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燕
(建平縣職業教育中心 遼寧朝陽 122400)
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的實踐探究
孫曉燕
(建平縣職業教育中心 遼寧朝陽 122400)
中職學校要想培養出高技能型人才,就得加大實驗、實訓設備的投入,特別是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是衡量職業學校辦學水平高低,也是確保學校長久發展的一條生命線。同時在與域內域外多家企業進行校企合作,走工學結合的道路,并結合我校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大膽的探索與實踐,摸索出一條適合中等職業學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的成套經驗。
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意義;預期效果
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到“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新模式,逐步加大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生產性頂崗實習的比例,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有關機精神,要想使我校在中職國家級示范校中成為領頭羊,就得辦學層次和水平,同時上檔次,這就要求必須加大教學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增加實驗、實訓設備,特別是要建設一批融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功能于一體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是當前中職學校的首要任務。而我校就是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自2006年起,通過政府的投入以及學校自籌資金等辦法,建設了兩個具有獨立法人資質的機械加工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筑面積共計2400m2。現有普通車床31臺,外圓磨床1臺、平面磨床1臺、銑床2臺、鉆床1臺、帶鋸床2臺、折彎機1臺、剪板機1臺。數控車床19臺、車削中心2臺、立式加工中心4臺、數控線切割機床1臺。目前,建平縣職業教育中心機械加工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經過幾年的不斷建設,教學和生產設備已經基本配套齊全,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已經初見實效,基本滿足教學和生產的需求。但從學校長遠發展以及現代企業對學生綜合能力需求來說,現有的生產性實訓設備還遠遠達不到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需通過多種渠道加以建設。由此可見,我校在協調生產與教學、整合實踐教學資源,加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方面還需要進行大膽的探索與實踐,并在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方面探究出一條可行之路。
第一,創設真實的企業生產環境,使學生與企業崗位零接觸,提高學生的就業率。中職學校辦學使命是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與培訓,為他們的未來生活與就業作好準備。周濟部長在2005年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消耗性的實訓培養不出有過硬本領的人才,過硬的本領只有在真刀真槍的生產性的實訓中才能培養出來。我校機械加工專業正是以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為平臺,深化校企合作與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與合作企業以專業教學實踐和企業的工藝要求為基礎,同時結合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設備的基本情況,共同制定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工學交替人的才培養流程。專業實訓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設置共同設置實訓課程,制定實訓項目驗收的具體標準,認真的指導學生完成每一個實踐教學任務,并按項目驗收標準考核學生。如,我校與建平縣永新工具廠合作加工各種絲錐,實踐教學的內容就是絲錐的工藝流程、產品加工過程和產品質量標準,學生實訓的作業就是完成一種產品,實訓教師按產品的檢驗標準來考核學生。這樣,在全真項目驅動下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里,教師按照企業工藝流程、工藝標準對學生進行訓練,學生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里與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實現了零接觸,學生走出校園后會很快適應企業的管理方式、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和企業文化。另外,這種真實的企業氛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專業技術應用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
第二,深化校企合作,降低學校辦學成本,提高教學質量。中職學校資金有限,這樣嚴重束縛了實訓基地實習材料的供應,影響了學生實訓的強度和密度。通過校企合作,加強學校與生產企業的溝通,爭取更多的廠商與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合作,帶來更多的產品。這樣,既解決了學生實訓的耗材問題,學校還能收取一定的加工費用作為學生的勞動補償,降低了學生實習、實訓的成本。同時,還為學校帶來一份可觀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學生在生產性實訓基地里真刀真槍的生產實踐,能夠提高自身的實踐水平和崗位適應能力,使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提高。
第三,企業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企業在同行業之間的競爭能力。合作企業由于把自己的產品拿到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里來加工,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里,學生成為生產加工線上的主角,他們是主要的操作者,實訓基地的管理者及實訓指導教師負責產品的加工工藝及產品的質量。這樣合作企業除了付一定的產品加工費用以外,不用再另付給學生象企業正式員工一樣的各項保險費用。另一方面還解決企業的用工荒的難題。這樣企業不僅大大了降低勞動力成本,而且還減少了設備的投資,這樣就相對地降低了產品成本,從而提高了企業行業的競爭力。
第四,優化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管理,提高學校對生產性實訓基的管理水平。在生產性實訓基地里,教學實訓和生產服務雙線并行,建立一整套科學的管理制度是保正雙線正常高效運行的必要條件。基地在學校校委會的統一領導下,借鑒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引進先進企業管理理念,實行企業化運行。實訓基地一方面把行業的要求、企業規章制度、企業的流程和操作規范納入學生的職業訓練之中;另一方面,基地實行崗位責任制,生產的經營與管理、財務管理、物品及基地產成品的出庫、入庫、產品的質量檢驗都由專人負責。每學期,實訓基地負責人向校委會匯報實訓基地的經營狀況,校委會根據實訓基地管理與經營狀況進行分析總結,查找實訓基地在管理和經營等方面不足之處,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
第一,實現教室與生產性實訓基地合一。將課堂教學從教室轉移到了生產性實訓基地,打破了傳統的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將理論教學和生產實踐緊密結合,使老師教與學生實際操作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生產性實訓基地成為真正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場所。這樣學生帶著問題學,帶著問題干,真正做到教、學、做一體化。
第二,實現技能學習與生產實訓相結合。與以往的傳統教學不同,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里,學生不僅是專業技能的學習者,同時,又是生產性頂崗實訓的專業技能操作者,感受著職場的氛圍,能很快地完成角色的轉換。
第三,實現“雙師”合一。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里,老師的角色也與以往大不相同。老師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又指導實際生產培訓。教師的精力從理論知識傳授轉移到參與學生的生產實訓中來,有利于學生更好將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激發了學生學習專業課的興趣。
第四,實現項目教學與生產任務統一。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里,學生的學習任務變成了完成企業的一種產品加工任務。即教師通過一系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內容,以制定生產任務的形式督促學生進行專業技能學習。在這里,學生能夠參與企業生產任務的具體操作及加工,感受到了企業工作的真實環境,為學生以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牢固的基礎。這樣一來,也使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習變成了形象具體的工作任務,更加激發了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興趣。
第五,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里,通過生產項目的頂崗實訓,學生不僅學到了一技之長,綜合素質也得到了全面提高。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學校又保證了基地的正常運營;打開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大好局面。
總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做為校內的“教學工廠”,采用工學結合、項目化教學模式,以教學為主,采用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實現了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里,技能學習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教室與實訓基地相結合,教學內容與生產項目任務相結合,確保教學和人才的培養質量。但是,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校距離國家級中等職業技術示范校建設要求還有一定差距,這就要求我們在該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與管理方面還需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1]翟轟.校廠一體,產教結合——前校后廠辦學模式的案例分析[J].中國職業教育,2006(23).
[2]丁金昌,童衛軍.校內生產性實習基地建設的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08(2).
[3]胡寶昌.高職院校實訓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08(17).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campus productive practice base
Sun Xiao-yan
(Jianping County Occupation Education Center, Chaoyang Liaoning,122400, China)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o cultivate high skilled talents, must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on experiment and training equipment, especial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productive practice base, is a lifeline to measure occupation school level, also to ensure school long-term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overseas, the combination of study and work,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of our school, to make exploration and bold practice, find out the complete experience suitabl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campus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medium occupation school.
campus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the expected effect
G647
A
1000-9795(2014)02-0159-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3-12-20
孫曉燕(1966-),女,遼寧朝陽人,高級講師,從事機械加工專業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