求職過程中眼高手低,期望值高于自身的實際能力。這種現象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職業指導就是幫助大學生消除這種對求職不利的心理態度,使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評價,這樣在他們面對適合的工作崗位或職業的時候不至于錯失良機。同時,在大學生中間也存在著一些自閉、自卑的人,這是另一個極端,即過分貶低自己,他們的期望值在自身能力之下,這也不利于他們選擇和自己相稱的工作崗位。高校職業指導就是幫助學生克服諸如此類的種種困難,指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求職心理和職業能力等。
職業指導和就業指導雖然在功能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二者畢竟不是同一事物,也存在很多差別。然而,目前高校卻存在著將二者混為一談的現象。雖然現在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就業指導部門,但是這些部門很少能提供專業的職業指導,無法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設計,他們的工作一般都是為學生提供企業單位的招聘信息,宣傳國家就業政策和一些基礎的就業技巧、面試知識等。這些雖然也能夠在職業指導中占據一定比例,但未免過于膚淺。例如在學生就業之前有計劃地開展學生職業指導,幫助大學生認識社會中各種職業和崗位,向學生講解當今的經濟形勢,如何根據這些經濟形勢確立自己的職業規劃等,這些深層次的問題在就業指導中是難以提及的,然而對學生又是非常有幫助的。在目前的高校職業指導工作中,這方面功能的缺失主要還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組織保障,即沒有成立專門的職業指導機構。就業指導部門自身任務繁重,無暇顧及、深化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因而造成了職業指導長期荒廢。此外,由就業指導部門承擔職業指導工作,容易造成目標不明確而引起其他問題。
我國部分高校雖然針對畢業生開設了職業指導課,但是這種職業指導課程還沒有充分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職業指導課程的質量還有待提高。目前這些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大都是針對即將畢業的學生臨時開設,課程內容大多是關于如何求職,不但缺乏系統性,而且對于職業知識的完整性也無從談起,這就導致了畢業生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前根本不了解自己職業的特點,對如何適應那些突如其來的變化沒有清晰的認識。職業指導是一項系統工程,應當自學生入學起就有計劃地開展這方面的教育工作。北京市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專家組曾專門針對大學各年級的心理壓力做過一次專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大一新生的各種心理壓力中,就業壓力占據第三位,而以前就業壓力只出現在大三、大四年級。可以看出,就業壓力對大學生的影響越來越深,而我們的職業指導卻還沒有深入問題的源頭。
職業指導的效果如何,關鍵是看教師的水平和教師隊伍的質量。在西方高等教育中有一種專門的職業叫作職業指導專家。職業指導專家一般都具有豐富的工作經歷和求職技巧,他們懂得如何能教會學生規劃自己的職業,因為他們知道這個階段的學生最需要什么,最擔心什么,而這些正是他們曾經經歷過的。目前我國政府已經開始執行職業指導專業人員的考核和認證,但是這方面的人才僅有區區三萬人,難以滿足龐大的需求。現在擔任高校職業指導的人員無論是在求職經歷,還是理論水平上都難以適應學生就業形勢的需要。而且職業指導教師一般都由就業指導中心工作人員或者思想政治教師兼任,他們的專業化水平值得商榷。
就業壓力是大學生心理壓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即將畢業的大四、大三學生,嚴峻的就業形勢在他們心里形成巨大的陰影。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國的教育制度和產業經濟結構不同步造成的,我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對于改善大學生就業形勢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前幾年高等教育規模快速擴張,吸收了大量學生進入大學校園,而今他們正在一批批地走出校園,尋求發展。就業大軍只增不減的現實再一次使就業壓力在高校蔓延。目前大一新生已經明顯感覺到就業壓力,而在這之前這種心理壓力很少出現在大一新生身上。這種形勢的變化也必然要求我們的職業指導工作做出相應的調整。
目前,高校中新入學學生面對將來的就業不知所措,不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在宏觀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無法全面地、宏觀地了解自己的職業狀況,這種迷茫心理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當前所學知識的重要性。直白地說,他們覺得,目前自己所學的知識,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后不一定能用上,而且也不一定能憑借自己所學順利實現就業上種種疑惑長期困擾他們,成為他們學習道路上的羈絆。因此,職業教育應當有意識、有計劃、有步驟地在大學生整個求學過程中開展。大一新生也應當開設職業指導課程,每學期至少設置2~3個課時,由職業指導教師具體向新生講解他們所學專業的重要性,結合宏觀經濟環境分析專業在將來就業中的優勢和不足之處,盡早幫助學生樹立起理性客觀的求職心態,讓他們懂得只有具備了扎實的知識基礎才有可能在職業道路上有所突破;使他們保持良好心態,踏踏實實地進行不同階段的學習。
職業指導課程是一項系統的、復雜的工作,主要表現在指導對象的復雜性上。學生年級不同、專業不同、性格不同,這決定了職業指導不能“一刀切”。制定統一的指導標準,讓學生來適應這種標準的努力達不到職業指導的良好效果。職業指導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特點開展職業指導,否則浪費了人力、物力也不能見到實效。指導對象的多層次、多樣化也決定了職業指導必須以豐富多彩的形式進行。
職業指導只有通過不同形式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具體措施包括:(1)學校成立專門的職業指導部門,該部門除了承擔教學任務外,還應及時了解人力資源市場的變化情況,根據這些變化及時調整教學。(2)進行真實的求職情景模擬教學,由教師和企業人員擔任面試官,讓學生進行求職演說,鍛煉學生面試能力,增強大學生敢于表達、善于表達的人格魅力,而這正是他們所欠缺的。(3)校方還可以聘請在職業能力上有突出表現的成功人士、專家學者等到學校舉辦職業指導方面的專題講座。總之,職業指導不應拘泥于一種模式,也不能停留在一個階段上,要在不斷變化和提高的指導中實現。
就業對于大學生來說是一項重要的人生經歷。很多大學生就是為了能夠實現更好的發展,能夠具備更大的就業優勢才選擇了高等教育,或某個高校,或某個專業,因而他們對就業充滿了期待和幻想。但是,現實卻是嚴峻而殘酷的,當他們從不同渠道了解到不樂觀的就業形勢時很容易產生超乎常人的挫折感,這對于心理還不夠成熟的大學生來說負面影響極大。目前,在擇業階段有超過30%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這些問題的根源就在于他們對就業形勢的悲觀判斷,以及職業指導工作的不及時跟進。這些學生有的是因為期望值太高,當現實情況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時便會出現上述情況;有的因為自卑自閉,不敢嘗試,容易措施就業時機。因此,在職業指導課程中應安排一定的課時,或者適時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教育,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擇業觀,既要認真冷靜地評價自己,也要客觀地看待人才市場中對大學生的要求。對待自信心不足、不敢踏入職場、不敢勇敢地接受面試的同學,則應給予適當的鼓勵,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
總之,我國高校職業指導工作是不同于就業指導的深層次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應該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適應環境的變化,以完善和健全的職業素養開辟自己的職業道路,而這些目標的實現離不開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支持。為此,高校應當系統、完整地在大學生當中開展卓有成效的職業指導,而且職業指導應當打破單一的專題講座形式,適當創新形式,引入校外專家,加強學生的實踐鍛煉。最后,還要保證大學生的職業心理健全,使他們以健康積極的心態適應當前就業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