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強
(吉林警察學院 吉林長春 130117)
基于就業導向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趨向探討
張 強
(吉林警察學院 吉林長春 130117)
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就業導向”對高校英語教學的指導意義,接著從實施“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更新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以及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基于就業導向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趨向。
就業導向;英語教學;改革
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改革,高校的英語教學理念也發生了新的變化。總體來看,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經過多年的發展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從我國大學生的實際英語應用能力來看,高校英語教學方式還是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英語學習成績不錯,但是開口說英語的能力不強,導致了“學不能用”的現象等,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就是缺少實際訓練,所以,在新時期要以就業導向進行高校英語教學方面的改革。
“基于就業導向”就要求高等院校英語教育要以就業為方向,根據具體的就業要求來設置英語課程,根據就業的要求來組織英語教學。要有效的組織與實施英語教學過程,一個基本的前提就是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而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是要結合市場需求,對市場的信息有所了解,通過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來滿足社會對于英語人才的需求。所以,依照英語教育崗位需求的調查,高校英語教學就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具備扎實的英語語言知識和應用技能,這就要求高校英語教學以這個教學目標為基準,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運用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實現專業培養目標。
1.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使得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和體驗意識不夠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往往會涉及一些比較難懂詞匯,有的比較生澀,很多學生由于基礎知識不夠扎實,閱讀量較少,因此在遇到一些生僻單詞時往往不知道具體的意思,加上傳統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積極性的激發不夠,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只是按照教師的講解,對各種單詞、語法、句式等進行學習,沒有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最終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
2.課外活動的開展不夠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隨著近年來素質教育的不斷拓展,在教育過程中加強課外活動的拓展,是很多高校院校在教育過程中實施的一個重要措施。但是當前很多高校院校在教育過程中,對課外活動的拓展比較少,往往注重一些實踐理論課程的教育,缺乏一些生動形象的課外活動,一般都是進行課堂教育,而且是傳統的教育模式,學生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地位,最終導致學生對英語的學習過程中興趣不高。
3.學生的英文文化意識不足,對英語學習的認識不到位
隨著近年來國際交流變得越來越頻繁,英語教學也變得越來越普遍,英語是一種針對學生的工作以及生活實踐產生的語言,在教學過程中受到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高校學生的綜合能力是評判一個人的工作能力的重要參數,在未來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與其他國家之間進行交流和結合的機會越來越多,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需要采取不同交際手段,為了提高交際成功率,需要對對方的文化背景進行了解和掌握。但是當前很多高校英語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的教育力度不夠,使得很多學生的英文文化意識不強烈,因此不能對西方文化進行深刻的體驗,最終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效率不高的問題。
4.高校英語師資力量隊伍有待完善
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引導,在學習過程中,加強教師能力素養培養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高校英語教師隊伍當前還有待壯大和充實,由于當前社會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加強教師隊伍的完善,需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訓。當前很多高校的英語教師都偏向于理論型教師,對學生進行語法、單詞等方面的教育程度相對重于進行實踐教育的程度。
1.實施“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
所謂“學以致用”不只是強調語言的使用,主要是綜合運用語言的知識與技能;不是為了考試而應用,主要是為了實際的需要而應用;也不一定是立刻使用,可以是為了以后的持續發展而用。基于就業導向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要堅持“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突出培養英語這門語言的運用能力以及核心語言能力,減少“考試型”以及“學術型”教學,避免過早的顯露職業化英語的傾向。在進行英語教學時候,可以使用比較真實、地道的英語語言材料,還有人文性與實用性結合的語言材料,不但要注重語言的基礎知識,還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多方面的語言技能,加強學生綜合語言方面的應用能力。此外,要采用輸入與輸出結合的教學方式,綜合理解與表達,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讓學生在知識分享與經驗討論、探究發現等學習活動中理解和運用英語。加強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的運用,也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加強高校教育的關鍵,因此從學校的角度出發,需要加強英語教育的意識,首先應該將英語文學課程提升到英語專業學生的課程的重要地位上,將英語文學課程安排成為英語專業的必修課程,給英語文學課程更多的時間,合理地安排英語文學課程與其他英語課程之間的關系,并且給英語課程安排更多的實踐時間,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可以獲得更多的提升。
2.更新傳統英語教學模式
傳統英語教學主要是“粉筆+黑板+聽力”的模式,這種單一枯燥的模式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產生了一定的限制。新時期,要積極適應新時期高校人才的培養需求,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讓高校英語教學從培養目標到方式都有一個轉變。隨著教學目標的調整,要建立與之適應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高校英語教學要注重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在有限課時的前提下,傳授給學生移動的基礎知識,還要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教師要采用新型教學模式,積極推進教學改革。第一個方面,在教學中要不斷發揮學生的潛能,語言學習是不是能夠取得成功,主要在于學習人員是不是充分的發揮了主觀能動性。教師可以通過討論、交流以及啟發等教學實踐方式來培養高校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第二個方面,教師可以跟學生進行角色互換,從而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注重啟發式、引導式的交流,為學生留下足夠的語言實踐與訓練的時間。總之,英語教學方式要多樣化,盡可能的多練習,減少灌輸式教學,真正的把英語教學過程變成應用能力培養的實踐過程。第三,在高校英語的教育過程中,需要加強跨文化意識的培養。跨文化意識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由于英語主要是作為一種交際語言在使用,尤其是隨著當前國際交流越來越多,對學生的英語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對于高校學校的學生而言,加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各個西方的文化的體驗,有助于提高其跨文化意識,從而提高英語學習能力。
3.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基于就業導向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實施者是教師,要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培養教師熱愛高校英語教學的觀念,加強高校英語教師的培訓工作,讓教師具備比較強的語言功底,還要有比較強的語言交際能力。與此同時,還要積極培養雙師型教師,鼓勵教師能夠一專多能,對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進行調整,從而適應新時期的要求。此外,教師在提高自身業務能力的同時還要掌握比較先進的教學方式,可以輔助多媒體教學,增加英語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因此在高校英語教學過程中,需要對英語教學人員進行培訓,使得他們可以深入到企業或者社會中,參加更多的實踐,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在英語教師的招募過程中,要對教師的能力素養進行全方位的考核,不僅要招募理論性較強的教師,還應該要招募實踐性較強的教師,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根據社會的需求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而不僅僅是理論型人才。
4.加強教育過程中的趣味性的提升
在教學過程中加強教學趣味性的提升,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關鍵,也是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關鍵。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在教學過程中加強改革,而是加強課外教學的力度。第一,在教學過程中開展特色的游戲。高校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強對教育游戲的運用,以提高課題的樂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運用教育游戲進行教學時應該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性格、興趣、情感等多方面的因素,高校生具有不同的個性,在教學中應該要選擇一些有特色的游戲進行教學。不僅能夠使得學生在游戲中獲得更多的經歷,還有助于使得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尤其是在高校英語教學過程中,應該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動機,使得學生表現出自己的真實情感。比如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在課堂開始之前利用一些英語對話進行表演,加深學生對英語對話之間的場景的了解,從而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第二,加強課外活動教學的力度。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種重要的補充,單純地依靠課堂教學的有限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教育,很難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應該要加強課外活動的拓展,加強課外活動的拓展,還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在課外活動中發現更多的樂趣。當前,各個行業對于英語人才的要求不只是停留在簡單的聽說寫這幾個方面,在很多場合,還需要運用英語口語進行交際,這是就業的基本要求。所以,要積極建立英語第二課堂,加強校內外英語實踐,為英語練習提供平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英語的實用性。比如可以在課后舉辦一些音樂欣賞會、讀書會等,也可以模擬職場英語的場景,可以開展一些英語角、英語沙龍等活動,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歌劇比賽以及英語角等方式,還可以組織英語聽力、英語技能大賽等,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得學生在實際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英語應用能力,能夠在交流和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英語知識的內涵,從而提高自己的讀寫譯以及視聽說的能力。在課外活動中加強學生的體驗,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要讓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課外活動中來,因此要積極發揮學生的主動作用,而不是在學習過程中被動地學習,因此所開展的課外活動應該要生動有趣,要做到寓教于樂,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樂趣,同時可以在游戲和放松的過程中學到知識。
綜上所述,現階段社會需要的是職業性比較強和綜合素質比較高的復合型人才,高校教育的一個重要培養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所以,高校英語教學改革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通過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的改革,加強校內外英語實踐,提高英語教學的實用性,從而為英語綜合人才的培養保駕護航。
[1]李思陽.探索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2(12).
[2]宋莉.跨文化交際法中國英語教學模式探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04).
[3]孔慶炎,劉鴻章.高校實用英語教學改革的認識與實踐[J].中國大學英語教學,2013(4).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Zhang Qiang
(Jilin Police Academy, Changchun Jilin, 130117, China)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based on the employment guide" for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n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knowledge", update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mode and strengthening the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and so on, then present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employment guidanc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H315
A
1000-9795(2014)010-000098-02
[責任編輯: 周 天]
張 強(1979-),男,吉林省通化市人,研究方向 :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