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占峰
摘 要:學校教學旨在建立一種促進學生發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學課程體系。要使學生全面發展,必須建立一種符合學生自主發展、融入社會生活、面向學生生活實踐、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學校教育;學生;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159-01
新課程標準旨在建立一種促進學生發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學課程體系。要使學生自主發展、融入社會生活、面向學生生活實踐、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教學方法。班主任要從以下工作做起:
一、開放式教學,給學生創設自由開放的空間,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主關系。教學中,只有在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學習才會熱情高漲;其次要創設民主開放的課堂,關注每一位學主的發展。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使學生保持愉快而興奮的心境,積極地通過書本認證或相互認證自己的見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再者要組織有趣操作,注重培養學主的語言表述和組織概括能力。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的操作與思維聯系起來,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和解決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發揮激勵評價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完善的激勵評價機制能促進學生心身健康發展,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首先,教師要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提高素質,對學生激勵性評價落實在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里。其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即使是學習有困難,品德有缺陷,與教師意見不一致的學生,教師也要尊重,鼓起他們學習的信心和決心。其三,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職責在于幫助學生檢查和反思自我,使學生明確自己想要學習什么和想獲得什么,確定能夠達到的目標;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并促進內在動力和潛能。教的本質在于導,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思維和方法,同時也包括價值觀和做人。其四,在師生交流中,教師應該隨時隨地有耐心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以平常心態和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那怕是什么也寫不出來,學習上非常有困難的“調皮學生”,也要對他們給予不同程度的激勵和關懷。
這是一個鮮活的例子:有一個從小就被人們認為是“笨孩子”的學生。小學的一次家長會,老師對母親說:“這次數學考試,全班35名學生,你兒子是34名,……”回到家中,母親卻豎起大姆指對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說你不是笨孩子,只要你細心些,就會超過你的同桌,他這次是25名。”兒子上初一了,又是一次家長會,老師說:“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一中有困難。”回到家中,母親又一次豎起大姆指對兒子說:“老師對你很滿意!他說了,只要你努力,考重點高中大有希望。”三年級了,這名學生的成績已經在班里名列前茅。所以家長、老師都應該有豎大姆指的習慣,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力翁效應”。
總之,激勵性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要關注學生成長的過程與個體差異,評價不僅要考慮學生的過去,重視學生的現在,更要著眼于學生的未來,通過評價,發現學生潛能,發揮學生特長,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
三、課外活動的廣泛性和實踐性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原因
課外活動是相對于課堂教學活動而言的,它是指除學校有組織的課堂教學活動以外由學生開展或參加的各種活動,包括周會、團隊活動、科技活動、文娛體育活動、衛生和活動等等。
中學生的身體正處于迅速成長的時期,他們有著衣、食、注行的物質需求;同時,他們的心理發展和變化很大、很快,他們在集體中、在社會中,有著對友誼、情感、娛樂、審美、理想情操、倫理道德、人際關系、科學文化、藝術、體育等等日趨強烈的精神追求。后者,即精神生活,是一種高層次的生活。課堂活動也是一種精神生活。毫無疑問,班主任要抓學生的學習,但班主任更應該重視學生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和勞動素質等的全面發展和提高。
如一位男同學參加了圍棋小組,通過一段時間的活動,他的棋藝有所長進,但他在其后與小組其他成員對奕,結果勝少負多,他一方面鉆研棋藝一方面反思,他發現只要是自己輸棋,便一定是在對奕中丟掉了先手,于是他又聯想到他的學習,他找到了他自己學習成績一般的原因。“先手”是圍棋中一個重要概念,“搶先手”是一種謀略。自此以后,這位男生在以奕中和在學習中都注意“搶先手”,下棋和學習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因此,衡量班主任工作的優劣和班主任每項教育措施、教育活動的價值,首先要看它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培養學生的優良品德,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總之,積極組織學生廣泛開展課外活動,對于增長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和全面發展學生的良好個性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對于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和集體教育以及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也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每個人都需要關注,不僅僅是學習差的學生,那些我們認為學習自覺性高并且的確自覺性高的學生也需要我們的關注,也需要我們的肯定。所以,把關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不僅僅是在中游的學生、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那些學習好的學生也需要我們的關注,這才公平。我們必須要有一個衡量的尺度,衡量怎么的教育一個孩子是成功的,而不是只停在分數上,我想這是我們未來教育改革的側重點。如果那時大家真的是不以分數論英雄,而是更在乎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我相信那時中國的教育才會實現一個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