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萍+孫婧瑋
摘要: 論文首先對河南省現代產業體系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從內生動力和外部動力兩個方面提出了河南省現代產業體系構建的動力要素及其作用機制。最后從構建主體角色定位、完善創新環境、加強體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基于動力機制完善的加快構建河南省現代產業體系的政策建議。
Abstract: Firstly the recent development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in Henan province are analyzed, then, dynamic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constructing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are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l impetus and external impetus. Finally, political proposals for accelerating construction of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based on improving dynamic mechanism in Henan province are given from the aspects of subjects' role definition, improving innovation environment and speeding up reform system.
關鍵詞: 現代產業;河南;動力機制
Key words: modern industry;Henan;dynamic mechanism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10-0011-02
0 引言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并將其作為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的“四個著力”中的一項重要內容。[1]
河南省以其特有的資源條件和交通優勢決定了其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競爭優勢,201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將“著力以載體完善提升和結構優化升級培育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作為河南省2013年的重點工作之一。當前,河南省現代產業體系正處于培育階段,其發展水平和東部發達地區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而現代產業體系的構建、發展需在一定力量作用下完成的,因此,要加快培育河南省現代產業體系,關鍵是在找出推動現代產業體系發展的動力要素,明確這些動力的作用方式,這樣才能通過優化制度設計促進河南省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才能實現河南省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轉變。[2]
1 河南省現代產業體系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省憑借良好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抓住產業轉移和生產要素重組的歷史機遇,借助實施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與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三大國家戰略規劃,產業結構調整趨勢不斷上升。近幾年來,河南省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施多項重大舉措,加速發展四大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六大高成長性產業,改進四大傳統優勢產業,取得顯著成效。2012年六大高成長性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7.9%,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6%,物流、金融、文化等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但是總體來看,受經濟發展水平、生產要素稟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河南省現代產業體系發展仍滯后,產業結構總體低端化,創新能力偏弱,2012年河南省三次產業比例為12.7:57.1:30.2,而同期全國三次產業比例為10.1:45.3:44.6,這些問題直接制約了河南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3]
2 河南省現代產業體系的動力機制
2.1 河南省現代產業體系的動力要素 現代產業體系的發展是眾多力量作用下的“合力”的結果,同時不同地區推動現代產業體系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不可能完全一致。[4]本文認為,要科學地提出河南省現代產業體系的動力要素,可從內生動力和外部動力兩個來源進行分析。
內生動力對現代產業體系的發展起到基礎支撐作用,在相對穩定的經濟地域空間內體現出產業的根植性特點。河南省現代產業體系的內生動力主要包括創新驅動、市場推動等因素。外部動力對產業體系的發展起調節支配作用,具有明顯的動態特點,以調節的方式引導現代產業體系的構建。河南省現代產業體系的外部動力主要包括制度支持、政府引導,產業融合的構建需要由內生與外部動力協同推動,各個動力要素相互關聯、相互約束、相互影響,形成具有河南省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動力機制。
2.2 各動力要素的作用機制
2.2.1 創新驅動 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在于技術創新。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充分說明技術創新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進程中的必要性。技術創新對現代產業體系的動力機制是在制度保證下,企業以市場為導向、資金投入為前提、科技人才為基礎,綜合各種資源實現商業化為目標的新經濟活動,從而推動現代產業的發展,具有一種良性循環的正反饋效應。
2.2.2 市場推動 市場推動對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市場所具有的多樣化選擇將產生巨大的需求集聚效應。為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企業必須根據市場的需求變化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研發更新新產品。市場通過提供激烈而公平的競爭環境以及大量的信息,為企業指明發展方向,促使企業不斷提高創新能力,推進現代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從而為現代產業體系的建設提供動力。
2.2.3 政府引導 政府作為社會的領導者,能否充分發揮其決策、管理職能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關鍵所在。“對于各級政府來說,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首要職能是‘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首先,各級政府要帶頭解放思想,突破慣性思維的約束,以嶄新的理念帶動現代產業體系發展。其次,各級政府應以身作則,充分發揮其作為連接政策與政府工作的紐帶作用,制定并有效實施各項政策措施,大力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4]endprint
2.2.4 制度支持 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過程中,經濟體制以及產業政策起到重要作用。生產要素組合并持續更新的過程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實質所在,經濟體制及產業政策必然對生產要素在產業中的使用方向及效率產生重要影響。資源配置的主導作用沒有得到全面利用、體制改革不完善、缺乏合理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體制環境是我國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滯后的主要原因。[5]
2.2.5 產業融合 作為一種新型的產業組織形式,產業融合是發展現代產業的現實選擇。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中的不同行業之間通過互相滲透融合,最終形成新型產業形態。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相互融合的過程能夠在促使較低層次的產業結構獲得跨越式發展的同時推進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實現產業的高端化發展。在產業融合的作用下,產業結構將由呈線性變化趨勢發展逐步轉變為多元部門并行發展,有利于各企業整合資源,提高產業經濟效益。
3 基于動力機制完善的加快構建河南省現代產業體系的政策建議
3.1 確定主體定位,形成主體聯動 構建河南省現代產業體系,必須依靠企業、政府和社會三方的管理創新與有效合作,最終建立實現三位主體的均衡協同發展的動力系統。利用政府的主導地位,制定完善的政策制度以激勵技術創新企業的發展;以政府為引導,支持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扶持科技成果產業化。
3.2 加強創新驅動 創新必須有一定的戰略方向,才能實現知識的積累,促進價值鏈的升級,推動比較優勢的演化。要搭建河南技術創新平臺,推動企業與科研機構的合作研發, 要提高企業對所引進先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及再創造的能力,進而加快技術本土化的進程,從而從根本上提升全省主要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6]
3.3 加強制度創新 建立有利于技術傳略性研發的制度部署,制定長期有效的研發方案和計劃,成立特定科研機構及領導團隊;構建良好的制度環境以促進產業發展;努力完善法律保障制度,利用法律強制性作用,推動河南省現代產業穩步前進。
3.4 加強各作用渠道,促進產業發展 政策與制度、技術創新、市場調控都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有力保障。但考慮到目前河南在這些方面做得還不夠完善,科技創新能力較弱、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仍待解決,需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緊緊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加強各作用路徑渠道,促進其共同發展,加快構建河南省現代產業體系。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
[2]王三芳.河南省產業結構現狀及政策研究[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7(2).
[3]河南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河南統計年鑒2013[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4]周權雄.現代產業體系構建的背景條件與動力機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2).
[5]劉明宇,芮明杰.全球背景下中國現代產業體系的構建模式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9(5).
[6]苗圩.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三點思考[J].中國發展觀察,201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