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萍 杜慶平 鄧 峰 沈新華
(揚州市職業大學 江蘇揚州 225009)
基于職業核心能力的新型農民培訓工作初探
——以揚州市職業大學農民培訓工作為例
劉 萍 杜慶平 鄧 峰 沈新華
(揚州市職業大學 江蘇揚州 225009)
本文以揚州市職業大學農民培訓工作為例,從新型農民內涵與要求出發,將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滲透在新型農民培訓各個環節中,初步從參與培訓的師資要求、培訓目標制定、培訓內容與方法、校企合作培養、質量保障與管理體系的建立等方面探討了創新新型農民培訓的新思路。
職業核心能力;新型農民;培訓
當前,國家通過各種途徑逐年加大新型農民培訓力度與資金投入。新型農民培訓的主要推動力量是科技院所、地方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部門等。我院涉及的農民培訓工作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以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培訓的“陽光工程”項目;二是以江蘇省掛縣強農工程、三新工程、農村實用技術講師團為載體的農業技術培訓;三是農民的學歷培訓和非學歷培養。
近年來,我校在公共課程、專業課程體系中、第二課堂等方面不斷引入人社部與教育部提出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理念,通過開發滲透職業核心能力的課程體系、標準、教材等不斷深化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水平與效果。在農民培訓中,以農業技能培養為基礎,引入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方法,通過行動導向教學法、“OTPAE”五步訓練法、過程、業績考核法,以及效果檢測法等教學方法將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滲透在農民培訓中,提高農民培訓的水平與效果,并形成了我校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的特色。現總結如下:
農民培訓的對象來自農村,大多為農民,其年齡范圍大,接受能力,知識基礎相對薄弱,水平也參差不齊;另一方面,其接受的培訓相對簡單,不同于高校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系統性與復雜性。參與培訓的教師不僅要教授給培訓對象專業知識,更要注重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教學理念的滲透,變過去簡單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邊教學活動改為以培訓對象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強調指導教學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雙向活動。同時,在教學內容編排、教學方法中滲透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有效方法,因材施教,以適應新型農民培養的要求。因此,對參與培訓的教師要求首先要認識并理解培訓對象的特點;其次,參與培訓的老師除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外,還要熟悉培訓對象當地農村、農業發展情況,以及要了解當前農民培訓的相關國家政策、法規、與新型農民的要求;再三,要取得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開展的職業核心能力培訓師與測評師的資格考試,以掌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學習目標是教學活動中師生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和標準,是教學評價的依據。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和提高培訓對象農業技術與職業核心能力,首先要在學習目標上體現對培訓對象的知識技能、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有關要求,將有關的知識、技能,職業核心能力的要求細化為一系列的學習目標明確體現在教學文件中,使專業技術能力與職業核心能力的學習目標既相互聯系又各成體系,把專業技術能力與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培訓對象的專業技能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滲透于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
首先,進行培訓內容的調整。在原有以農業實用技術為主體的培訓內容上,根據新型農民的要求,增加農業政策講解、農業產業化發展思路與發展方向、“三品一標”產品認證、農產品營銷、新型農村合作組織等內容。
其次,培訓方法上,通過以下三個方面達到目標。
(一)改革教學組織形式,開展小組團隊教學
團隊合作教學方式是培養綜合能力的有效教學組織形式,也是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常用的方法之一。培訓過程中,按照培訓對象認知、情感、能力、年齡等不同水平,將培訓對象較為均勻地分成各學習小組,對各小組團隊成員的角色進行分工,在傳授農業新技能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溝通交流、獲取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對不同的學習任務,團隊成員的角色可以采取輪換的方式,使每個成員的各種能力均得以有效的發展。
(二)以項目為載體,實施職業活動導向教學模式
職業活動導向教學模式是以能力為本位,以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標準為依據,以職業活動的要求為教學內容,運用行為導向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并靈活運用“OTPAE”五步訓練法、過程、業績考核法,以及效果檢測法等教學方法,培養具有綜合職業素質的新型農民的教學形式。通過以職業活動項目為載體,任務驅動的學習實踐過程,開展行為導向的教學,運用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恰當的教學方法,引導培訓對象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培養培訓對象的自我學習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ISO9001標準,即《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在企業普遍采用,效果好。近年來也相繼引入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我校近年也引入了ISO9001標準,此標準作為質量保障體系,覆蓋在教學與管理的各個環節,當然,也包括了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的各個環節。我校農民培訓工作無論從文件化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到過程的各個環節的現場控制均效果良好。通過ISO9001標準的應用,將農民培訓工作的內容與形式、課程標準、師資、實踐等各個環節均按照ISO9001的要求來實施,每個過程有輸入、輸出、確認、驗證、更改、持續改進的思路與做法,保證各個環節做事有依據,做完有記錄,理由充分,保證無論從師資的選擇、培養目標的確定、內容教材的編寫、課堂環節等持續改進,為新型農民培訓工作提供了質量保障。
新型農民的培養在國家各個層面已引起廣泛認可與重視,其培訓工作受各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基層農技推廣部門等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當前農民培訓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向新型農民培訓工作去推進。高職院校在這個工作中承擔著重要的使命。相信,在當前高職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深化的今天,以及高職改革成果頗碩的今天,基于當前職業核心能力培訓的思路與方法,我們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將新型農民培訓工作做的更好。當前,農民培訓工作許多專家、學者從技術上層面上提出很多寶貴的做法,但將職業核心能力培訓的要求與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相結合,國內尚是首次。本文從師資力量選取、目標制定、多種教學方法的應用、與農業高新企業共同培訓等方面總結我校的農民培訓工作,也是為同行不斷創新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的方法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王茜.論高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J].教育評論,2011(4):21-24.
[2]王存榮.職業能力視角下的高職數學課程改革[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23):45-47.
[3]王冠寧.高職高專電子商務專業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1(32):12-15.
[4]徐英俊.職教師資(職技師范生)職業核心能力抽樣調查與分析[J].職教論壇,2011(13):23-24.
[5]趙崇平.英國NVQ與我國職業核心能力認證的比較及啟示[J].職教論壇,2011(36):34-35.
[6]王寧堂.新時期農民培訓途徑與培訓內容探索[J].成人教育,2011,31(11):15-17.
[7]李亞紅,桂富榮,江正紅等.農民參與式調查方法及其在農民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植保導刊,2012,32(2):65-66.
[8]胡艷輝,楊偉坤,徐文苓.河北省新型農民培訓模式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0):23-24.
[9]周建華.新型農民培訓:瓶頸與對策[J].江蘇農村經濟,2012(3):34-36.
[10]毛尚華.新型農民培訓:湖南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11,32(9):24-26.
[11]楊亞琴.桃源新型農民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分析[J].農民科技培訓,2012(3):34-36.
[12]邢安剛.新型農民培訓中的基層政府行為研究——以山東省蒼山縣為例[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0(9):52-54.
New farmers training work based on occupational core competence -- Taking the farmer training of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as an example
Liu Ping, Du Qing-ping, Deng Feng, Shen Xin-hua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Yangzhou Jiangsu, 225009, China)
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farmer training of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as an example, from the connotation and requirements of farmers, cultivating core competence, the occupation infiltrated in all aspects of the training of new farmers,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eliminary from participation in training teacher requirements, training objectives,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training,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raining, quality assurance and management system to explore the new ways to innovate new farmers training.
occupational core competence; new farmers; training
D422.6
A
1000-9795(2014)02-0469-02
[責任編輯:陳懷民]
2013-12-23
劉 萍(1980-),女,江蘇揚州人,副教授,從事職業教育與農作物栽培生理方向的研究。
江蘇省農業三新工程項目(SXGC[2012]271)和2011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2011JSJG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