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梅 周孟平 董 蕾 夏 巖 黃琛琛 宣漢生
(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安徽合肥 230000)
高職高專院校建設開放性口腔醫學實踐教育中心初探
柴 梅 周孟平 董 蕾 夏 巖 黃琛琛 宣漢生
(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安徽合肥 230000)
鑒于許多高職高專院校口腔醫學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只是專業實踐教學的場所,多處于封閉或半封閉狀態,缺乏行業、企業、社會的參與,導致硬件設施陳舊,落后于行業標準,設備利用率低等特點,探討開放口腔醫學實踐教育中心,使人才培養更符合崗位的需求,同時為社會提供多方位的服務。
口腔醫學專業;實訓基地;開放建設
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既是培養應用型專業技能人才的實訓場所,又是職業技術教育師資培訓、技術應用和科技成果轉化的場所,是生產和推廣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的平臺,是職業技能培訓、考核、鑒定的依托,包含著實踐教學、職業培訓、生產研發和社會服務等功能[1]。但目前許多高職醫學院校口腔醫學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只是專業實踐教學的場所,多處于封閉或半封閉狀態,缺乏行業、企業、社會的參與,導致硬件設施陳舊,落后行業標準,設備利用率低[2],所以開放實踐教學基地迫在眉睫。所謂開放是指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從空間到時間都要向學生、社會全面開放,而不能成為學校、專業的專用場所[3],大力開展產學合作,為社會提供多方位的服務[4]。本校口腔實踐教育中心于2007年被國家衛生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選定為“口腔修復工”職業技能鑒定考點,在此基礎上探討建設開放性、高水平的口腔實踐教育中心,搭建良好的實驗平臺以適應新形勢下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質量口腔醫學生[5],同時為社會服務。
校內實訓基地應以就業為導向,面向市場,建立校院合作、資源共享的建設模式,實行共建共管、規范開放、靈活高效的運行機制,合理配置實訓教學資源[6]。所以我們擬選擇深度合作企業(合肥市口腔醫院),共同建設口腔醫學校企合作性實踐教育開放中心,將基地建設成口腔醫學專業人才實踐技能培養基地、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基地。推進基層口腔衛生事業的發展,實現優勢互補,真正實現“雙贏”。
(一)學校硬件基礎。安徽醫專口腔醫學系實訓中心由當初合作辦學的臺灣活泉基金會按照國際先進標準負責規劃、設計、建造,包括口腔醫學綜合實訓室和標準頭模室等。
口腔醫學綜合實訓室的布局結構復制了一個開業的牙科門診作業模式,裝設了17臺先進的牙科綜合治療椅、治療臺、活動柜、2套牙科X-光拍攝系統、暗房、高溫高壓蒸汽滅菌消毒鍋、庫房等,完全模擬門診作業流程,可以滿足口腔醫學生的實訓教學和臨床模擬訓練。同時,實驗室配備了2臺便攜式牙椅,2臺移動牙科診療設備,有利于師生進行口腔宣傳義診及社會實踐。體現出安徽醫專“走出去、走下去、辦特色醫專”,服務基層的辦學定位。
標準頭模室裝有32臺進口仿真口腔牙頜系統,同時實驗室還配備了實物投影及多媒體影音播放設備,在播放教學視頻的同時可以將老師的操作同步放大到屏幕上,更有利于細化口腔醫學專業的學習。
(二)校企合作基礎:實行“互兼互聘,雙向流動”等措施,密切院系合作關系,建立了可持續性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合作機制
聘請臨床專家擔任兼職教師,通過他們的教學,及時反饋職業信息,為調整課程結構提供參考,也為臨床和教學的交流提供了平臺;尤其是口腔行業技術專家,充實了實驗技術隊伍,完善臨床實踐基地的建設,豐富了專業實踐技能培訓的形式;為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2005年起口腔系與合肥市口腔醫院實行全方位戰略合作,成立了安徽醫專-合肥市口腔醫院產學研理事會,同時成立了口腔醫學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使口腔醫學專業建設更加符合社會實際的需要。
(三)實訓項目基礎。實訓基地已形成全新教學模式,構建特色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效果顯著。形成了“基礎—綜合—設計”逐步推進、“啟發—引導—討論”和“發現—論證—研究”方法結合的實踐教學新模式,構建了“實驗—實訓—實習”相互補充、“課內—課外、校內—校外、教學—科研”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訓課程是口腔醫學專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理論課程共同構成了口腔醫學完整的教學體系。
(一)實訓中心硬件建設。1.改造并新建口腔醫學綜合陳列室。開辟一間教室作為口腔醫學綜合陳列室,主要用來展示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組織病理學相關標本,口腔解剖生理學的雕牙模型、口腔修復學和內科學的標準模型及歷屆優秀學生作品。
2.陸續更新添置主流、先進的口腔醫學儀器設備,如口腔CT,CAD-CAM,并做到專人負責制,以利于貴重器械的維護和保養。
(二)實訓中心軟件建設。1.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完善出入庫登記系統及實驗開出登記系統。2.實現實訓中心各部門聯網化作業,各種表格及材料電子化辦公留存。爭取自主研發適合高校口腔專業實訓管理的程序軟件。3.開設網絡課程。將動手操作的實訓項目制成視頻、動畫等實現網絡共享,以利于學生學習,并可進行師生互動,以利于改進教學方法。
(三)實訓中心人才培養。1.教師隊伍逐漸完成“雙師”化發展,教師不僅理論知識精通,更在實踐指導上標準化操作。教師可定期分批次外出進修臨床專業。定期參觀相關醫學院校實訓中心發展模式。2.成立口腔醫學實踐教育中心管理中心,同時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手段,通過競爭上崗選定有管理經驗和技術經驗的人員負責基地管理和運作;聘請合肥市口腔醫院一線技術人員擔任實訓指導老師。建立實訓基地的實訓儀器設備的管理制度,以及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考核標準和激勵機制。
(四)校內實訓中心之間合作。口腔直屬及相關專業除了口腔醫學、口腔醫學技術外還有口腔護理專業,各專業既可獨立在本中心完成實訓操作,也可在本實訓中心聯合完成“醫、技、護”聯合仿真臨床演練。實訓中心可最大程度模擬醫院和義齒加工所環境,實現學生與臨床零距離接觸。
(五)強化學生的實踐技能訓練。我系畢業生就業方向主要為基層服務機構,對實踐能力要求較高,專業課要求實踐課時與理論課時比大于1:1,專業實踐技能在專業課考試中占40%以上的比例,所以本中心可開設實驗實訓項目較多,根據年級、專業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實驗技能培訓與考核方案,學生進行過關性考核、選拔性競賽,全面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六)開發實訓中心的輻射與服務功能。為加強口腔醫學專業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利用實踐教育開放中心,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有機會進行實際操作,進行口腔臨床常見疾病的診療或健康咨詢活動。
(七)申辦專業資格考試點。首先完善全國“口腔修復工”職業技能鑒定點的建設及考核培訓任務;以建設口腔醫學實踐教育開放中心的平臺,積極申請口腔醫學專業全國助理執業醫師技能考核的考點,應進一步擴大學校及專業的影響力
[1]楊金華.產學緊密結合建設生產性實訓實習基地[J].中國高等教育,2007(2):64-65.
[2]崔改梅.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思路[J].職業教育研究,2008(6):34-35.
[3]蔣潔.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探索[J].職業圈,2007(2):109-110.
[4]劉冶陶.高職院校實驗實訓基地管理模式淺析[J].教育與職業,2008(3):42-44.
[5]江峰,戴紅衛,鄧鋒,等.口腔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模式探討.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3):52-53.
[6]王章華,王林,龔興雷.校企共建實訓實習基地努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J].職業教育研究,2008(7):132-133.
Construction of opening oral medical practice education center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hai Mei, Zhou Meng-ping, Dong Lei, Xia Yan, Huang Chen-chen, Xuan Han-sheng
(Anhui Medical College, Hefei Anhui,230000, China)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many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f Stomatology college training base is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place, is in the closed state, lack of industry, enterprise, social participation, cause the hardware facilities, lagging behind industry standards, equipment utilization rate is low, to open oral medical practice education center, make the talent training more accord with the post requirements, at the same time to provide all-round service for society.
Stomatology; training base; open construction
G718.5
A
1000-9795(2014)02-0228-01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3-12-15
柴 梅(1983-),女,安徽人,講師,從事口腔醫學專業的教學及口腔門診工作。周孟平(1961-),男,安徽安慶人,副教授,從事口腔醫學教育方向的研究。董 蕾(1969-),女,安徽合肥人,副教授,從事口腔醫學方向的研究。夏 巖(1981-),女,安徽合肥人,講師,從事口腔醫學方向的研究。黃琛琛(1980-),女,安徽淮南人,講師,從事口腔醫學方向的研究。宣漢生(1979-),男,安徽六安人,主治醫師,從事口腔醫學方向的研究。
安徽省教育廳省級質量工程項目,基金編號:2012sjjd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