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翕予
鋼琴教學中學生基礎能力的培養
譚翕予
鋼琴教學中學生基礎能力的培養,是不容小視的“奠基工程”。而這種基礎能力的培養,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本文從鋼琴視奏能力培養、鋼琴練奏能力培養、鋼琴伴奏能力培養、鋼琴演奏能力培養四大理論層面,對鋼琴教學中學生基礎能力培養這一重要命題,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入細致的研究與論述。
鋼琴 教學 基礎 能力 培養 視奏 練奏 伴奏 演奏
鋼琴教學中對學生基礎能力的培養,是不容小視的,因為基礎能力的培養是鋼琴演奏藝術的“奠基工程”。眾所周知,只有“地基”牢固,才能建造起萬丈大廈。同樣,鋼琴音樂的“建筑大廈”,也是建造在堅實牢固的基礎能力之上的。
然而,鋼琴教學中學生基礎能力的培養,本身又是一項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高水準的復雜系統工程。具體而言,可以將其分解為以下四大層面,進行分層次解析與研究。
鋼琴教學中學生基礎能力培養的第一個層面,是視奏能力培養。這是基礎的基礎、前提的前提。
所謂“視奏”,顧名思義,就是看譜彈奏。同聲樂教學中的《視唱練耳》課一樣,鋼琴教學中也以《視奏練耳》課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
視奏能力又可以再細分為以下五種基礎能力:
(一)識譜能力。識譜能力是鋼琴學習者的起步能力與入門能力。鋼琴演奏過程實質上就是把紙上的樂譜“建造”成真正的聲音藝術的“施工”過程,所以識譜能力就如同看讀“設計圖紙”的能力一樣,因為樂譜就是鋼琴音樂的“設計圖紙”,沒有識譜能力,就無法進行“施工”。而錯讀誤讀樂譜,則會造出“劣質工程”與“豆腐渣工程”。至于盲人彈鋼琴,看似并未“識譜”,但實際上他們憑借的是頭腦中識記的樂譜,而這種識記又是憑借聽覺實現的,所以他們也是有譜彈奏,而并非無譜彈奏。
識譜能力的要點有三:一是理解三項——曲名、作者、速度;二是看準三號——譜號、調號、拍號;三是讀準三法——指法、奏法、句法。
(二)聽音能力。鋼琴音樂同所有的音樂藝術一樣,都是聲音藝術、聽覺藝術,所以聽音能力十分重要。聽力在整個鋼琴演奏中,具有聲音“導航”與“裁制”的重要作用。只有具備聽音能力,才能對自己的演奏進行判斷、校正,也才能欣賞別人的演奏。聽音能力包括對音樂中的音準、音質、音色、音符、音階、音型、音高、音值、音調等各種樂音因素與旋律線、節奏、和弦、調式、調性等各種音樂要素的聽辨能力。也就是說,這是對聲音的一種綜合聽辨能力。
(三)指法能力。指法能力是鋼琴彈奏時手指運用方法的能力,有人把鋼琴演奏比喻為“手指在鍵盤上跳舞”,因而指法是確保旋律彈得正確、完整、連貫、流暢的基本保證。也就是,沒有指法能力,就無法進行正確的鋼琴彈奏。鋼琴彈奏的指法多種多樣,各有不同的功能與作用,其中主要有四種:一是順指法(又分五音位置、擴張位置、收縮位置)、穿指法(又分右上穿指法、左下穿指法)跨指法(又分右手跨指法、左手跨指法)、換指法(又分重復音換指法、輪指法、替指法)。指法能力的養成主要依靠長期刻苦的訓練。
(四)觸鍵能力。“……觸鍵是演奏包括鋼琴在內的所有鍵盤樂器時手指與鍵接觸的方式。手指按鍵時不同速度、力度、姿態等,都會影響發音音樂及音與音之間的連貫與間斷,從而產生不同的音樂效果。……從某種意義上說,觸鍵是鋼琴演奏的關鍵,一方面,它直接決定聲音的快慢、強弱、高低,是一個演奏技術問題;另一方面,它又關系到樂思與風格的表現等重要問題,所以必須予以高度重視。”[1]觸鍵要求做到有力、靈活、點擊。觸鍵的方式又分為指力觸鍵、手力觸鍵、臂落觸鍵、全臂觸鍵四種。
(五)踏板能力。踏板在鋼琴演奏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踏板運用能力也是鋼琴演奏的基礎能力之一。其中右踏板(延音踏板)可使音量加大、聲響延長,具有美化聲音、美化旋律、潤色和弦等重要作用。因此俄國鋼琴家魯賓斯坦說:“踏板是鋼琴的靈魂。”[2]他指的就是右踏板。左踏板(弱音踏板)則具有減弱音量、改變音色、使琴聲變柔的作用。而中踏板(持續音踏板),有人認為作用相對不大,魏廷格先生就認為:“大多數家庭用鋼琴,都有三個踏板,中間的那個,踩下去,一條氈子就蓋住了琴弦,使琴鍵的槌頭只能打在氈子上,不能直接打在琴弦上,可以把音量減到最小程度。實際上,不妨說這個踏板是為鄰居或隔壁房間而設的,這樣他們可以聽不到琴聲。在正常的樂曲彈奏中,這個踏板是不用的。”[3]踏板的運用應當靈活、有深度,并注意動作規范,不同品牌、不同規格的鋼琴踏板的不同特性與不同使用方法。
鋼琴視奏能力是識譜能力、聽音能力、彈奏能力的三力合一,也是眼、耳、心、手同步運作的有機統一、完美結合的能力,要求學習者既要“眼觀六路”,又要“耳聽八方”,更要手到音出。這正如王培伋先生所說:“眼睛看到的譜子要讀清楚,心里思維也要搞明白。這樣,眼中之譜與心中之譜,這兩條小溪融為一條河,才能夠奔流千里,這條河才能成為跳躍騰飛的演奏之龍的棲息之地。……一切藝術活動如果最后沒有歸位于人的心中,升華于靈魂深處,那么它只是一幅抄襲的畫像而已。”[4]
鋼琴教學中學生基礎能力培養的第二個層面,是練奏能力培養。
練奏是鋼琴教學中的一門主要練習課,練奏是鋼琴演奏的基礎與前提,所有的鋼琴家都是通過練奏練出來的。德國鋼琴家彪洛說過一段頗有意思的話:鋼琴家有三件事:第一件是技術,第二件是技術,第三件還是技術。顯而易見,他強調的是鋼琴家訓練鋼琴彈奏技術的重要性。具體來講,鋼琴練奏能力又包括以下幾種:
(一)音階練習。音階是把鋼琴作品中所用樂音,按音高的順序依次排列起來,形成階梯狀的序列。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所使用的樂音不同,音階也就不同。即使同一國家同一民族、同一地域,也會有不同類型的音階。這種音階的不同,主要表現在音階中各音間的音程關系不同,例如西洋鋼琴曲常用七聲音階,而我國鋼琴曲則多用五聲音階。鋼琴演奏中大多數音階10個手指都要用上,所以音階練習可以訓練每一個手指的基本功。而且熟悉了音階,也就熟悉了調式、調性。所以鋼琴家霍夫曼說:“我對音階毫不放松的練習,使我終生受益。”[5]
(二)琶音練習。琶音,是將同時發音的和弦各音,依照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的順序,依次奏出。在樂譜中,琶音彈奏有明確的時值記號:在和弦左側加一條豎波浪線,表示此和弦用琶音從下往上(從低到高)依次奏出;反之,則在豎波浪線下連一個倒黑三角。琶音的彈奏比音階的彈奏難度大。如果說,音階是文章的字詞的話,那么琶音就是文章的句子和段落。所以魏廷格說:“彈好了琶音,也就等于彈好了許多鋼琴曲的片斷。”[6]
(三)跳音練習。跳音,又叫“跳音奏法”,也簡稱“跳奏”。跳音的表情特點異常豐富,變化無窮。跳音又分為反彈力跳音、下彈力跳音、手指跳音、手腕跳音、前臂跳音、單音跳音、雙音跳音和弦跳音等,各有不同的彈奏方法。
(四)雙音練習。雙音是任何兩個音的同時彈奏,幾乎所有的鋼琴曲,都有雙音。雙音又分時值較長的雙音、連奏的雙音、跳音的雙音、持續重復的雙音等等,也各有不同的彈奏方法。還分為純五度雙音、純四度雙音、協和雙音、不協和雙音、不完全協和雙音等,也各有不同的彈奏方法。
(五)裝飾音練習。裝飾音指的是對音進行裝飾的音,包括基本音(被裝飾的音)和裝飾基本音的音。裝飾音具有對聲音美化的作用,也是對鋼琴發音弱點的一種彌補,因為鋼琴發不出滑音、抹音,更不能“揉弦”,這就以裝飾音進行裝飾。鋼琴彈奏的裝飾音,主要有倚音(前倚音、后倚音)、回音、波音(上波音、下波音)等,各有不同的彈奏方法。
(六)連奏練習。連奏,也稱“連音”,指彈奏時音與音的連接既無一點空隙,也不互相重疊,至少要有兩個音依次出現。連奏的彈奏,要求彈奏者心中要有連綿不斷的樂感。連奏又分為單聲部的連奏、(又分旋律音程窄的連奏、旋律音程寬的連奏、音符快的連奏、音符慢的連奏)雙聲部的連奏、和弦的連奏等,各有不同的彈奏方法。
(七)斷奏練習。斷奏的彈奏要點是先將手臂慢慢提起,手自然垂下,手指自然彎曲,然后手臂再慢慢地落下,手指按在鍵上,指端“站立”。掌關節不要塌陷,在手指按鍵的同時,要認真傾聽鋼琴發出的聲音,待聲音發出后,手指放在鍵上不再用力。如此往復,就完成了彈奏一個斷奏的過程。
(八)八度練習。八度是指彈奏兩個相互距離為八度的雙音。這種彈奏方法最為常見,也最為高難。又分一般八度、強音量八度兩種,各有不同的彈奏方法與要求。
(九)和弦練習。和弦是三個或三個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規則結合起來同時發音。又分原位和弦、變位和弦等多種,各有不同的彈奏法與要求。
鋼琴教學中學生基礎能力培養的第三個層面,是伴奏能力培養。
鋼琴伴奏是在練奏的基礎上,向獨奏演奏的過渡,可視作“亞獨奏”或“準演奏”。鋼琴伴奏指的是用鋼琴為其他音樂(聲樂、器樂)進行襯托性的彈奏,包括為獨唱、合唱、重唱、獨奏、重奏、協奏、合奏等伴奏,也包括為其他藝術(如舞蹈、戲劇、雜技、電影、電視等)配樂等。鋼琴伴奏又分為一般伴奏和即興伴奏兩種,即興伴奏又分有譜即興伴奏、無譜即興伴奏兩種,其中的無譜即興伴奏已經十分接近獨奏和演奏了。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鋼琴為合唱伴奏,可以充分發揮鋼琴以一件樂器代替整個交響樂隊的優長。其伴奏方法有和聲織體襯托法、復調性與副旋律對比襯托法、主題并置對比襯托法、色彩重疊襯托法、聲部帶狀進行襯托法等等,各有不同的要點與特點。
鋼琴教學中學生基礎能力培養的第四個層面,是演奏能力培養。這是鋼琴學習者的最終能力。
從基礎能力的視角考量,鋼琴演奏能力培養是循序漸進、逐步攀升的,其演奏基礎能力又包括對演奏曲目的作品分析能力、情感表達力、風格體現力、藝術創造力等等。其中特別重要的是藝術創造力。因為鋼琴演奏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創造要立戒模仿和復制。這正如波蘭當代音樂理論家卓菲婭·麗莎所言:“屬于音樂的特殊性的,還有作品與聽眾之間的中間環節,即表演,它具有自己的歷史發展規律,具有自己的美學價值,并在很大程度上服從于社會的要求,同時也改變著作品本身的面貌。”[7]同樣是演奏鋼琴曲《黃河》,殷承宗、郎朗就各有不同的藝術創造,形成不同的藝術風格。這種藝術創造力的培養,要從基礎能力做起。
[1][2]王在暢.鋼琴藝術系統論[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07. 第130頁,第135頁.
[3][6]魏廷格.鋼琴學習指南——答鋼琴學習388問[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第203-204頁,第122頁.
[4]王培伋.談鋼琴教學中讀譜的必要性[J].哈爾濱:劇作家,2001(4). 第114頁.
[5]霍夫曼.論鋼琴演奏 [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4. 第50頁.
[7]卓菲婭·麗莎.論音樂的狂[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 第180頁.
(作者單位:衡陽師范學院)
責任編輯 姜藝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