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軍
(山東外貿職業學院 山東青島 266100)
文化滲透對語言教學的作用
王進軍
(山東外貿職業學院 山東青島 266100)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具象表達,兩者相輔相成。語言中包含文化,文化中蘊含著語言。想要真正掌握語言,只有具體了解語言中的文化。舊時代的傳教將它的民族社會文化傳入的同時,也將語言傳入別的國度。所以語言和文化是不可分離的。本文通過對文化與語言的分析,結合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提出將文化滲透到語言教學中的具體措施,對于語言教學有借鑒和參考價值。
文化滲透;語言教學;跨國文化;語言交際
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可謂是錯綜復雜,兩者屬于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兩者又密不可分。文化反映著一個民族的底蘊,是衡量一個國家的富強程度標準。而語言則是人類交流的工具,由人類在一次次交流中衍生而來。語言的出現使文化向前邁出一大步,語言與文化在歷史潮流中一直相互依賴。而隨著社會語言學的提出,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的關系觀念成為現代社會語言學的基礎。人類開始學會創造文化,而不是被迫服從于文化,不是文化中的一部分。
語言在人類的一切生活活動中都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但是,人類的語言卻是十分神秘的,是人類迄今為止尚未完全知其本質的東西。多年以來,語言學家們都一直致力于對語言的探討,形成了許多語言學流派。但是總的來說,現代語言學主要分為兩大傳統:語文學傳統和人類學傳統。語文學傳統起源于比較語言學和歷史語言學,根據一些文學作品書刊和書面文獻的研究對語言進行分析。這一傳統強調的是語言的自然屬性,把語言定義成一個封閉的,獨立的系統。人類學傳統指運用人類學方法去研究沒有書寫系統和文字傳統的社會集團的語言。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與人交際的工具,也是使人與文化融合一體的媒介。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學生對于學習沒有興趣,更別說在這個網絡橫行的時代,人們都沉迷于網絡之中。同學們不想被迫去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而英語就是其中一個。因為我們在上課的時候,聽著上面老師在那里說著我們聽不懂的外語,本來學習就很枯燥無味,還有誰聽得進去那些本身就聽不懂的東西。興趣是靠培養的,是靠老師在課堂上一步步引起的。我們不可能在課堂上一直對著課本看著上面一頁又一頁的英語文章樂此不疲。此時老師應該在英語教學中,在教授學生目的語的同時把文化滲透于語言教學之中。要想掌握英語就要熟悉外國的文化,只有在學習語言的同時獲取文化知識,才能有效提高交際能力。學生們對于文化知識,及文化的來源都比較感興趣,這是將文化滲透于語言中,同時教給學生,學生就會在學習文化的同時學習到語言知識,所以做一切事情的前提都要感興趣,而文化對于引起興趣就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1.文化知識信息。文化知識,是對于文化與知識的一個總稱。包括了中國文化知識,世界文化知識及各個學科,社會各個方面的知識等。在我們原來的觀念中,知識與文化基本那是一個層次上的東西。知識和文化是不能劃為同一概念的。知識,只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基礎。也就是說,文化是知識的更高一個層次。有知識的人未必就是有文化的人。知識,只要你肯學習,一般多少都可以得到的。知識,那是我們在當今社會賴以生存和謀生的一種不可缺少的本領。而文化,不僅包括知識,還包括一個人的修養,沒有一個好的修養很難生存在這個關系錯綜復雜的社會環境中。
2.文化交流信息。文化交流通常是兩個或者多個具有文化源差異顯著的民族之間。沒有文化差異,就不會進行文化交流,就好比兩片相同的樹葉根本沒有比較性。例如先進文化和落后文化之間是最容易產生文化交流的。在不同的文化圈層中,也能產生很好的文化交流。但是,其前提條件是各文化主體之間須有很強的文化生產力,須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須有文化自主權。他們的交流一般只會發生在各自尊重對方的前提條件下。但是,文化入侵,先進文化壓制落后文化,都不是文化交流的表現。
1.交際性原則。文化滲透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和加強學生跨文化的交際能力。我們根據這一原則,移入的文化必須是那些使我們能夠理解,交際的時候沒有阻礙,且能提高我們交際能力的文化,不能盲目移入。這種文化一般都是出現在交際中的,起到交際的作用。不僅自己能夠了解,還要讓別人能夠了解。這樣雙方在交際的時候才不會出現不懂或者尷尬的場面,同時還可以聯系學習者的目的語的口語能力。
2.文化背景原則。對于中國學生來說,學習外國語言的時候,因目的語與本國語言之間的差異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困難。我們以語言對應的文化為背景,文化與語言相輔相成,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外國語言。語言來源于文化,從文化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很多我們所不知道語言的運用方法,以文化為背景,語言的表意與其蘊含的意思都能得到了解,對于語言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1.選用涉及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的語言教材。對于外語的教學,選擇涉及英美文化背景,風俗習慣,歷史傳統的教材應該是有很大作用的。還有就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課的同時,可以隨時加一些外國文化的介紹,這樣不僅可以讓同學學到外國文化,還可以激起學生對于學習外語的興趣。另外就是放一些外國文化的視頻,學生對于視頻可是來者不拒的。所以這些措施可以起到一個很大的作用。
2.重視語言在實際中的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外語教師可以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拓寬學生知識視野,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語用意識、文化意識、擴大漢英對比的語言文化知識。現在的外語教學大多數都是紙上談兵,而語言的學習關鍵就在于實際的運用。老師可以在平時的聽力中加入一些社交,交談之類的對話,讓學生知道怎么樣運用所學的語言去也別人交流,練習自己的交際能力,同時還可以提升自己語言能力。還有就是平時課上老師要要求學生們只能用所學的目的語去進行交流,老師多提供學生一些口語交流的機會,更大程度地去培養他們運用目的語的能力。
3.需要具有目的語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師。具有英漢語言的對比語言學修養和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師也是很重要的,讓學習者了解英語文化的特點,比較漢英在文化、價值觀、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通過對比、分析等方法,培養學生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外語教學應充分考慮到教學內容與社會及個人需求之間的相關性,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能力和興趣,開展個性化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
1.鼓勵學生廣泛閱讀。鼓勵學生廣泛閱讀,比如一些外國的期刊、雜志、科幻等,這些讀物對于學生來說便于理解、吸收,同時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可以更好地了解第二文化及語言。了解一些外國的時事,從這個角度去了解外國的文化。文字是最能體現一個國家國情、生活習俗、文化變更的,閱讀大量的外國期刊可以更好了解外國,對目的語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2.重視本國的傳統文化。學習外國的語言,并了解到一定的外國文化,這不代表著我們要摒棄自己本國的傳統文化。學習外國的文化,我們可以推進本國文化的發展,找到不足與優越的地方。不足之處要加以改進,優越之處要繼續保持。認識到中國文化與外國文化的異同點,清楚的了解目的語的文化,有利于了解到一個整體大致的跨文化意識。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外語比賽。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英文朗誦比賽、英文口語比賽以及英語辯論賽等,觀看一些英語頻道節目,還可以與會目的語的人進行交流,在這里學生們可以看到他們在課本上學不到的原汁原味的目的語文化知識。如果總是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學習外國語言就會變得越來越枯燥,最終到底徹底失去興致,這對于語言教學來說是最大的障礙。
文化與語言本來就是兩個密不可分的東西,語言來源于文化,但文化又反過來制約著語言。但是兩者又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在語言教學中,如果有目的地滲透一些文化在里面,同時具有文化與語言,學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同時學到文化與語言。語言教學本來就是一個枯燥的過程,如果在里面加入文化,從而讓別人更深入地了解語言。通過語言對應的文化之間的比較,更系統地明白兩者之間的差異,這對于語言教學來說會有很大的幫助。
[1]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1.
[2]陳申.語言文化教學策略研究[M].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1,4.
[3]宋桂月.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戚雨村.語言文化對比[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The function of cultural infiltra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
Wang Jin-jun
(Shandong Foreign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Qingdao Shandong,266100, China)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culture is the concrete expression of language, the two complement each other. Language contains the culture, culture contains language. To truly master the language, only the specific understanding of culture in language. Old time missionary to its national social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will also transform into other countries. So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ulture and language, combined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cross cultural awareness,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measures of cultural penetra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the reference value for language teaching.
cultural infiltration; language teaching;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G718.5
A
1000-9795(2014)02-0235-01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3-12-15
王進軍(1971-),男,山東青島人,漢族,副教授,從事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