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姜柏生
(南京醫科大學醫政學院,南京210029)
醫學人文已成為當代醫學的重要主題。當前醫學面臨的種種問題,諸如醫學技術發展中的缺陷與不足、醫患誠信的喪失等情況的改善,都有賴于醫學人文觀念的實踐與增強[1]。美國著名醫學大師威廉·奧斯勒就曾說:“行醫是一種藝術而非交易,是一種使命而非行業。”[2]這是因為,醫學的本質是人學,“醫學,是一種善良人性和友愛情感的表達”[3]。是科學和人文的完美結合。因此,醫生必須實現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正如我國著名醫生郎景和所言,“科學家也許更多訴諸理智,藝術家也許更多的傾注感情,而醫生必須把冷靜的理智和熱烈的感情集于一身”[4]。
時代呼喚著醫學人文精神的張揚,對醫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醫學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是一個知識內化、能力轉化、素質活化的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過程。在目前醫學教育中,醫學院校積極采用多種途徑以培育醫學生的人文精神,力圖培養醫學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兼備的優秀醫學人才。然而,目前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不同路徑究竟對醫學生的人文精神塑造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和作用?即,醫學人文精神培育路徑的有效性究竟如何?筆者根據實證研究,試提出醫學生人文精神培育路徑的具體方案構想。
在醫學專業課程中融入人文教育,將醫學知識和技能與人文精神有機結合,把“授業”與“傳道”“解惑”統一起來,能夠更有效地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養。有研究者提出,要在醫學專業課教學環節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途徑,即多途徑增強教師人文素養,學習必要的人文素質教育知識;引導專業課教師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轉變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模式;改革教育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5]。因此,在這一路徑中,主要通過以下措施提高醫學人文教育在醫學專業課程教育中的融入度與滲透力。
醫學自身蘊涵著豐富的人文價值,人文精神應融于醫學知識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當中。通過加強宣傳、積極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等措施,使醫學專業課教師充分認識并領會醫學是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結合的學科本質,高度重視人文精神教育在醫學專業課程中的融入,從根本上提升教育理念。
提高專業知識和人文教育的有機融合,可以起到潛移默化培育醫學生人文精神的效果。因此,必須通過定期組織醫學教師學習醫學人文知識(如開設系列課程、舉辦專題講座等形式),開展教學技能培訓和競賽、完善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培養方案和考核標準等措施,逐步提高醫學教師的人文精神及教育的知識和能力。
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注重基礎教育。選擇如安樂死、輔助生殖和人體實驗以及病人知情權、隱私權等反映當代醫學科學發展現狀和社會倫理變化熱點、難點和重點,同時又具有相當復雜性、挑戰性的醫學人文問題,對醫學生人文思維能力進行鍛煉;注重從具體平凡的實例中提升人文精神,如可以在《解剖學》開課遺體使用之前,師生首先向支持醫學教育事業的遺體捐獻者鞠躬、默哀,教師向學生們介紹遺體捐獻者獻身醫學事業的感人事跡,教學中融入敬畏生命的醫學人文教育,使學生們在學習解剖學知識的同時接受醫學人文精神的洗禮。教學是以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為終極目的雙邊工作。在教學中,要突出主體性,以引導為主,采用案例分析、辯論、主題討論、社會實踐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使高尚的人文品格成為其內在要求,在實踐中提高對醫學科學的人文本質的認知;教學中教師應嚴于律己、為人師表,教師的人文品質與精神會使學生產生對醫學的熱愛和興趣,接受蘊涵著人文精神的專業教育。
在專業課教學質量的評估上要改革現有的評估標準,把是否結合人文精神教育作為評估專業課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指標。
醫學人文專家杜治政認為,在醫學人文教學上應從“準確把握人文教育目標和核心價值內容;區分一般課程和核心課程;對醫學人文課程進行全程設計;防止人文教育脫離現實”等方面著手[6]。因此,要根據醫學教育的目的、特點和規律,構建系統全面、重點突出、結構合理、功能互補并體現醫學特色的“模塊化”人文課程體系,解決人文課程的泛化和結構性失調問題。該體系應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模塊、一般人文課程模塊、醫學人文交叉課程模塊、人文技能課程模塊等4大模塊,課程包括顯性課程和隱形課程、選修課程和必修課程。
教育目標實現的重要保障有賴于課程體系管理實踐環節的完善。課程體系的實踐應以課程體系構建為軸心,構建包括教學組織、師資隊伍、校園文化、配套設施建設等全方位教學管理系統,并為課程體系實施提供高效服務和保障,切實提高教育效果。首先,搭建人文素質教育管理網絡,以高效管理提升教育效果;其次,加強顯性課程模塊建設,以規范管理提升課程品位;最后,規劃隱性課程模塊建設,以內化機制提升教育效果[7]。
醫學生需要經歷臨床實踐學習,包括臨床見習和臨床實習。臨床實踐中的工作環境以及具體環節都會對學生人文精神產生重要影響。
學生在臨床實踐中,對他們影響最深的就是帶教老師以及醫院的各科室醫生。因此,醫院內醫生的人文素質修養在學生的臨床實踐中對學生的人文精神會產生直接而重要的影響。因此,必須努力提高醫生的人文素質修養。不僅注重在理念層面培養人文精神,還要通過組織醫師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培訓等措施在實踐層面培訓人文醫學技能[8]。
醫學人文是一種精神實質的抽象和綜合。在管理中,通過加強制度化與程序化建設,建立完善的激勵與約束機制,才能真正推動醫學人文精神的實現。因此,應在充分考慮患者需求的基礎上,建立各項醫療服務行為標準,完善晉升、薪酬等激勵機制。
醫療流程的設計實質體現了醫療服務的人文本質。科學的醫療流程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因此,醫院應設計體現人文思想的醫療流程,使臨床實踐者在醫療過程中,潛移默化受到影響以及約束。
以患者導向、創新導向、和諧導向、奉獻導向等為核心的醫院文化,可以引導醫護人員團結協作、愛崗敬業、無私奉獻、關愛患者,從而促進其人文精神的提升。因此,醫院要努力營造以患者導向、創新導向、和諧導向、奉獻導向等為核心的富有人文精神的醫院文化,進而對醫學見習生、實習生的人文精神培育產生積極影響。
[1] 杜治政.當代醫學人文理念與實踐論綱[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9,30(1):2-7,80.
[2] 威廉·奧斯勒.生活之道[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 郎景和.醫道[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2.
[4] 郎景和.一個醫生的哲學[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
[5] 湯軍,張春來,張紅,等.醫學專業課教學與人文素質教育相融合的探討[J].重慶醫學,2011,40(13):1345-1346,1352.
[6] 杜治政.當代醫學人文理念和實踐論綱[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9,30(1):2-7.
[7] 陳潔,姜柏生,劉虹.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9):100-103.
[8] 賴永洪,黃慶暉,李蓮娜,等.醫師人文醫學技能培訓的實踐[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9,30(6):13-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