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笑巖
(寧夏大學 寧夏銀川 750021)
影響西部農村特崗教師職業認同的因素
——以寧夏為例
馬笑巖
(寧夏大學 寧夏銀川 750021)
筆者在對寧夏農村特崗教師職業認同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其職業認同感不高。本文從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和特崗教師本人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梳理出了影響寧夏農村特崗教師職業認同的原因.
農村特崗教師;職業認同;影響因素
1.社會支持和尊重程度不夠。在調查中,有90%的特崗教師是因為社會對教師職業的認可和尊重的原因而報考教師崗位,他們認為教師工作有很大的價值和意義,社會的支持和尊重使他們喜歡自己的職業,認同自己的職業。但是由于近期網絡、媒體等有關教師體罰、收取學生禮物的報道,尤其是在農村教師中出現的個別“丑惡”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家長、學生和社會對教師職業的支持。此外,有部分家長認為特崗教師剛畢業沒有教學經驗,不愿意把孩子放在特崗教師的班里,還有一些農村學生家長不重視的學習,抱著“無所謂”的態度。
2.“所學非所教”現象。在調查中,80%的特崗教師現在所教學科和大學所學專業不一致,就業崗位與報考志愿不一致。因此,在工作中他們就要“從頭開始”。
3.工資待遇問題。特崗教師的工資是由中央財政設立的專項資金支出。從2006年2012年,人均每年工作標準從1.5萬元提高到2.7萬元。在調查中,有31.9%的教師對自己的工作待遇很不滿意,只有10.3%的教師對自己的工作待遇滿意。只有個別學校給當班主任的特崗教師補貼每月160-200元不等的班主任津貼,大部分在特崗教師的3年聘用期內沒有其他收入,沒有“五險一金”的保障。和其他同事相比,他們的整體待遇偏低。
1. 特崗教師的工作壓力。在調查中,有85.6%的農村特崗教師周課時達到18—20節,有8.9%的周課時達到20節以上,有56.2%的農村特崗教師帶2門課,有12.8%的帶3門課,有45%的農村特崗教師既是科任教師,又擔任班主任工作。在寧夏,所有農村學?;緦嵭袑嵭袪I養午餐,班主任要監督學生用餐的情況、照顧學生文明用餐,這樣無形中延長了農村特崗教師的工作時間。另外,還有部分農村學校在低段實行包班教學制度,在訪談中,筆者了解到有20%的特崗教師承擔包班工作,周課時達30節左右。
2. 特崗教師的生活環境較差。據調查,有65%的農村特崗教師對自己的生存環境不滿意。一方面,特崗教師的生活條件比較差,有部分教師住在學校免費提供的宿舍里,也有部分教師租住在校外。另一方面,從對特崗教師的訪談來看,與外界聯絡的信號不暢通也是困惑他們的問題之一。
1. 特崗教師的擇業觀。在參與調查和訪談的教師中,有76%的之所以選擇特崗教師,主要是因為特崗教師招收名額多;“特崗計劃”招聘條件相對較低,沒有專業的限制,只要有教師資格證的都可報考;沒有找到其他滿意的工作;寧夏每年的特崗教師招聘考試時間比其他考試晚,在其他考試失敗后,別無選擇抱著先就業的心態,而選擇參加特崗教師的考試;面試相對公平等等。只有24%的師范專業畢業生是因為喜歡而選擇教師職業。特崗教師自身對這一職業的選擇就是被動、無奈的。
2.特崗教師自身對教師職業的認識不足。“特崗計劃”中招聘對象的主要條件是以高等師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可招少量應屆師范類專業專科畢業生。一般情況下,教師在其任職的前5年是他們工作經驗積累的重要時期。對特崗教師來說,3年服務期間的職業認同、經驗積累對其一生的專業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3. 人際關系影響到特崗教師的職業認同。第一,同事關系影響到特崗教師的職業認同。特崗教師在學校承擔很多的工作,而有部分學校的老教師工作清閑,這樣會造成老教師資源的浪費,也會造成特崗教師和老教師之間的矛盾。第二,師生關系也影響到特崗教師的職業認同。教師在工作中最主要的人際關系就是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促進教師對職業的熱愛,反之則相反。在參與調查和訪談的特崗教師中,有18.9%的對和學生的關系持滿意態度,有45%的對和學生的關系持不滿意態度。在寧夏農村,有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他們缺少父母的愛,對特崗教師的期望值較高。如果特崗教師的各方面工作和他們的期望值不相符,則會影響到他們對特崗教師的認可,從而影響到特崗教師的職業認同。
特崗教師的職業認同關系到他們的工作態度、專業發展,也關系到“特崗計劃”能夠順利實施并達到良好效果。因此,分析影響農村特崗教師職業認同的因素是非常有必要的。
[1] 鄭新蓉,杜亮,魏曼華等著.中國特崗教師藍皮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10)
[2] 張旭.特崗教師職業認同偏低的原因分析與改善對策—以滇、桂、黔石漠化片區A、G、L三縣為例[J].基礎教育研究,2013(09).
[3]宋廣文,魏淑華.影響教師職業認同的相關因素分析[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6(01).
Factors affecting the western rural special post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Take Ningxia for example
Ma Xiao-yan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21, China)
The author of Ningxia rural special post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the process of investigation, found that professional identity is not high. This article from the social environment, school environment and teachers in special post I analyzed three aspects, to tease out the effects of special post Ningxia rural teacher professional identity reasons.
special post of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professional identity; factors
G625
A
1000-9795(2014)010-000087-02
[責任編輯: 周 天]
馬笑巖(1980-),女,寧夏固原人,碩士研究生,寧夏大學教育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農村教師教育、英語教育基本理論等研究。
寧夏大學2013年社科基金項目“農村特崗教師職業認同的調查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K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