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鳳
(哈密煤炭中等職業學校 新疆哈密 839003)
教師口語的表達藝術
王金鳳
(哈密煤炭中等職業學校 新疆哈密 839003)
教師口語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師勞動的工具。在學校教育中,教育教學的任務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語言來完成的,“傳道、授業、解惑”中的“傳、授、解”,無一不借助于語言。不論現代化水平怎樣提高,都代替不了教師運用語言進行教育教學這一最基本的手段。本文就教師口語的表達藝術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進行淺析。
教師;口語;表達;藝術
口語是教師口頭表達教學內容的一種語言方式,它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和工具,既不同于講演詞,也不同于廣播語,與社交中彼此交流思想的談話也有區別。它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藝術性。
大學生為了在校學習和將來工作,都需要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各種形式的思維能力,其中首要的是發展其邏輯思維、想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特別是創造性思維更應著重培養。為此,教師在教學中多使用啟發式教學法,善于提出問題,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尋求答案;鼓勵學生自由討論,爭辯問題;指導學生掌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考方法,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此時,教師則應使用激疑頓悟的教學語言。
“激疑頓悟”原是佛教禪宗的教育法。“激疑”是向被教育者提出足以使人產生疑情的問題,越疑越好,大疑大悟?!邦D悟”則是針對被教育者產生的各種疑問和某種“未悟”的認識對癥下藥,提出一些哲理性的偈語,一針見血,直截“頂門”,從根本上解決疑問。如佛教禪宗“接機鋒”的“徹悟”過程則是“頓悟”。禪宗和其他宗派的性如何,暫且不去論證,但就“激疑頓悟”的教育方式來說,我認為仍然是可以借鑒的。因為它符合思維規律。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問題才是思維的動力,一切研究、探索的活動都是由問題引發的。就創造思維而言,也是基于實踐始于問題的嘛!子曰:“學而不思則罔”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是以“解疑、頓悟”為宗旨的,所以恰好拿來我用。體現在口語中,一是“設疑”,一是“釋疑”。
“設疑”一般掌握三點:其一,語言應簡明、扼要、生動、具體,句子不易過長,成份不易太多,否則會導致學生因聽不清或聽不懂而提出問題。其二,要掌握時機。上課的開頭語起承前啟后的作用,承前是歸納前節課的要點,啟后往往運用設疑的語言提出問題,以能使學生帶著問題聽新課。其三,在重點、難點上設疑,以使學生能集中注意力,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釋疑”是教師使學生“頓悟”的過渡。問題提出后目的不在馬上讓學生回答,只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之產生“疑”,“疑”扔須教師去“釋”?!搬屢伞币话阕⒁舛c:其一,深入淺出,準確、生動;其二,條理分明,言簡意賅。
“深入”指的是教學內容的先進性、科學性和理論性。社會在不斷發展,科學技術也隨之突飛猛進。科技人材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大專院校是培養專門人才的基地,所需要的知識應該是先進的、科學的,理論性較強的。教師在傳授這些知識的時候就應該用科學的方法,深入地講解。具體地說,對理論學科則應選取一些能反映學科最新成就的內容;對應用學科則應選取足量的適合現實應用的內容和適量的能指明該學科發展方向的最新成就的內容進行講解。
“淺出”則是教師針對所講授的理論性知識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方式,鮮明、常見的詞語來表情達意;選用最能激起學生猛省、頓悟的語言,形象地闡明事理;選用明快的短句、小句群來誘發學生的想象、聯想,總之,要選用可懂度最大的方式和言詞使學生迅速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常用的方式是:
1.舉例法。即選擇個別典型的代表性事例,來說明一個比較抽象的道理。在語言表達上一般應該高度概括,高度濃縮,并帶有強烈的說服力,而勿需進行鋪敘或者運用多種手法進行描述,而不需借題發揮或抒發感情。
2.類比法。即選擇與想要釋疑的問題相同、相近或相似的同類事物進行對比,從而揭示事物的本質,啟發頓悟。在進行類比時,要特別警惕機械類比,即只羅列一些現象,把其實質根本不同的東西生拉硬扯地拿來類比,這不但不能幫助學生理解高深的道理,甚至會導致謬誤。
“表意明確”主要指語言的精度。也就是說對問題闡述要清楚,交代要明白,分析要透徹,推論要嚴密,結論要鮮明突出,以最經濟的語言手段輸出最大的信息量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獲取較多的知識。為此教學還必須在遣詞造句上用些心思:選用妥當、貼切的詞語;語句通順流暢并符合語法規范;吐詞準確,盡量使用標準的普通話,少用或不用方言,以求達到“一字千金”之效。如果用詞不當,語句成份殘缺,結構混亂,就會導致學生對問題理解的模糊,甚至曲解。
“言簡意賅”主要指語言的純度,也就是說語言要簡潔精練干凈利索,當詳則詳,當略則略,嚴謹無誤。語以精練為本,簡要是才智之魂,簡潔的語言中有著最偉大的哲理,而要達到簡潔明快,就要千錘百煉使自己的詞匯豐富,思路清晰。這里應該避免的是教師的口頭禪和多余的話??陬^禪主要指教師的無意習慣;多余話主要指教師的“車輪話”和節外生枝的話。重點、難點或者需要學生筆錄的定義、概念是要慢速重復一、二遍,這是必要的。有的教師出自高度的責任心,恐怕學生聽不懂,故而翻來覆去,羅羅嗦嗦,形成“車輪話”?!肮澩馍Α敝饕请x題或干脆走題,為了解釋一個問題,旁征博引確有助于學生的理解,但滔滔不絕,拖沓冗長,特別是收不回來的時候,往往出現節外生枝的話,效果則適得其反,不僅妨礙課時的有效利用,還會干擾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思索。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集中力,有意識地努力去作,也只有15分鐘,那么如何使學生在50分鐘內集中精力用自己的智慧完成一節課的學習任務呢?靈感學回答了這個問題:智力是人適應環境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總和,要充分發揮人的聰明才智必須伴以活生生的機趣、活躍的環境、輕松的氣氛,以激發學生的無意注意力,即不需要作任何的意志努力,自然而然生成的注意力。可見那種嚴肅有余,活潑不足,使敘事詩的神經始終處于誠惶誠恐之中的課堂環境氣氛,是不足取的。當然創造一種理想的活躍思維的環境條件,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利用妙趣橫生、富有節奏的教學語言則是主要的?!懊钊M生”是指語言的幽默、詼諧而不庸俗,舉例生動活潑而不散其神;“富有節奏”是指用語音調的高低適度,強弱分明,鏗鏘有聲,音調間有和諧的停頓和間歇。
幽默、詼諧是指教師使用的語氣風趣而意味深長,可笑而又隱隱約約。它體現出教師知識淵博,態度謙虛,風度深邃而又可敬可親,從而自然地呈現出一種使學生心底寬暢、活躍輕松的課堂氣氛,并無形地緊緊抓住學生的心。有人形象地說:“沒有幽默感的語言是一篇公文,沒有幽默感的人是一尊雕像,沒有幽默感的家庭是一間旅店,而沒有幽默感的社會是不可想象的?!?/p>
值得注意的是幽默詼諧不只是引人發笑,如果僅僅是把幽默詼諧理解是讓人發笑,從而作出庸俗的表現、反倒會對學生留下厭惡的回味和厭學的情緒。
調整講課的音調能扣人心弦。教師講課所使用的語言傳遞的是課程內容,而語言中的聲調則是教師微妙感情的運用學生聽教師的語言是接受理性,而聽到教師的聲調則是接受感情。這種聲調喚起的感情,在開拓學生思維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心理學認為,音樂能展開思維的翅膀。有人通過試驗證實,在音樂配合下講解課程,學生的記憶力是沒有音樂配合時的2倍左右。音樂所具有的美妙的節奏和旋律還能陶冶人的美感,誘發人的想象。這并不是說讓教師必須在音樂伴奏下講課,而是說明教師上課用的聲調、節奏與學生思維之間的重要關系。教師總不能用一個調子上課,而應該使用具有明快感的優美聲調,并結合講課內容的情節和層次,有抑揚頓挫,有高有低,有緩有急。有位教育家說:“只有學會用十五種至二十種聲調來說:“來這里”的時候,只有學會在臉色姿態和聲音運用上能做出二十種格調的時候,我就變成一個真正有技巧的人了?!蹦欠N毫無節奏冷淡平直一調到底的講課聲調,看來是不符合思維發展心理學的客觀規律的。
停頓和間歇指的是教師在講課時,一句話、一個小句群或一個間歇完了之后的短暫的“休止”時間。這個“休止”對學生來說最為緊張,要思考教師的講課內容是懂了,還是沒懂;對教師來說既可以喘口氣,又可以觀察一下學生的反映。如果沒有停頓和間歇,學生始終處在單純接受講課的被動狀態而感到疲勞。這種節奏語言,一般要快慢結合,斷連得當,起伏自如,張弛有度。
[1]唐樹芝,編著.教師口語技能[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傅惠鈞.教師口語藝術[M].浙江教育出版社.
[3]劉伯奎,王燕,段汴霞,編著.教師口語訓練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On teachers' oral expression art
Wang Jin-feng
(Hami Coal Medium Occupation School, Hami Xinjiang, 839003, China)
The teacher is the most basic and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for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teachers, is the teacher labor tool. In school education, the teaching taskis completed through the teacher's language, the "transfer, licensing, solution" in "preaching,tuition, doubts",must help of language. No matter how improve the modernization level, instead of using the language of teachers are not teaching the most basic means. The expression of art teacher 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analysis.
teachers; oral ;expression; art
G451
A
1000-9795(2014)05-0280-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3-12
王金鳳(1964-),女,河北廣宗人,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