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華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 廣東廣州 510540)
民辦高校英語教學改革初探
董 華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 廣東廣州 510540)
國內高等英語教育是專家們一直關注的問題,民辦高校尤為嚴重,直接影響學習效果,筆者認為改革需要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手段等幾個方面進行。
更新觀念;改進方法;優化模式
隨著中國與外界交流的日常化,學習外語,特別是英語,是提高交流能力和了解國外文化的重要手段。民辦高校與傳統高校相比,不可避免地存在基礎設施薄弱、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盡管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效果依然差強人意,民辦高校的英語教學,尤其是大學英語教學“費時低效”(戴煒棟,2001)成為高等教育中普遍關注的問題。
近年來,諸多學者在探討國內英語教學的問題及其根源,這個問題成為了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之一。《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高等教育司,2007)規定: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英語用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有效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但是各大高校,尤其是民辦高校英語教學現狀堪憂:
第一,教學擔子有待釋重。由于民辦高校師資力量不足,老師們超負荷工作,每日疲于應付課程教學和科研任務,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教學研究,而是沿用常規的翻譯法,講解課文中單詞用法、語法結構等,重視語言知識傳授,忽略了語言應用能力培養。
第二,教學方式方法有待改進。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和限制,雖然多媒體技術也在課堂廣泛使用,但換湯不換藥,變化不大,以前是讀教材現在是讀PPT課件。對于公共英語來講,這個問題更加突出,由于單位班級學生數量多其他課型難以組織,老師只能講講語法、翻譯課文。傳統的以傳授語言知識為主教學模式無法離開大學英語講臺。
第三,教學評估方法有待優化。考研是目標,四、六級是關鍵,60分是硬道理,考試成為了學習英語的目標和指揮棒。很多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為了考研究生,為了應付考試,每天背單詞,做練習題,更有甚者,無論平時努力與否,期末考試一張試卷定乾坤,合格與不合格,由誰評說。
大學英語不是一門普通的課程,它作為國際跨文化交流工具的特殊本質特征使得它應該與一個國家的發展戰略"高等教育國際化"高校本身的定位以及人才培養目標緊密結合在一起!"( 束定芳,2011)。為了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率,創建合格的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首先更新教學觀念。切實聯系目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環境,處理好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的關系;處理好好教和學的關系,重視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處理好聽、說、讀、寫、譯的相互關系,強調綜合應用能力的整體提高和協調發展。這方面我們借鑒重慶交通學院經驗,實現"四個轉變":
第一,教學內容從語言點的講授為主轉變為以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為中心;
第二,教師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實踐能力的指導者和質量監控者;
第三,課堂教學模式由教師為中心轉變為學生為中心;
第四,由單純重視語言運用的精確性轉變為既重視精確又重視語言應用的流利程度。
同時,在教學思想和觀念的轉變過程中,著重處理好知識、能力與素質三者之間的關系和教與學的關系,前者強調學習知識是基礎、培養能力是關鍵、提高學生綜合索質是目的的思想;后者把英語教學的重點由語言能力培養轉變到語用能力培養上來。
其次優化教學模式,突出以學生在教學實踐活動中主體地位,有計算機等現代媒體介入的新的教學模式必定受到廣大高校師生的歡迎。
多媒體+課堂授課+課外網絡輔導的三位一體的多媒體網絡教學模式,多媒體自主學習階段,學生是學習主體,學生根據課程要求,利用計算機,網絡等各種現代媒體進行自主學習;在授課課堂里老師為教學主體,老師集中講解學生的疑難問題;課外網絡輔導教學是一種個性化的教學方式,這個環節中老師和學生利用網絡充分互動,實現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并行、實際語言運用能力與掌握語言知識的“雙贏”教學。
同時改進教學方法。當前,制約英語教學質量提高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學方法改革滯后。如果不能大面積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就很難有指望。把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綜合培養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必然要求相應的教學方法與之相適應,因此優化教學方法是目前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近年來在英語教學改革中較有影響的做法有:
(1)交際法,即通過交際活動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這種教學法在新加入大學英語教師行列的老師們來說比較容易接受使用。課堂以訓練學生應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技能為主要目標和活動內容。這種教學方法以15人左右的小班上課的效果最佳。
(2)"雙外"教學法,既訓練外語應用技能,又傳授對外交流知識的教學法;此教學法從理論上講是最好的方法,考慮到目前民辦大學英語課時安排情況,這一方法實施還有一定的難度。
(3)3T教學法(Text-reconstruction,Task- based,System),也就是以語篇重建任務為依托的小組學習方法。
(4)折中教學法,就是將不同的教學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滿足學生的需求。
除此之外,國內還有不少學者,尤其是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許多有獨到之處的英語教學方法,正所謂是:"教學有方,而無定法",在充分考慮語言教學的特點的基礎上,做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注重效果,切忌生搬硬套。
然后,引進現代化教學手段。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為推進基于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技術保證。當今以多媒體為主的現代化教學已成為英語教學手段改革的標志。
新的教學模式首先是以課堂為主,計算機教學為輔。老師不僅僅靠聲音、板書等形式傳授知識,還利用計算機數字化技術。其次是作業無紙化,批改自動化。這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次革命性的改革。除了課堂練習外,作業布置移到了校園網上,師生每人一個賬戶登錄,老師在網絡上布置好作業,設置好答案,學生在網上打
開作業頁面,完成后提交,網絡自動生成成績。作業類型包括:填空,翻譯(需要老師手動打分),甚至作文都可以自動批改。
新的多媒體教學模式不僅大大提高了效率、擴大了信息量,并且內容也由老師單純地進行填鴨式的灌輸轉變到引導性地幫助學生進行輔助學習,使得學生的學習趣味性增強,同時又能保證知識要點的及時傳達。
最后,配套教學評估體系,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將原先單一的終結性評估,即一張試卷決定優劣的評價方式轉變為:形成性評估+終結性評估為一體的多重評估手段體系。形成性評估以學生的平時學習表現作為衡量標準,包括平時成績,即考勤、預習、作業、課堂表現、階段測試,口語考試,終結性評估以期末考試成績為衡量標準。期末學生英語成績權重如下:
a.平時成績:占40%(期中包括考勤、預習、作業、階段性測試以及課堂表現);
b.期末考試:占60% (口語考試:占l0%;)。
平時成績在總成績所占的比重可根據每學期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調整,以強化學生平時學習的管理和監督,并及時進行問題診斷。優化的評估體系不僅幫助教師、學生了解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方面,更重要的是,科學的評估體系對教學流程產生有力反撥作用,使學生根據考試反饋信息,進行自我學習管理,從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
如今在社會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英語已日益成為一種國際性語言。所以培養大批優秀實用的英語人才是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只有認清存在的問題,深入開展英語教學改革,在實際工作中總結探索新辦法,新思路,才能使英語教學緊跟時代步伐,才能為學院的改革貢獻力量。
[1]戴煒棟.外語教學的“費時低效”現象——思考與對策[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7):1,32.
[2]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3]陸效用.應用語言學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外語界,1999(4).
[4]束定芳.高等教育國際化與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和定位.德國高校英語授課學位課程及其啟示[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1):137-144
[5]張堯學.加強實用性英語教學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J].中國高等教育,2002.
Privat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Dong Hua
(Tianhe College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40, China)
Domestic higher English education is a problem that experts have been concerned, directly affect the study effect,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reform should carry out from the teaching idea,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etc.
update concepts; improved method; optimization model
G420
:A
:1000-9795(2014)011-000096-02
[責任編輯:周 天]
董 華(1971-),女,湖北襄陽人,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