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偉 鄺蕓萱
(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惠州 516057)
論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活動的有效整合
明 偉 鄺蕓萱
(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惠州 516057)
本文從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與德育活動的聯系和意義入手,論述了它們之間的有效整合的可行性,提出了實現二者有機結合的探討和思考,共同促進人才的成長和培養。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德育活動;意義;原則;整合
高職院校教育的總體目標主要是促進大學生健康的成長與全面的發展。學生在高職院校的學習期間生理和心理上隨之改變和發展,他們的社會閱歷也在不斷發生擴展,思維方式也在不斷變化,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會遇到不同的心理問題以及困擾,我們最為教育工作者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這是學生健康成長所需要的。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就是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在活動中融合心理教育的原理、技術與方法,以學生的直接經驗與體驗為基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過程。
德育活動主要是指具有道德教育意義或功能的個人或科學指導外部活動,進而直接影響受教育者道德意識和行為、調節他們一系列行為的活動。它即包括德育教育作為課程存在的活動,同時又包括課程之外、具有德育色彩的實踐活動。
現代教育思想認為,優良的道德品質需要健康的心理品質為基礎,而健康的心理發展也需要良好品德來促進。因此,培養優良的思想品德和健康心理素質是同一個教育過程的兩方面。在高職院校的教育活動實踐過程中,心理健康活動組織者又具有德育活動組織者的身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與德育活動的整合,對于完善活動的功能、領域和方法都不可忽視其作用。所以,無論是從理論出發還是結合實際,都要把心理健康活動與德育活動進行有機的整合。
1.兩者的整合符合科學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要義是發展,以人為本是核心,就是要科學的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因此,要求高職院校對學生的教育要符合人類的成長規律。目前,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主要吸收借鑒西方心理學的基礎上而發展起來的,在很多方面需要變革,尤其是應該根據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變革,而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活動之間的整合,必須遵循人類發展規律,這樣才能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對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起到導向作用。
2.兩者的整合有利于完善活動功能。活動有兩種功能:一是通過活動滿足社會需要的教育功能,二是通過活動滿足個體需要的教育功能。傳統德育活動的開展只注重滿足社會教育需要,片面強調社會規范的要求,忽視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以及學生的個體差異,結果造成實效性較差,針對性不強。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主要側重在根據個體的成長角度出發,把握教育者的心理需求與思想脈搏,結合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將個體差異和個人心理兩個方面達到動態平衡,以提高個人符合社會發展為目標的成長。因此,把二者動態進行有機的結合,在滿足個人需要的同時,充分發揮活動的功能。
3.兩者的整合有利于豐富活動領域。教育者根據德育目標和內容,對學生有計劃的開展活動的過程中,由于青年大學生的心智發展尚未成熟,對待自身和社會問題是看法偏激片面,當這類學生發生矛盾與沖突的時候不能進行正確的疏導,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形成很多心理問題,使得活動開展難以達到既定的德育目標。面對這些沖突和矛盾,教育者就需要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來彌補德育活動的不足,讓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與德育活動結合起來,完善活動無法涉及的領域。
4.兩者的整合有利于改進活動方法。傳統活動強調受教育者的活動執行力,在活動過程中始終存在老師主動而學生處于被動的情況,老師無法根本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和感受,而學生無法在活動中把自己的活動想法告訴老師,這種師生活動心理不對等現象就是由于活動的方法出現了問題。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結合起來開展活動,使老師與同學在活動中共同探討,學會換位思考。受教育者在活動中主導活動方向,從而改進教育方法,豐富教育效果。
我國高職院校隨著教學改革的發展出發,高職教育的發展情況已經呈現出勃勃生機的現象,于此同時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高職院校在這場春風下,應該乘勢而上,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國家的部署上來,在培養學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專業的技能知識,同時注重學生的情感、興趣和態度等心理健康目標的實現,以滿足社會和企業對高職人才的要求。
心理健康活動與德育活動結合起來是實現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鑒于活動的本身的特點,作為教育者,要積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與德育活動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組織對應的教育活動,使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提高心理素質與道德品質。在教學活動設計中需要注重以下三方面原則:
1.注重解決問題與提煉經驗相結合。作為教師要通過組織學生活動從而獲得經驗和即時有效的信息,然后正確的引導學生在面臨問題的時候與自身經驗聯系起來,針對心理健康方面和德育方面提煉出自己的看法和總結。避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價值導向與價值中立的沖突。
2.注重學校、教師和學生三個主體相結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為了追求一種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狀態。德育活動要求個體服從整體,具有高度的約束性。講三主體相結合,老師做學生平等的好朋友,學生做老師熱心的參與者,學校做老師和學生忠實的旁聽者,老師和學生做學校政策的踐行者。避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沖突。
3.注重校內活動與校外活動的相互結合。把學生的活動空間延伸到課外與校外,確立全方位的活動網絡,最大程度的發揮教育的本身的實效性,避免教育者在實施活動中社會本位與個人本位的沖突。
1.正統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德育活動的結合
無論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還是德育活動都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高職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德育活動必須是以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努力踐行中國夢為前提,遵循學生的客觀發展規律,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何引導高職院校學生開展正統型活動在我國有優良的傳統和寶貴的經驗,具體主要包括有利用黨團、學生會、社團、班級等活動平臺,有計劃、有組織的在這些教學活動中發揮思想政治領導和組織領導,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統一起來開展活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有效引導學生放眼世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些是正統型活動的主戰場。
2.義工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德育活動的結合
義工型活動主要包括對社區、醫院和敬老院等服務工作的無償付出。此種活動促進了學生對社會的了解,向社會傳遞人性天然的溫暖和善意,培養了他們的社會服務精神和公民意識,讓無私奉獻的精神成為高職院校中一種強大的道德感召力量。樹立良好的大學生健康陽光的形象,達到學生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參與義工服務活動是一個重要方式。
3.模擬型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活動的結合
模擬型活動主要是指創建以真實情景為原型的環境平臺,指導學生學習和操作的教育活動形式。主要包括有模擬公司運營管理、模擬企業招聘會等內容。高職院校應該重視學生以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德參與到人為情境模擬方面的訓練,在模擬活動中正視積極的模仿行為,糾正偏差的模仿行為。在模擬活動潛移默化的情況之下,在無形之中對學生的競爭意識、誠信品質、法制觀念、平等觀念等社會主義正能量得到了培養。
4.博覽型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活動的結合
博覽型活動主要包括有參觀、了解企業運行流程、民間組織的管理方法以及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等。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教育的目標、學習的結果應該是使學生成為具有高度適應性和內在自由性的人。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教育內容與現實生活有部分脫節,應該重視學生的知識和閱歷的積累。為此,組織帶領學生參觀了解企業運行方式、民間團體的管理方式,使學生能夠更好的融入社會這個大家庭,學生能夠更加體會不同崗位的職業特點,為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去參與到未來職業的選擇。教師應該定期帶學生參觀圖書館、博物館以及展覽館,這樣能夠更加直觀的讓學生積累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心理素質。
5.生存型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活動的結合
在面對突如起來的火災、洪水和地震等危及關頭,如何提高學生的逃生能力和生存意念,使在災難發生時學生可以自救和幫助他人,讓生命得到延續,這些是高職院校應該重點關注的一個內容。自然災害發生過后,會引起學生的焦慮、壓抑以及其它情緒,這些災后情緒影響的學生正常生活,目前恢復災后情緒的影響時間仍然是未知數。生存型活動主要是指導學生重點掌握相關生存技能,培養學生的互助精神、學會關愛他人、珍愛生命的觀念和意識。用健康的心理與高尚的品質來撫慰災后的心理創傷,幫助他們走出心理的陰影,讓學生明白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屬于相互愛護關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6.娛樂型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活動的結合
娛樂型活動主要包括學生利用第二課堂開展的主題晚會、體育比賽和組織拓展等活動。娛樂型活動是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這類活動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作用隱藏比較深,所以從表面分析心理健康和德育相差很遠,但是如果我們注意其心理健康教育部分和德育部分與趣味部分的平衡,發揮出趣味部分的吸引力,此類活動將會是學生教育行之有效和備受歡迎的活動類型。因此要盡可能多地賦予娛樂型活動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深入挖掘和高度提升其教育價值,使之成為學校活動的創新載體,使學生在娛樂的過程中,形成競爭、協作意識和良好的人際關系與道德品質,從而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
綜上所述,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活動進行有效整合,兩者相互滲透、有機結合的新的教育模式,符合高職院校教育的總體目標,給我國高職院校的教育本土化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在促進素質教育實施的大背景下,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1]教育部.關于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2005.
[2]季愛民.我國德育模式研究的現狀與趨勢[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6(01).
On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ing Wei, Kuang Yun-xuan
(Huizhou Economics and Polytechnic College, HuizhouGuangdong, 516057, China)
Started with the analysi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moral activities and meaning,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effectiv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m and proposes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to realiz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both, to jointly promote the growth and training of personne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significance; principle; integration
C40
A
1000-9795(2014)05-0274-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3-10
明 偉(1985-),男,廣東惠州人,助教,從事學生工作管理方向的研究。
鄺蕓萱(1984-),女,湖南郴州人,助理研究員,從事學生工作管理方向的研究。
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2013年校級課題(編號:2013LXC-05,課題名稱: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整合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