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碧
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職業教育工作的一項新舉措,它的積極開展,有效推動了現代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增強了職業教育的社會知名度。在這種“校校有比賽,層層有選拔”的機制下,通過選手選拔、培訓及參賽等一系列過程,使得更多的高職學子提升技能,收獲自信,也使得高職教師不斷教改創新,更使得周圍人改變了對職業教育的傳統偏見。
省、國家級會計技能大賽是一項分崗位、開放式的大賽,它是在仿真銀行、供應商、企業財務、會計和稅務等職場環境氛圍下進行的。每支參賽隊均由四名參賽選手和一名指導教師組成,且四名參賽選手已事先確定好了會計主管、總賬會計、成本會計、出納崗位的角色分工。大賽分為會計業務手工處理和會計業務信息化處理兩個環節,設有團體賽與崗位專項技能賽。其中的會計業務手工處理競賽環節,主要是對審核和填制原始憑證、辦理現金存儲業務、匯總會計憑證、編制與審核記賬憑證、整理與裝訂會計憑證、登記賬簿、對賬結賬、編制會計報表、編制納稅申報表、企業財務分析等內容進行考核,利用網中網會計業務手工處理競賽平臺,按事先分好的四個崗位以團隊形式進行比賽,個人崗位專項技能賽項目同時穿插其中。而會計業務信息化處理競賽環節,則是利用用友會計信息化教考系統(U8.72)中的系統管理、總賬、采購管理、庫存管理、存貨核算、銷售管理、應收款管理、應付款管理、薪資管理、固定資產和UFO報表等模塊,以單人單機的形式對參賽選手進行系統初始化、日常經濟業務處理與會計核算、會計報表編制和主要財務指標分析等方面的操作考核。
會計技能競賽成績由賽項裁判組負責評定,分為團體成績和個人成績兩部分。團體總成績為會計業務手工處理團體成績與會計業務信息化處理團體成績兩者之和。其中,會計業務手工處理競賽環節的成績是由專家人工評分和網中網會計業務手工處理競賽平臺自動評分兩個部分評定構成,崗位專項技能賽成績和團體競賽成績之和構成這個環節的團體總成績;會計業務信息化處理競賽環節則是通過自動評分系統進行評定。參賽選手的個人成績為會計業務手工處理環節崗位專項技能賽個人成績與會計業務信息化處理個人成績之和,再加上會計業務手工處理環節團體合作成績的均分后的總成績。
省、國家級會計技能大賽是一項由職業院校財會專業師生、企業財會人員和會計行業專家共同參與、觀摩和體驗的專業技能競賽。它以職業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層次為依據,結合就業崗位的實際工作內容和要求,來設置技能競賽的內容。在競賽過程中配備了相應的財務設備用具、財務操作軟件,提供了仿真的職場氛圍,讓參賽學生得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專業技能。通過技能大賽,職業院校能更全面、清楚、及時地了解當代企業對高職會計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有更多接觸、深入企業的機會,積極開展市場調研,貼近企業需求,瞄準市場變化,深入切實地制定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在了解、明確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崗位層次、技能要求和能力培養的基礎上,著力于會計專業課程的設置,并加強課程實用性、綜合性和課程間交叉性的積極探索,注重課程教學與信息技術的全面整合。同時,還應強調專業教師理論與技能水平的提高,多為專業教師提供如會計類網站瀏覽權、財稅類期刊訂閱權等相關的學習資源,鼓勵會計教師常學常新,積極教研教改;定期不定期組織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訓,從校外邀請一些會計專業機構的專業人士來校講座,或派教師下企業鍛煉,及時學習了解行業前沿的發展動態、就業方向和應用前景,交流業務的處理技巧等,優化“雙師型”的實質。
1.教學內容。職業院校在教學內容上是以“必需、夠用和實用”為基準,但這個度卻往往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難以把握。技能大賽中對這一標準卻有了明確體現,給教師指引了方向。高職會計技能大賽在內容任務設置上考慮全面,結合實際。比賽項目主要根據會計所在崗位對完成的工作任務的實際需求來進行設置,比賽任務也是按照會計職業一般崗位指定的工作任務進行要求。競賽相關細則中,對競賽范圍、類型、流程及比重等都作了詳細說明。這十分有助于專業教師以此為參考進行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整合,大膽摒棄以往陳舊的教學內容和觀念,改革創新,從知識本位轉向能力本位,強調教學內容實際、實用。在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稅法、經濟法、報表分析等專業理論課程方面,教師在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遵循實用、實際、實踐的原則,既要注意內容的輕重適宜、詳略得當,也要注意相互的交叉融合,盡量避免彼此間過多的重復或遺漏;在會計手工賬務處理、會計電算化財務軟件等實訓課程方面,教師應著重培養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其能根據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熟練、規范地進行手工處理,靈活應用指定的財務軟件;而點鈔、數字錄入、財務書寫等會計基本技能,既可通過安排單項技能實訓強化訓練,也可融入理論教學或其他實訓教學當中交叉完成。
2.教學方法。在要求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掌握學習方法的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采取了多樣化教學方式,但往往仍以自身為主體、以學生為客體,讓其被動接受,極大地遏制了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協作性。而技能大賽比的是技能,強調的是協作,評判標準的設計也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考查。會計技能大賽每個參賽隊由四名選手組成,配備一名指導教師,比賽除有選手獨立完成的賽項,還有團隊合作完成的賽項,且團隊賽部分可以團隊內部交流討論協作完成。這打破了傳統的比賽規則,在兼顧理論和操作的同時還突出了共同參與性。從而讓更多的專業教師受到啟發,以技能大賽為引導、以賽項相關問題為中心、以真實工作情境和任務為載體、以崗位能力為目標,大膽改進教學過程、方式和評價標準。組建學生技能學習社團,通過教師帶學生、學生幫學生的方式,形成理論教學與技能實訓有效鏈接,開展教學活動。
3.教學能力。“想教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作為教師要做到這一點,必須不斷提升自己,而會計技能大賽也恰好為教師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通過大賽配套的專用財務設備用具和教考軟件,利用仿真的企業環境和職場氛圍,不斷進行企業財務核算的模擬操作,可以使專業教師在不斷強化專業知識的同時,也不斷提升團隊協作、業務處理、信息更新、軟件操作和問題解決等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得會計專業教師在應對理論、實踐教學中的各類情況及問題時更加流暢、自如,得心應手。
目前高職院校很多學生在學習中缺乏個人主動性。一方面,他們在進入高職院校后,學習目的不明確,沒有長遠的學習目標,反倒覺得應該好好放松一下。然而大學課程與高中課程相比,更專業、更繁重,知識點難度也較大,僅憑做好課堂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生利用較多的業余時間和精力鉆研學習。相對放松的心態與現實繁重的學習任務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使得不少學生進入高職院校后形成不良的學習態度和風氣。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的生源素質整體較弱,不少學生自身學習成績較差、能力不強、功底不扎實、缺少自信,沒有明確的個人目標,對未來也什么太大期望,抱著一種得過且過混文憑的思想,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每每學習上遇到困難時,這部分學生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毅力,認為自己很難通過努力克服困難、獲得成功,久而久之,就會采取逃避、退縮或放棄的態度面對學習上的問題。
在學校里,教師可以通過各類技能大賽的開展幫助學生改變這種現狀和心態。如在會計技能大賽前期,學院、系部首先應加強賽事宣傳,讓學生更好地認識了解大賽;接下來積極開展選拔工作,讓所有會計專業學生都參與進來,通過組織多次比賽、評比,公平選拔選手;最后再組織賽前培訓,而參賽選手培訓時,其他學生也可以一起學習、操練。整個過程并不只是僅僅圍繞參賽選手的選拔培訓而開展,而是積極鼓勵所有學生參與其中,在專業理論和技能上給予學生積極引導和熱情幫助,讓成績優良的學生更加努力用功,而讓成績相對遜色的學生增加專業興趣,改變以往那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積極投入進來。與此同時,通過大賽的宣傳、選拔、培訓,讓更多的學生對會計專業知識、工作流程、操作程序、崗位技能、處理方法等更加深入、切實、全面、系統地接觸和了解,從而進一步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提升個人自信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和實踐中來。
高職院校旨在培養面向產業第一線,具有豐富理論知識和很強動手能力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良好的師資教學、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已為實現這一人才培養目標奠定了較好的基礎,而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高職院校十分重視學生實踐技能與崗位工作能力的培養,在課程體系中凸顯了實踐教學的地位。而目前舉辦的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則為高職學生熟練操作、提高技能水平起到了更好的推動作用。如手工業務處理比賽中會計憑證編制、審核、整理、裝訂,既是對個人技能的要求,更是對團隊分工協作、整體策劃能力的考驗。具備這些技能并達到熟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還需要反復練習、互相配合才能達到。通過這些,也更好地讓學生明白想成為一個合格的高職生,應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能、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和團隊協作能力,而這些都需要反復學習練習才能擁有。
作為國家職業教育中長期的一個發展規劃,技能大賽對職業院校的教學改革勢必有著深遠影響。它的開展有著積極作用,但也有可能會帶來如應試教育傾向、參與主體單一、各職業院校發展很不平衡等影響。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充分利用高職會計技能大賽的導向作用,科學、合理地進行會計教學改革,有效提升專業教學質量,不斷豐富學生的綜合知識,提高專業技能水平,增強市場就業競爭能力,提高整個會計行業的專業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