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建
(鄭州大學 河南鄭州 450001)
中原經濟區建設重點與青年優勢和機遇研究
潘永建
(鄭州大學 河南鄭州 450001)
中原經濟區戰略思想的形成與完善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理論理清和實踐考證,“兩不三新”、“三化協調”是中原經濟區建設的總基調和戰略目標。處于事業黃金期青年人不拘傳統、觀念超前,信息爆炸時期的知識優勢和創新優勢,為河南青年投身中原經濟區建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中原經濟區;觀念優勢;知識優勢;創新優勢
在上世紀90年代,河南就提出經濟發展速度和效益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人口增長速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發展目標,提出“加快中原的振興和崛起”,促進東中西部協調發展。進入21世紀,進一步確立了“中原崛起”發展戰略,并將加快工業化、城鎮化,推進農業現代化的“三化”協調發展,寫入《河南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綱要》。
面對國家區域經濟戰略布局不斷細分的大勢,河南要走好“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之路,建設中原經濟區是一個大思路、大戰略,也是一次新探索、新實踐。為了使中原經濟區建設更加具備可行性,先后組織專家學者專題調研、高層研討、公開征求意見,2010年11月2日,《中原經濟區建設綱要(征求意見稿)》出爐。
2011年1月26日,國務院在印發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中原經濟區”首次被寫入國家文件;3月15日,全國人大通過了《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決議,第十八章第三節“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這標志著中原經濟區建設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9月28日,《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2012年11月17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中原經濟區規劃(2012-2020年)》。11月26日,發改委以發改地區[2012]3737號文正式印發,“中原經濟區建設全面啟動”。
建設中原經濟區,并推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對河南省九次黨代會提出的“走出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兩不三新’協調科學發展道路”的大膽探索。《指導意見》和《規劃》從實質上是對“兩不三新”這一發展核心進行國家層面的確認和提供政策支持的。換言之,“兩不三新”、“三化協調發展”是中原經濟區建設的總基調和戰略目標。
(一)觀念優勢:處于事業黃金期的青年恰逢剛剛起步的中原經濟區建設,可謂生逢其時。所謂“觀念優勢”,是指青年在思想觀念創新上的優勢。中原經濟區建設本身就是一個觀念創新的結果,是一項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的偉大工程,在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后如何謀劃好、建設好中原經濟區需要建設者充分發揮獨立思考、開拓進取的精神。如《規劃》第四章在“推進新型農業現代化”中指出:“推進以糧食優質高產為前提,以綠色生態安全、集約化標準化組織化產業化程度高為主要標志,基礎設施、機械裝備、服務體系、科學技術和農民素質支撐有力的新型農業現代化,構建具有中原特點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夯實‘三化’協調發展的基礎。”區區110字,總結出了“新型農業現代化”的內涵:即“一個前提”——糧食優質高產,“兩大標志”——綠色生態安全、集約化標準化組織化產業化程度高,“五個支撐有力”——基礎設施、機械裝備、服務體系、科學技術和農民素質。最終達到——構建具有中原特點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夯實“三化”協調發展的基礎。這其中的每一個內容付諸實施成為現實都需要觀念的解放、視野的開闊。青年人可以充分發揮善于獨立思考、勇于接受新事物的優勢,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爭當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二)知識優勢: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術的青年可以更好的投身中原經濟區建設。所謂“知識優勢”,主要表現為青年是現代科學知識、技術最熱衷的推崇者和最真誠的追隨者。中原經濟區的建設正需要一大批掌握新知識,懂得新技術的青年投身其中。在如何“構建現代農業支撐體系”時,《規劃》明確提出:“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從這幾年涌現出來的胡星、王靈光①等一大批優秀青年創業典型可以看出,掌握現代科學知識在中原經濟區建設的中可以大有所為。王靈光結合農村現階段的發展狀況,制定了“三步走”的合作社發展模式②。王靈光充分發揮其作為高校大學生的智力優勢,經過廣泛調研,探索出帶領當地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條新路子。中原經濟區建設作為一項偉大的戰略工程,為王靈光這樣的青年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和難得的發展機遇,需要包括像王靈光在內的這樣一大批青年投身其中。
(三)創新優勢:中原經濟區建設為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敏銳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青年施展才能搭建廣闊平臺。所謂“創新優勢”,是青年的觀念優勢和知識優勢相結合的必然產物——新觀念和新知識的結合,必將促成人的思維和創造能力的提升。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偉大戰略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借鑒,需要以更大的勇氣和更加開闊的視野來探索和推進。具有較為合理知識結構的青年人往往具有較敏銳的創新意識、不落俗套,在投身中原經濟區建設中,其創新人才的特點會凸顯出來。
創新是構建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動力,是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的支撐。我們要想真正把中原經濟區建設與發展變成一種內生機制,那就要在科技教育上下功夫,吸引中青年科技人才集聚中原,建設中原,把中原地區科技教育水平提升到全國平均水平之上,支撐中原崛起,河南振興。
(一)不斷學習,提高理論素養。中原經濟區建設作為一項戰略工程,其內涵十分豐富。如何把握其精神內涵,需要青年不斷學習,通過對文件原汁原味的學習、聆聽有關專家的解讀、時刻關注政府決策信息等,盡力把握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政策性要求和建設重點,為投身中原經濟區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腳踏實地,積極投身實踐。“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中原經濟區建設需要廣大青年腳踏實地,投身其中。前文提到的胡星、王靈光等一大批優秀青年的代表人物,他們無一不是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詮釋如何投身中原經濟區建設的。
(三)注重總結,及時調整航向。中原經濟區建設作為一項新的偉大工程,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如何規劃中原經濟區,如何建設中原經濟區,如何檢驗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成果等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不斷的解放思想,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在總結中調整航向、提升品質。青年人富有朝氣、富有創造力,在實踐過程中發現不足,及時調整,可以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
“在河南,中原經濟區建設已經為青年一代搭建了事業發展的廣闊舞臺。”面對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歷史使命,當代青年面臨的機遇從來沒有這么好過,施展才華的舞臺也從來沒有這么廣闊,踴躍投身中原經濟區建設理應成為當代青年的時代強音。
注釋:
①王靈光:在上大二時,他就萌生了土地規模化經營的想法。2010年他到漯河郾城區成立農業合作社開始土地流轉,合作社經營管理的土地面積從最初的200畝,發展到現在的10000畝,吸納社員2000多戶。2012年6月15日王靈光入選“2011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2013年5月4日,王靈光榮獲第十七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http://baike.so.com/doc/5391191.html
②第一步統管服務,對加入的社員實行“四統一”,即“統一農資供應,統一耕作模式,統一技術管理,統一銷售”;第二步托管和土地流轉,對于連片土地,合作社收取一定的投資費用和管理費用,代為種植管理,保證糧食產量,產出的糧食歸還給社員。等到時機成熟,把農戶的土地流轉過來,與農戶簽訂流轉合同,可以變更經營模式,發展多元化農業;第三步股份化農戶土地,把農戶土地作價入股,農戶作為合作社的股東之一,除享受土地收益外,還能得到分紅,從而建立一種共富機制。http://baike.so.com/ doc/5391191.html
[1]羅盤,曲昌榮.河南謀劃“中原崛起”[N].人民日報,2010-11-16(01).
[2]黨滌寰.國務院近日正式發布《中原經濟區規劃(2012——2020年)》,這是繼國家出臺指導意見后,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又一重大舉措——中原經濟區建設全面啟動[N].經濟日報,2012-12-3(5).
[3]侯紅.青春奉獻“十二五”建功中原經濟區[OL].http://www. hnyouth.org.cn/news/view_fle.asp?id=2880
[4]楊雄.第五代青年價值觀特點和變化趨勢[J].青年研究,1999(12).
[5]侯紅.構筑精神支柱 凝聚青年力量[N].光明日報,2012-11-14(11).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entral Economic Zone on the advantages and opportunities and Youth Studies
Pan Yong-jia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China)
The formation and perfection of experienced longer theory to clarify and practice strategy of the Central Economic Zone, "two not new", "three coordination" i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nomic zone overall tone and strategic objectives. Cause in the golden period of young people, not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advance, the information explosion era knowledge advantage and innovative advantage, brought hitherto unknown opportunities for young people to jo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nomic zone of Henan.
the Central Economic Zone; the concept of advantage; the knowledge of advantage; creative advantages
F061.5
A
1000-9795(2014)02-0475-02
[責任編輯:陳懷民]
2014-01-03
潘永建(1977-),男,河南南陽人,講師,法學碩士,從事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該項目系共青團河南省委河南省社科聯2013年度專項調研課題(青少年工作研究)立項課題(項目編號:QSNYJ201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