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芳
(湖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 湖南株洲 412007)
研究性學習引入大學英語精讀情境教學模式的實證研究
周慧芳
(湖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 湖南株洲 412007)
通過對研究性學習及其特點的論述,首先提出了一套基于情境的大學英語精讀研究性教學模式,其基本框架為:情境設置—問題提出—建構與交流——反思與總結,然后通過實例演示該教學模式的基本操作,最后通過實驗說明該教學模式的實際效果。
研究性學習;大學英語;精讀情境;教學模式;實驗
研究性學習起源于20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在做中學”和“問題教學法”理論,“研究性學習”作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一種嘗試,是從上海開始的,2000年,教育部將研究性課題、研究性學習列入我國普通高中新課程計劃,而在高校本科教育層次上,我國政府曾先后三次( 1999, 2005, 2007) 以文件形式強調開展研究性教學的重要性。[1]研究性學習逐漸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關注的基本問題之一。
關于研究性學習的內涵,廣義的理解是指一種學習的理念、策略、基本思想及方法論,就是通常人們談論的 “研究性學習”方式;狹義的理解則是指“研究性學習”課程。從學習方式的角度來看,“研究性學習指的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所以又稱之為“主題研究學習。”[2]
研究性學習充分體現了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大眾化高等教育迅速發展的今天,作為大學教師,我們要積極更新觀念,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增強合作意識,提高綜合技能,使學生在不同的層次上不斷完善、不斷發展,更好地成為社會需要的實用型人才。
英語研究性學習是指把研究性學習理念應用于英語學科的、與傳統的接受性學習相對應的新型學習方式,學生在語言實踐過程中或教師創設的情景中,主動地運用英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在研究和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取新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3]
情境教學中的事件及問題是學生要完成的“真實性任務”,是教師和學生思想集中的焦點。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外語環境,針對學習內容設計出具有思考價值和啟發意義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去嘗試解決,使學生仿佛進入真實的境地,激發聯想思維,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或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在新舊知識間建立起聯系,并賦予新知識某種意義。基于此,我們認為大學英語精讀研究性情境教學模式一般應包含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1.立足項目,創設情境。以項目為依托,創設一定的情境,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
2.選定課題,規劃方案。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自由組合成不同的學習小組,選擇出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性事件或問題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各小組成員針對自己的研究主題,設計切實可行的研究方案。
3.小組合作,展示成果。小組成員首先就各自承擔的任務寫出個人研究報告,內容涉及自己在本項目學習中承擔的任務、完成情況、個人自評等;然后通過討論、交流,以及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展示研究結果,如調查報告、PowerPoint、網頁、戲劇表演、辯論等。[4]
根據以上論述,我們設計了一套基于大學英語精讀課本的情境教學模式:情境設置問題提出建構與交流反思與總結。
大學英語精讀課本中的課文都是圍繞某個主題而編排的,因此對于我們老師來說就某個具體的主題設計一些情境應該是不難的,而且在操作上也是可行的。比如說,一家大公司的招聘面試過程,一個成功的例子和一個不成功的例子。之后要求學生找出以上兩個例子中成功和失敗的原因。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情境設計。第二步就是提出問題布置任務了,在這一階段,老師通過放映幻燈片的形式或者以投影的形式)把以下幾個招聘廣告寫到黑板上:1> Babysitter 2> Private Chinese Tutor 3> Part-time work 4> Cashier Bilingual in English& Chinese。老師根據學生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組合,把全班分成若干組,每組中自己選定哪些人充當招聘人,哪些人充當求職者,之后要求學生表演出他們感興趣的工作面試經過。最后,要求兩到三組同學在課堂上表演出他們的經過,其他同學評出他們的表演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還有哪些值得改進的地方,總結出面試的時候應該做的和不應該做的事情,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反思和總結。經歷了一個真實情境的模擬和自主探究后,學生們的基礎知識得到了強化和運用,交際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同時他們在以后面對現實真實生活中類似的情境時就會做得游刃有余。
為了證實該教學模式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我們設計了為期一學期的實驗研究方案及實驗結果分析,同時對受試進行了訪談。
1.實驗設計。實驗研究選取被試對象, 分為實驗班級和控制班, 由同一名老師擔任兩個自然班級的教學工作;為了使實驗不受“霍桑效應”[5]的影響,我們事先不告訴實驗班級的學生我們在對他們進行實驗,只是在實驗班級開展研究性情境教學模式的教學,在控制班進行常規性教學。實驗測量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主要包括實驗期間對兩個班進行兩次小測,期末的口語測試和任課教師給出的平時成績,各部分的比例為(50%,30%,20%)。實驗前對兩個班級進行前測,學期末通過后測(期末考試)考察實驗班級和控制班級的學習效果,前測和后測終結性評估試卷以及兩次小測的題型、題量和考試難度由有經驗的老師統一命題,之后比較兩個班級前后測的成績的差異,為了使實驗保持較高的效度,實驗前測和后測以及兩次小測都使用同一人進行評分; 同時通過訪談的形式了解實驗班級的學生對研究性情境教學模式的評價。
2. 實驗程序說明及結果分析。實驗從2011年2月開始至2011年7月結束, 歷時一個學期。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注意收集學生的兩次小測成績(兩次小測分別在3月底和5月底進行)、平時成績以及口語測試成績,在學期末收集學生的期末終結性評估試卷成績,同時通過學生訪談的形式收集受試學生對研究性學習情境教學模式的情況和教師教學的滿意度的意見和評價。
經過一個學期的研究性教學模式的教學,實驗班級和控制班級的后測成績呈現顯著性差異,驗班級的平均分比控制班的平均分高出5.4分;實驗班級和控制班級的形成性評估成績也呈現顯著性差異,實驗班級的平均分比控制班的平均分高出5. 7分,即實驗班和控制班的成績平均得分存在顯著差異,實驗班級的成績比控制班級的成績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實驗班級的后測成績比前測成績提高6. 5分,實驗前后有顯著提高。
研究性學習重在學習過程而非研究的成果;重在知識技能的運用而非掌握知識的數量;重在親自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獲得感悟和體驗,而非一般地接受別人傳授的經驗。研究性學習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實現學生的研究性學習,需要有研究型的教師以研究型課程為載體,引導和培養學生研究性意識,在項目教學中以問題為導向,通過恰當形式的訓練過程,達到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意識和創新精神,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研究的能力,促成其研究性學習行為。研究性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既發揮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又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兩者的有效結合達到了教師教有所成、學生學有所得的教學效果,使教與學的兩個積極性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1]嚴啟英.關注高校研究性教學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J].高教論壇,2009(03):73-74.
[2]胡興宏.關于學校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構想[J].上海教育科研,2000(01):6-8.
[3]張兼中.英語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模式[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4(03):23.
[4]許洪順.研究性學習對教學的挑戰與應對措施[J].雁北師范學院學報,2003(03):50-51.
[5]文秋芳,等.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105.
An empirical study of research study into the teaching mode of university English situation
Zhou Hui-f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7, China)
After expounding the main idea and features of the research learning,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innovative mode of the college English(intensive reading) teaching based on the specific situation, the frame of this teaching mode is: situation setting—problem proposing—constructing and communicating—reflecting and summarizing; then it shows the basic operation of the mode through an example; at last it states the actual effect of the mode through an experiment and its results analysis.
research learning; college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situational teaching mode; experiment
H31
A
1000-9795(2014)02-0391-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1-03
周慧芳(1973-),女,湖南湘潭人,講師,從事二語習得方向的研究。
湖南省教育廳2011年教育改革立項項目:《過程取向的多媒體網絡輔助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研究與實踐》立項編號:2011JG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