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麗
(柳州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廣西柳州,545006)
通過雙證書提高中職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實踐能力
楊 麗
(柳州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廣西柳州,545006)
中職學校市場營銷專業面臨突出的問題:一方面市場營銷領域需要大量實踐技能突出的一線人才;另一方面中職生不能滿足社會需求。這是因為中職市場營銷專業對學生技能培養方面不夠突出或者說沒有一種有效的方法突出學生技能培養。所以,中職學校應實行“雙證書”培養模式來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能力。
雙證書;中職市場營銷專業;實踐能力
職業教育實行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并重的“雙證書”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落實“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的重要舉措。實行學生畢業“雙證書”的制度,就是職業技術教育中學歷教育(以學歷證書為標志)與職業培訓(以職業資格證書為標志)之間的一種融合。學生在校完成相應的課程,經考試、考核和思想品德鑒定合格,頒發畢業證書;通過職業技能的資格考核通過后,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國家勞動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勞動就業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反映了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
職業教育承擔著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責任,是我國教育中與經濟發展聯系最緊密、最直接的部分。因此,推行職業學校實施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加快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要舉措,這對于促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增強職業學校畢業生實踐創新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對“雙證書”有明確的要求。199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1998年國家教委、國家經貿委、勞動部《關于實施〈職業教育法〉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都對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提出了要求。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尤其是我國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之后,每年將有上千萬大中專畢業生就業,他們所面臨的競爭壓力非常大。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如何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能力這一課題就很嚴峻地擺在了各職業院校的面前。社會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突出實踐能力,要求中職畢業生上崗后就能適應崗位。這就要求我們在培養學生時,要注重崗位實踐能力的培養,而職業資格證書正是對某個崗位分等級提出具體的要求,具有某個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才能更好地勝任該崗位的工作。所以學校為了適應技能培養的需要,要求學生具有畢業證的同時要具備職業資格證,利用職業資格證書來推進學生技能的培養。
許多中專、技校、高職都紛紛開設市場營銷專業,但從各類人才招聘市場所反映的信息來看,如何為中職市場營銷專業的畢業生找到一條合適的就業之路是各校都面臨的問題。為此,分析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崗位群和競爭優勢,并在此基礎上準確擬定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就顯得至關重要。從社會需求角度看,中職教育是實踐型、技術型和職業專門化的教育。
中職市場營銷專業雖然不像工科類專業比如汽車維修、機電、數控等專業要求的動手操作能力那么強,但它還是需要與之相匹配的“雙師型”教師進行理論與實踐的教學。中職學校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師大多是高校畢業后直接到中職學校任教,并沒有到相關企業從事營銷方面工作的經歷。他們理論知識豐富,但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的結合不足,知識結構不全面,多數時候理論知識陷于空談的局面。教師講不透,學生聽不懂,所教授的知識與實際有相當大的差距。這樣的教師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只能是理論強、實踐弱,到了實踐崗位很難馬上上手,達不到企業的用工需求,也與中職教育的培養實踐型人才的目標不符。所以要培養實踐型人才,學生要推行“雙證書”制度,教師也必須具備開展“雙證書”教學所需要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不單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要具備很強的實踐能力。
培養開展“雙證書”教育的師資隊伍,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現有教師到企業掛職,提高實踐營銷能力;二是從企業中引進具有實踐能力的教師補充到教師隊伍中;三是從企業中聘請專家作為兼職教師。
中職學校在校內首先要建立與專業方展要求相匹配的實訓基地,讓學生在實訓基地中熟悉營銷技能;其次,在學校中辦企業,例如超市、營銷公司等,通過產教結合,提供真實的實訓環境,讓學生的實訓更具有真實性;最后,學校要與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多建立一些校外的實訓基地,讓學生在校外實訓基地中輪訓,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訓技能??偠灾?,不管哪一種方式,要推行“雙證書”制度,與之相配套的實訓基地一定要具備,否則我們的中職教育就是空中樓閣,缺少實踐的基礎。
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對高技能緊缺人才培養要求越來越高,“雙證書”制度就是在此形勢下產生的教育模式。因此,筆者認為中職學校應該從學生的自身情況出發,根據市場營銷人才培養目標,依據市場營銷的定位方向,并結合中職學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特點,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使得中職類市場營銷專業在以人才定位為方向的指引下,提高教學效率、突出教學效果,辦出特色。
[1] 楊麗英.提高“雙證書”獲取率,增強學院綜合競爭力[J].科技創新導報,2012(17).
[2] 黃剛.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與實踐.衛生職業教育,2012(23).
[3] 郭素華,王二麗,付達華.踐行工學結合創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J].中醫藥管理,2012(12).
G712
A
2095-3712(2014)12-0027-02
楊麗,女,廣西柳州人,碩士,柳州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