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丹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浙江杭州 310018)
音樂療法輔助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陳丹丹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浙江杭州 310018)
音樂在心理素質教育的協(xié)同過程中,對構建大學生的健康心理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科學技術和生產(chǎn)力飛速發(fā)展今天,社會分工專門化和職業(yè)化,使得感性的一面受到壓抑,而理性的一面卻得到了超前的發(fā)展。人們渴望從“工作機器”中解放出來,追求一種有助于感性和理性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群體及個人關系保持和諧的精神生活,這就需要音樂給予最積極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文章從大學生心理實際面臨的問題出發(fā),通過實驗研究出一系列相對簡單的應用模式,以實現(xiàn)音樂療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作用。
音樂療法;心理健康
早在古時的中國人就已經(jīng)意識到音樂對心理健康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認為音樂、歌舞舒體悅心,流通氣血,宣導經(jīng)絡,與藥物一樣,對人體具有調(diào)治之功,《史記.樂書》云:“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流通精神而正心也”;晉代阮籍在《樂論》中這樣說“天下無樂,而欲陰陽調(diào)和、災害不生,亦矣難矣。樂者,使人精神平和,衰氣不入。”從古籍記載中可明顯看出,古人都認為,音樂是使人精神平和,身體康健的重要保證。除此之外,音樂還具有社會教育作用,“聲音之道,與政通矣”意思就是音樂對社會能起反作用,關系到社會的治亂、國家的興亡。因而,音樂是社會教育的工具,可以安定社會,使國家大治。無論是中國古代歷代皇朝用音樂來輔助治國,還是西方國家用宗教音樂來籠絡眾人,音樂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無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面對當今大學生,我們更可以清楚地意識到,音樂對于年輕一代更是無處不在的,用音樂來達到教化、凈化的作用將是未來大學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
大學時代是意識、品質、心理逐漸形成并趨于成熟的關鍵時期。隨著社會轉型的加速,大學生作為特殊的青年群體開始暴露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若不及時調(diào)節(jié)和疏導,就會轉化為心理障礙或更為嚴重的精神疾病。當今社會,心理問題和精神疾病已經(jīng)成為了年輕一代自我發(fā)展的主要障礙之一。
1.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在當今的大學校園,學生朝氣蓬勃、充滿想象力和競爭力,給人一種年輕、向上的力量。大學生處在人生的第二次“斷乳期”,他們有了完全自我發(fā)展和定義的空間,脫離了高中時期老師束縛式的管理模式,來到相對自由自主的大學生活,在心理和生理層面都會發(fā)生不小的變化,很多學生會產(chǎn)生不適應的消極心理。這一時期,大學生開始形成最后影響一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但社會上的新觀念、中西文化的沖撞以及許多臨時的變化都會讓他們感到迷茫,難以適應。此外,也不乏存在一些神經(jīng)抑郁、交流困難的學生,甚至有一些學生不同程度的患有心理障礙。隨著年齡的增長,部分學生開始有了結交異性朋友的想法,但也會有失敗的體驗,有的學生一笑而過,有的則會陷入自卑甚至做出傷害性舉動。他們離開父母獨自生活,種種的不習慣讓他們產(chǎn)生各類情緒反應甚至心理障礙,而很多學生則不知道如何宣泄,甚至意識不到自己的心理問題。據(jù)教育部一些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在校大學生中超過百分之二十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心理健康已經(jīng)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2.大學生心理層面若干問題及原因探索
目前我國教育關注的是學生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忽視心靈的成長,從而容易導致學生在競爭壓力面前喪失信心,產(chǎn)生消極情緒甚至厭世的心態(tài)。近年來,此類由于心理問題引發(fā)的案件更是屢屢出現(xiàn)在我們視線當中,從云南大學的馬加爵案件,到機場傷害母親事件,再到最近上海中山大學黃洋被毒身亡事件,此類頻發(fā)的大學生矛盾和一些傷害事件,均體現(xiàn)了學生心里承受能力的脆弱。筆者在對部分大學生作心理咨詢和音樂治療過程中,也清晰體會到他們內(nèi)心的迷茫和壓抑感。總結起來,目前他們的主要心理壓力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
①家庭教育溺愛引發(fā)抗壓差;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然而年輕的80后、90后的孩子們,往往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從小就集萬千寵愛與一身,驕縱、自我是他們的通病,他們的生活軌道相對順利,鮮有失敗經(jīng)歷,因此走入大學,開始獨立生活后,來自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壓力隨之而來,帶來的挫敗感讓他們無力反抗。
②人際交往能力弱引發(fā)抑郁、自卑;當代大學生在入學之前大都沉浸在升學、考試的模式之中,與社會甚至同學的交往大都局限于學習交流,來到大學之后逐漸接觸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一些學生開始顯現(xiàn)出不合群,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還有一些學生由于家庭貧困,來到大學后顯現(xiàn)出自卑、焦慮的情緒。
③戀愛觀偏離引發(fā)輕生或暴力傾向;在大學校園,戀愛已經(jīng)成為繼學習、打工之外最普遍的學生現(xiàn)象,但是由于大部分學生來到大學都是初次戀愛,對待問題時容易走極端,近期,一些學生由于失戀而頻發(fā)的自殺事件,已經(jīng)給人們敲響了警鐘。
④就業(yè)形勢嚴峻引發(fā)心理焦慮;2013年被稱為史上就業(yè)最難年,學生所面臨的就業(yè)壓力逐年遞增,很多學生由于無法找到工作而引發(fā)焦慮、抑郁等精神疾病。
⑤特殊心理疾病。大學校園也不乏一些存在心里疾病的學生,常見的為抑郁、強迫癥、焦慮和恐懼癥等。
目前解決學生問題主要是通過心理咨詢,由語言糾正頭腦整理的混亂觀念以達到改變情緒的目的,然而這種方式能做到“曉之以理”,卻無法做到“動之以情”。 枯燥的心理咨詢解答甚至容易引起學生的急躁和逆反。而音樂本身就是情感、情緒的產(chǎn)物,是作曲家對外部世界內(nèi)心感受的一種直接表達,也是學生在大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孟子曾說: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音樂是心靈的語言,容易產(chǎn)生共鳴,是治療“心病”的良藥。這種音樂的表達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上必然可以產(chǎn)生重要輔助作用。
1.音樂療法的實現(xiàn)機制
音樂治療宏觀上看,似乎是一種虛幻的東西,但事實上,音樂所具有的各個要素,卻決定著其對人體的生理所能產(chǎn)生的決定影響。
①音樂旋律是音樂的基礎,是音樂的靈魂所在,旋律中具有一定特性的部分稱之為主題,而主題所具有的不同樂思則是聽者最直接的情緒體驗。
②節(jié)奏是音樂的骨架,也是音樂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而音樂節(jié)奏可以引起人體組織細胞的和諧共振,祈禱一種微妙的細胞按摩功能,有助于消除一些不良的心理反應和生理反應。
③和聲也是音樂中表現(xiàn)情感的必備要素,協(xié)和的和聲所演奏出的穩(wěn)定性和厚重感,能給人以優(yōu)雅、平穩(wěn)的感覺。
④速度是樂曲表達情緒的重要手段,它能和人的情感運動狀態(tài)產(chǎn)生同步,恰當?shù)囊魳匪俣瓤梢詼蚀_表達人的情感。
⑤每一首樂曲都有調(diào)式,它相當于樂曲的心臟,音樂引起的情緒隨調(diào)式而異。目前有不少人總結了幾大調(diào)的主要色彩,C調(diào)平靜緩和,D調(diào)崇尚熱烈,E調(diào)安定寧靜,F(xiàn)調(diào)灑脫無束,G調(diào)輕巧浮躁,A調(diào)高昂有力,B調(diào)無助哀怨等等。我們可以根據(jù)需要選擇不同的調(diào)式。
2.音樂療法對大學生心理調(diào)適的應用性研究
對于沒有接觸過真正意義上的音樂欣賞的學生,他們的音樂局限與流行音樂或者一些輕音樂,盡管在欣賞的過程中,他們會產(chǎn)生某種共鳴或情緒,但個人內(nèi)心卻并不清楚這種情緒變化的來由。因此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實驗,來指導學生初步了解音樂的情緒作用。
實驗1,畫圖實驗,準備白紙,選擇節(jié)奏不同、情緒不同的樂曲至少6首,讓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就每一首樂曲畫出自己的體會或感受。根據(jù)學生的畫作,可以看出學生當時的基本心理狀態(tài)以及幫助學生學會音樂欣賞的視覺體會。
實驗2,情緒實驗,選取一首樂曲,嘗試想象不同的環(huán)境,以不同的心態(tài)來欣賞同一首樂曲,寫出或者說出不同的體會。
實驗3,記憶實驗,選取一首樂曲,讓學生回憶生氣時、高興時、失戀時的心境,在不同的心境下欣賞該曲目,寫出或者說出不同的內(nèi)心感受。
通過以上實驗,使學生從最基本的角度了解到音樂對于個人的積極意義。
大學生正處于心理轉型時期,音樂在其自我情感調(diào)整中起著重要作用。大學音樂教育定位大都限定于音樂的知識傳承和欣賞,對于音樂的心理調(diào)適功能,沒有加以重視和推廣。如何結合大學生身心特點,科學地解釋其機理,運用于實踐,使之成為可推廣應用的保健或者輔助手段,對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都有很好的研究和利用價值。
1.創(chuàng)建高校音樂輔助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從各項制度上給予高度重視,在音樂治療輔助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恰當?shù)囊?guī)章和監(jiān)督機制,規(guī)范音樂療法相關課程設置及設施建設。在音樂輔助過程中,利用即興演奏、表演與再創(chuàng)造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切身體會和感受音樂之美,引導學生分散注意力、解除壓力;利用音樂創(chuàng)作體驗和音樂聆聽體驗,聆聽一些溫馨甜蜜的樂曲,比如《婚禮進行曲》,《小夜曲》等,讓患者體會到生活的幸福與美好,消除焦慮的情緒,釋放內(nèi)心的壓抑,以起到減壓的治療效果。
2.建立音樂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加大音樂輔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鼓勵學生多參與音樂療法的心理健康模式,定期舉辦各類交流和指導,讓學生欣賞接受這種輕松愉悅的心理健康體系。
3.開設實用性音樂分類網(wǎng)絡體系,將音樂所包含的情緒內(nèi)容進行分類,建設有相當規(guī)模的音樂網(wǎng)站,供學生自行欣賞,音樂網(wǎng)站定時更新,建立一個龐大音樂庫,供心理老師音樂治療和學生自我解壓。
4.開設音樂基礎及音樂療法的選修課,一方面幫助大學生初步了解音樂基礎知識及創(chuàng)作背景;另一方面也從心理健康角度出發(fā),在音樂欣賞、音樂類實踐操作等活動中引起情緒和行為發(fā)生變化。這種教育方式可以擺脫傳統(tǒng)意義上比較枯燥的課堂教學模式。
5.營造良好的校園音樂氛圍,建構音樂心理調(diào)適的多渠道。利用心理咨詢中心的音樂治療、校園音樂廣播、音樂講壇、校園文化活動、大學生藝術沙龍、音樂大師講座、音樂類社團等形式。
音樂類文化活動門類繁多,也容易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參與興趣。在不經(jīng)意間將音樂治療滲透當中,不失為營造良好的校園氣氛,提升學生心理素質的最佳途徑。音樂療法屬于心理療法之一,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利用即興演奏,表演與再創(chuàng)造,音樂創(chuàng)作體驗,音樂聆聽體驗等全身參與的音樂體驗,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美,體會美。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激發(fā)潛意識的發(fā)揮。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f assisted music therapy
Chen Dan-dan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China)
Music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n the collaborative process of mental quality education. Especially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day,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specialization and occupation, the emotional side is repressed, and rational side got ahead of the development. People desire to liberate from the "machine", the pursuit of spiritual life to help to the emotional and rational,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 to maintain harmonious, it needs to regulate the most positive music.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a series of relatively simple application mod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positive role of music therapy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usic therapy; mental health
G444
A
1000-9795(2014)02-0328-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1-03
陳丹丹(1983-),女,浙江上虞人,講師,從事音樂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