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啟
(吉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 吉林四平 136000)
共有媒介環境下網絡編輯素養探析
王昭啟
(吉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 吉林四平 136000)
共有媒介的形成是互聯網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共有媒介使得傳統當中的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的分界不再清晰,公共領域逐漸突入私人領域,私人領域也滲透進公共領域。這就對網絡編輯的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網絡編輯在這種環境下需要轉變編輯的觀念同時改變和加強某些編輯素養,以適應新的環境。
共有媒介;網絡編輯;素養探析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傳播者與受傳者的身份界限變得日益模糊,人們在網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聯系自由權利,這種聯系既包括和同身份地位的個體的平行互動,也包括和機構等上級機構的縱向聯系。
隨著互聯網的深入發展,內容在多個媒體上流動,在多個平臺上合作開發,而媒介內容的生產、流動十分依賴于消費者的共同參與。
我們把各種基于數字技術、集制作者/銷售者/消費者與一體、消解了傳統媒介的中介功能的媒介系統稱為“共有媒體”,它具有超文本、多媒體、互動性等特點。Web2.0是互聯網的一次理念和體系的升級,普通的消費者成為互聯網的主人,通過發掘個人的主動性,極大解放了消費者的創作和創新的潛能。共有媒介就是在這個前提下提出的。“共有媒介”就是指從普通消費者的角度對互聯網媒介的定義,從以前的單向媒介交流形式轉化為個人的多項交流形式,信息不在被灌輸給個人,而是被個人選擇出來,乃至被創造出來。共有媒介對我們的傳媒環境帶來哪些變化?有如下幾種:
1.共有媒介對以往的公私領域進行重新劃分
在網絡社會我們比以往更劇烈的進行著兩個相互平行的社會過程:公共領域的私人化和私人領域的公共化。鮑曼說,公共領域的復蘇與公民權的恢復是聯系在一起的。共有媒介在這個過程中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使得過程得以成立。
在共有領域的私人化過程中,由于來自他人的社會壓力的減弱,使得個人比以往更加具有自由,這種精神上和物質上的自由促使個人的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共有領域的私人化促使了更多的創新和有有意的變化。同時個人也從傳統的群體交往中解放出來,比如個人很容易通過共有媒介從傳統的地域和家庭中獨立出來,這樣個人的欲望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實現,促使人們開始嶄新的生活,從而推動了整個人類的自由。再者,在共有菱悅的私人化過程中,各種亞文化圈逐漸形成,“自己活,他人也活”成為信條。
在公共媒介的環境下,與共有領域私人化相平行的是另外一個相反的進程,即私人領域的公共化進程。阿倫特曾說,如果有些東西需要隱藏起來,那么同樣另一些東西就要展示給公眾。在現代網絡環境下,個人越來越希望贏得他人的注意力,渴望吸引他人的關注,就像我們常說的希望其他人給自己“點個贊”。因為網絡時代,信息泛濫公眾沒有時間和精力在浩如煙海的信息海洋中去挑揀自己需要的信息,公眾期待自己預期的信息,就像預期某種商品品牌一樣。現在越來越多的真人秀,從早期的《超級女聲》到《中國好聲音》乃至現在大熱的《爸爸去哪兒了》都是這種社會趨勢的體現。正如沃霍爾說的“每個人都能當十五分鐘的世界名人”。真人秀的本質永遠不會變,觀看勝于交談,觀眾喜歡別人隱私暴露的那個瞬間,或者感動,或者同情,或者同情,或者敬佩,但這些僅僅是一種情感沖動,行動永遠也不可能。《超級減肥王》激勵了多少安坐在沙發上吃薯片喝可樂的胖子,他們真的被感動、被激勵,但感動的只有心情而不是雙腿。真人秀節目實際上讓隱私走入公共視野,觀看取代了交談和交往,但這種隱私的暴露是自愿的。
可見在共有媒介環境下,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出現了混淆與交叉。
2.共有媒介的個人性與公共性
共有媒介在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的構建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人們在共有媒介中發表的私人意見也具有公共領域的含義。
使用與滿足理論告訴我們,個人主動尋找媒介,媒介的使用由使用者的目標導向的,個人使用媒介僅僅只是為了滿足各自的需求。以博客為例,博客的作者首先被博客的獨特所吸引,博客的報道更加具有主觀性但是博客能做到傳統媒體做不到的事情。閱讀博客的受眾也并不回避傳統媒體的信息,但已經對傳統媒體的報道方式充滿怨言,博客在這里充當了傳統媒體的替代物。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博客不可能取代傳統媒體,就像新浪博客不能取代新華社一樣。博客依附于傳統所提供的信息,傳統媒體的記者和編輯也越來越多在博客中選擇故事和觀點。
從博客中我們可以看到,博客具有公共和私人的雙重特質,從個人角度觀察,隱私被逐漸曝光,變為公共事件。公共事件也被博客所評論、批評。
可見,在網絡環境下,個人與公共之間的區分和融合將會是一個動態的、辯證的過程。李普曼說過,每個人的行為依據都不是直接而確鑿的知識,而是他自己制作的或者別人給他的圖像。傳統媒體為個人提供了關于整個世界的圖像,共有媒介相反,它把個人頭腦中的世界傳播給公眾。
共有媒介帶來的變化,要求網絡編輯不僅僅是對網絡上的信息進行采編的簡單過程。共有媒介對網絡編輯的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網路編輯理念的革新
從信息傳播者向信息經營者轉變。在公共媒介環境中,每個個體都是信息的提供者和傳播者,這樣就造久了海量信息的出現,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發展,各種個人化信息更是層出不窮。公眾面對這樣的信息量不可能也沒有精力對所有信息進行處理和甄別。所以網絡編輯的任務就是在海量的信息中,利用自己的專業性為公眾提供專業的、精確的服務,從信息的占有者、傳播者轉變為信息的服務者、經營者。
從一般信息提供者向個性化信息提供者轉變。在公共媒介環境下由于個人的需求不同,同時個人的需求都希望得到最大化的滿足。網絡編輯的基本職能即策劃、編輯、修改、發布都沒有發生改變,但是網絡編輯的重心卻發生了轉移。網絡編輯的你工作重心轉移為個性化的受眾提供他們想要的信息。如現在網站信息推送服務。
從整合信息向整合用戶轉變。傳統的輯的工作重點主要集中對各種信息的梳理和加工,以便于一般大眾的獲取。隨著共有媒介的發展和出現,網絡編輯的工作重點轉移到對個性化的用戶進行研究,發現用戶的偏好,這樣推送的信息才能更加得到受眾的歡迎,同時獲得更大的用戶價值,如一個Facebook用戶的價值高達140美元左右。這種價值的體現就是對公眾提供專業個性化的信息。
2.網絡編輯素養的要求同時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小見大,善于運用政策法規,迅速判斷出事件的新聞價值和所具有的風險,規避沒有必要的麻煩和負面影響。
網絡編輯應具有高度的政治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在公共媒介環境下,個性化的信息層出不窮,個性化的表達齊奇百怪,網絡謠言和網絡炒作泛濫。這樣就要求網絡編輯需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意識,加強對信息的甄別。同時具有高尚的審美情趣把真善美的信息提供給受眾。進而提高受眾的政治意識和道德境界。
網路編輯應提高新媒介技術的應用能力。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使各種新技術和新設備的出現成為常態,這也對網絡編輯的新技術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挑戰。因此對于網絡編輯來說,學習和掌握各種新的網絡技術能為信息的搜集和利用帶來很大方便。比如對微博和微信的熟練使用繼而加以利用就能讓更多的受眾變為新聞信息的提供者和免費的記者。
網絡編輯應具有敏捷的反應和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共有媒介環境下,突發事件紛至沓來,這就要求網絡編輯的反應必須迅捷,
共有媒介帶來的變化要求網絡編輯必須改變傳統的編輯觀念和編輯方式,迅速適應共有媒介環境的要求,以滿足廣大受眾的個性化信息需求,同時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1]賀一鵬.微博時代,生產性受眾的能動與被動[J].新聞世界,2012.
[2]張紅軍,王瑞.微博:“沉默”受眾的演講臺:微博帶來的受傳角色變化及相關問題[J].新聞知識,2011.
[3][加]麥克盧漢,著.何道寬,譯.理解媒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4][英]凱麗·巴查爾格特.媒介素養與媒介[J].現代傳播,2005(2).
Shared network media environment editing quality analysis
Wang Zhao-qi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Media, Siping Jilin, 136000, China)
Shared medium as the form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net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degree, there are media made of public sphere and private sphere of the traditional dividing line is no longer clear, public domain gradually into the private sector, the private sector also penetrate into the public domain. This accomplishment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web editor, network editor should be changed in this environment the concept of change and strengthen at the same time some editor attainment, to adapt to the new environment.
shared media; the network editor; quality analysis
D262.3
A
1000-9795(2014)010-000165-02
[責任編輯: 鮑 雨]
王昭啟(1982-),男,陜西西安人,吉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編輯出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