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靜
(南京工程學院 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南京 211167)
經濟全球化、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大潮流給應用型本科院校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從外部因素來說,社會的不斷發展、資源的有效利用、競爭的日趨激烈要求高校增強獲取信息的能力,提高社會服務的功能,實行多途徑、多模式的開放辦學。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辦學理念、辦學制度、人才培養模式等都面臨巨大的沖擊,沿用封閉的辦學思路與模式只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出局。只有通過開放辦學,學習、借鑒、融合先進的教育發展趨勢和潮流,應用型本科院校才能在不斷發展中立于不敗之地。從內部因素來說,應用型本科院校大都為新建或合并組建的地方院校,辦學基礎薄弱、優質教學資源缺乏、學科建設水平較低。只有通過開放辦學、不斷創新,才能整合、盤活各類辦學資源,才能不斷提升學校教學與科研水平,才能不斷提高競爭力,加強學校的軟硬實力,更好地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
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來說,把握開放辦學的內涵是實施開放辦學的基礎。具體地說,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開放辦學涵括辦學理念的開放、管理制度的開放、學科建設的開放、人才培養的開放、科學研究的開放、隊伍建設的開放、課程體系的開放和校園文化的開放等八個方面內容。
應用型本科院校大都是立足于區域的地方性院校,要突破自身發展的局限性,必須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走有特色的開放辦學之路。其關鍵在于辦學理念的開放。要以開放的心態和視野確立符合自身情況的辦學思想、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模式,并將其貫穿到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工作中[1]。要在激烈的競爭中找準位置,采取多元化的辦學方式,不斷調整服務社會的途徑與方式。另外,學校還要通過不同途徑向教職員工宣傳開放辦學的理念[2],使所有學校的成員都要樹立開放的理念和價值取向。
應用型本科院校校內管理制度的開放程度決定了開放辦學是否能夠深入、有效地實施。眾所周知,制度決定過程,制度制約成敗。應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制度的開放意味著制度的創新和制度的變革。通過制定符合學校特色的制度、修訂和完善學校已有的制度、廢除已不符合學校發展的制度,增強學校的辦學活力和實力。管理制度的開放意味著制度要與外部環境相適應,緊跟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不能只顧眼前,目光短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管理制度開放還意味著要打破長期存在于學校管理人員內心“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的保守思想。要通過制度催生全校教職員工的創新精神,勇于探索,勇于變革。
學科建設是高等院校發展的重要方面。學校要把優勢學科和經濟發展和行業發展的需求有機結合起來。打通原有的學科界限,對學校學科專業、院系進行整合,促進學科的交叉融合。對于辦學歷史不長的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來說,要開放學校的各個學科,在原有學科專業向縱深發展的同時,要不斷優化調整學科的結構布局,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緊跟經濟發展的需求,借鑒國外先進的學科建設理念,建立一些交叉性的、邊緣性的、綜合性的新興學科。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科學研究更加注重與行業、企業的結合,將科研成果融入經濟社會服務的實踐。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科學研究工作必須將視野放至世界,向世界著名的企業、高等院校和社會機構開放,加強合作與交流。要勇于承擔重大科研項目,打造行業科技創新平臺。
人才培養質量是衡量高校辦學水平的第一標準。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在高等院校中十分普遍。應用型本科院校要始終把教學工作放在首位,提高教學質量。圍繞自身發展的目標和特色,應用型本科院校要構建開放的人才培養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路徑。培養人才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服務,因此,要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充分利用國際國內、校內校外各種教學資源,采取不同的模式,創新人才培養方式[3]。
應用型本科院校要開放教學與管理人員的隊伍。首先,教師隊伍可由專職與兼職兩種教師組成。兼職教師可以來自國內外的退休教師,也可以來自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還可以來自社會的學者。并且,兼職教師要保持一定的流動性,根據社會和學校的發展來選擇不同來源的兼職教師。其次,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師要面向企業開放。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注重實踐,因此,教師的實踐能力至關重要。要形成與企業互動機制,學校的教師去企業實踐,企業的工程師來學校授課。最后,應用型本科院校要建設一支國際化的教學與管理隊伍。要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將隊伍建設置于國際化的大潮之下。
應用型本科院校要建立開放的、靈活多樣、針對性強的課程體系。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行業企業對人才素質能力的需求不斷進行專業培養的要求,對學分、學制、課程設置、學時、教學計劃等進行調整。要借鑒國外優秀高校的課程體系,開放轉學分、互認學分、繼續教育等。
文化傳承創新是高等院校的主要工作之一。一所好的高等院校所具有的優秀校園文化,不僅對學生成長成才有著潛移默化的浸染和滋潤作用,而且會影響和引領社會文化的發展。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來說,開放校園文化包括營造創新、自由的學術環境,擔當地方經濟發展的“智囊團”,向社會開放學校的各種資源,建立和諧的國際交流氛圍等等。
社會服務是高等教育四大功能之一。作為以區域經濟服務為主要功能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積極開展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培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與地方政府共建產學研合作平臺,探索區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渠道、模式等,才能贏得更多的發展空間,更好地融入到地方經濟的發展之中。應用型本科院校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可以采取共同創建產學研和技術轉移、孵化基地;共同組建科研團隊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為地方政府提供決策參考、方案咨詢等方式。
企業是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產品的生產者和實踐者。與企業進行深度的合作,不但能夠為高校的學生提供實踐、實驗以及就業的平臺,也為高校爭取到大量的經費支持、辦學設備和實訓教學支持(劉合行,2011)。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有:企業在學校投資建立研究室、實驗室、培訓室;企業在學校設立基金或捐贈資金、儀器、圖書等;學校為企業提供員工培訓、咨詢服務和研發計劃,為企業培養“對口”人才。在與企業的合作中,應用型本科院校不僅能夠利用與企業的設備、儀器來完成實踐教學環節,更能夠充分吸引企業的科研、實踐影響力,從而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和辦學實力。
應用型本科院校要加強與高水平的國內、外科研院所進行合作。科研院所是開展科研和學術研究的基地,注重理論的研究和探討,而應用型本科院校側重于將理論應用于實踐。通過與科研院所共建科研基地、專家教授互動交流、科研團隊共同研發等形式的合作,應用型本科院校能夠引進科研院所高水平、最新的科技資源,從而提升學校科研工作水平和人才培養的質量。
首先,應用型本科院校要與國內著名高校合作,通過互訪、聯合申報科研項目、聯合培養學生與師資等形式,實現與國內各高校之間的經驗交流、優勢互補。其次,應用型本科院校要向世界開放,與國外優秀高校進行交流與合作,通過教師、學生、科研項目等載體,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實現發展合作的共贏。
[1]李培根.論開放式高等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7,(9).
[2]紀望平.我國大學開放內涵及模式探析[J].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3]袁貴仁.教育—哲學片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