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艷
(朝陽市財經學校 遼寧朝陽 122000)
論積極的情感因素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孫國艷
(朝陽市財經學校 遼寧朝陽 122000)
語言是人類傳遞情感的工具。英語教學就是師生間的一種情感交流的活動。情感因素直接影響英語教學的質量。積極豐富的情感能促進認識過程、意志過程,使學生的個性品質得到全面的發展。
積極;情感因素;英語教學;愛心;以人為本
語言是人類傳遞情感的工具,英語教學就是師生間的一種情感交流的活動。情感是人類的高級需要,它具有信號功能,也具有動力功能。列符贊可夫認為:學生積極的情感、歡快的情緒,能使學生精神振奮,思維活躍,容易形成新的聯系。相反,消極的情緒則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一旦學生對教師產生厭惡情緒,同時會對其所教的學科產生反感,從而導致教學失效。 所以在各種教學要素中抓住重潛能、重專長、重創造能力的人本發展,注入情感因素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教育思想上要突出“愛”字。這種愛,要熱愛教育事業、熱愛英語學科、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生。
首先必須自己保持愉快的心境,教師不僅要有一顆愛心、誠心,還應該培養和保持一顆“童心”,理解“童趣”。教師只有真誠地愛學生,面對學生時才會產生親切感、形成自身愉悅的教學心境和良好的教學情感。
激發學生的主體情感,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的情感,營造一種愉悅、寬松、平等、合作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有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是學生學習情緒的主導者,怎樣創造輕松、活躍、自然的課堂氣氛來誘導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提高教學效果?
首先,要求教師改變在課堂上過于嚴肅的形象。因為過于嚴肅的形象會使學生覺得氣氛緊張,出現感情焦慮,造成精神壓力。課堂上老師不要總是站在高高的講臺上,要到學生中間與他們交流,消除學生的憂慮。另外,要改變傳統的教師一言課堂教學模式:一根粉筆教到底,一堂課灌到底,缺乏生動活潑的主題活動。一堂好的英語課,確實需要聲音:教師點撥的聲音,學生朗讀的聲音,分組討論的聲音。在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一堂好的英語課,教師必須投入感情,學生有參與機會,充滿研討的氣息,洋溢人文關懷。
英語教學欲達到良好的效果,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感體驗。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我嘗試在實踐中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
1.小組學習、討論
經過不斷的實踐,近來我又設計了“輪流回答”的教學方案。這與以前的“One by one”有所不同。“輪流回答”側重于一個小組選出一個“形象代言人”,答案必須是經過小組的認真討論和評析后得出的。例如,高二(2)班的楊碧同學在講解一道單項填空時是這樣說的
“—________?”—Nothing at all
A.Does it anything wrong B.What’s the wrong
C.Is anything matter D.Anyting the matter
A選項中wrong時形容詞,其前用Does,不符合語法規則,把Does改成Is就可以;B選項中應把wrong前的the去掉才可以;C選項中應在matter前加the;D選項中Anything前省去了“Is there”。作為學生,能這樣講解,是經過討論集中了全組的智慧,因為作為教師,我的講解也不過如此。
2.開展任務型學習
《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出:“從學生的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的過程”外語教學課堂中的“任務”使指學習者運用目的語進行交際以達成某一結果的活動。
教師既要有淵博的知識,又要有高尚的情操與職業道德,要立足于“以人為本”,尊重每位學生,這對加強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提高英語教學效果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教師不知課外作業或課上提問時,應根據學生的學習層次,把不同的作業或任務分配給不同學生,并采用不同的成功標準評價學生,對每個學生的所有進步都應當給予肯定、表揚和鼓勵,形成一個“會走的走,會跑的跑,會飛的飛”的學習氛圍,使每一位學生都體驗成功。同時也要尊重學生的疑問,當學生有不解時,如果老師能說“你的感悟能力真強!”“你提的問題十分有價值!”“你的想法很有創意、老師也沒有想到!”這些話語雖簡單,但學生卻十分在意它,它能增強學生自信,鼓舞學生的斗志、激發學生的潛能,碰撞出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
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說過:“一個帶著積極感情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感情、樂趣或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習的更加輕松,更加迅速。”那么我們在英語教學中設法挖掘出學生的“情商”,使學生的認知因素和感情因素得到和諧的統一,就能進一步增強英語教學效果,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1]章兼中.外語教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葛寧.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情知互動模式[J].巴縣中學《教研論壇》,2002(1).
On the role of positive affective factors in English teaching
Sun Guo-yan
(Chaoyang City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Chaoyang Liaoning, 122000, China)
Language is the tool to transfer human emotion. English teaching is a kind of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ffective factors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English teaching. Positive emotions can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process, will process, to enable students to hav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active; affective factors; English teaching; love; people oriented
H31
A
1000-9795(2014)05-0395-01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3-08
孫國艷(1971-),女,遼寧朝陽人,從事英語教育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