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吳成良 本報記者 魏 萊 張 燁 美國財政部當地時間15日向國會提交了半年度《國際經濟與匯率政策》報告,未將任何國家列為匯率操縱國,但對中國、韓國、德國等主要貿易盈余國家提出批評,敦促貿易盈余國家提振內需,增加匯率的彈性。報告對近期人民幣匯率“史無前例”的下跌“表示嚴重關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6日就此回應稱,中國將繼續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個大方向不會改變,也希望美方正確認識并妥善處理人民幣匯率等經貿問題,促進中美經貿合作關系健康穩定發展。 報告稱人民幣仍被“大幅低估”,如果近期人民幣匯率動向預示著重新抵制升值,以及中國宣布的減少干預和讓匯率反映市場力量的政策出現倒退,那么,就令人嚴重擔憂。報告注意到上個月中國央行宣布擴大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稱此舉使中國有機會減少干預,讓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發揮更大作用。 美國財政部在這份報告中說,人民幣在2013年對美元升值2.9%。由于日元和許多新興市場貨幣貶值,人民幣以貿易加權為基礎的匯率升值更多,人民幣的名義和真實有效匯率分別上升7.2%和7.9%。但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的趨勢逆轉。報告稱,很多跡象表明,人民幣匯率調整仍未完成,仍然被顯著低估。美財政部稱將繼續密切監視人民幣匯率,敦促中國進一步朝著以市場決定匯率的方向進行政策調整,呼吁中國定期公布外匯干預情況,以提高貨幣政策框架的可信度,增強匯率和金融市場的透明度。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利剛博士16日對《環球時報》表示,美國財政部的這份報告的措辭屬于“正?!?,沒有抨擊與指責中國政府貨幣政策,這意味著美國財政部理解中國央行的政策考慮,幅度仍然屬于“容忍的范疇”,沒有政策性對抗的意思。劉利剛說,中國央行在年初采取了一定的政策干預(在市場上買賣外匯)的原因在于年初中國的外匯儲備從3.8萬億美元一下子增加到3.95萬億美元。這反映了境外熱錢對投機人民幣升值預期的資本流動走勢,也反映了國際社會普遍采取“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壓力。劉利剛認為,中國央行短期采取這樣的措施是可以理解的,但中長期來看,人民幣貶值不能實質上改善中國外貿出口形勢,中國央行還是應該采取鼓勵民間資本走出去,鼓勵中國資本流出的措施,這樣才能實現更加可持續的宏觀經濟調控。 美國彭博社評論說,美國尋求增加出口,以推動經濟增長,因此,它緊盯著主要貿易順差國不放。在一些人看來,美財政部的這份報告更像是例行公事,是一份“毫無牙齒”的報告?!八麄冎皇菍χ袊圃煲恍┰胍簦珡奈粗缚刂袊裁础保挥谥ゼ痈绲谋劝部蒲芯抗究偛眉贰け劝部票硎尽? 報告還提到,德國需要增加內需。德國經常賬戶順差超過其GDP的7%,而且這一比例在去年下半年有所上升。在過去10年里,德國內需的增長僅三次快于GDP的增長。報告敦促那些有巨大和持續貿易盈余的歐元區國家,例如德國,采取措施促進內需增長,減少逆差,以促進增長和經濟再平衡。 美國財政部還稱將繼續密切監測日本的政策,以及這些政策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支持日本內需增長。報告批評韓國持續依賴外需,稱在2013年凈出口貢獻了韓國一半以上的經濟增長。為此,報告要求韓國限制外匯干預,僅在市場失序的極端情形下進行,并要求提高外匯干預的透明度。 據了解,美國1988年《貿易和競爭力綜合法案》要求財政部長每半年向國會提交一次《國際經濟與匯率政策》報告。在近年的報告中,人民幣始終是重點關注對象,報告也一直對中國橫加批評,不過,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勢必引發兩敗俱傷的貿易戰,因此,美國沒給中國貼過這樣的標簽?!?/p>
環球時報201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