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梁燕
摘 要:語文教學要走出困境,就必須強調語文教學內容的開放性和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對于課堂教學則應該注重師生交流,建立融洽的課堂氣氛,必須從尊重學生開始,把自主權交給學生,師生間建立起平等的交流和對話。
關鍵詞:學校教學;中學語文;教師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368-01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一直處于高耗低效的狀態,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是問題的關鍵癥結之一。由于語文教學習慣于采用注入式,學生缺乏自主的實踐能力,導致語文課堂氣氛的沉悶、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語文教學質量的低迷。因此,語文教學要走出困境,就必須強調語文教學內容的開放性和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對于課堂教學則應該注重師生交流,建立融洽的課堂氣氛,必須從尊重學生開始,把自主權交給學生,師生間建立起平等的交流和對話。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如何正確處理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關系,教師如何扮演課堂角色是提高課堂效率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教師可在教學實踐的探索中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扮演好以下這些角色,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
一、“導演”的角色
教師在這里既充當“觀眾”,更要充當“導演”的角色。角色轉變實施的另一方面是教師應該把“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始終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教師要作為一個“導演”去引導學生轉變以往的學習方式,引導他們去探究學習、去合作學習,從而學會自主學習。“給人與魚不如授之與漁”。我們必須改變長期存在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和以書本為中心的教學格局,在知識傳授的同時更要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素質教育的真正開展就在于我們教師是否真正實現了這一角色的轉變,由演員到導演,是我們教師面臨的又一個挑戰,能否實現這一轉變關系到我們素質教育的開展。
二、“主持人”的角色
如果把一節節成功的新授課比喻成一臺臺精彩的好戲或一場場生動的綜藝聯歡會,那么教師應該充當什么樣的角色呢?有人說教師是總導演,也不然,因為導演畢竟上不了前臺;有人說教師原本就是主演嘛,更不然,因為此定位犯了大忌—— “霸權主義”!所以,新課程標準說得好要求教師做一名優秀的節目主持人。主持人要想把節目做好,首先必須具有豐富的知識,濃厚的文化底蘊,大量的儲備材料。教師要想上好每一節課,最基本的也是知識的豐富性和材料儲備。所不同的是主持人只是在知識“傳授”過程中起橋梁的作用,而教師是直接把知識教給學生,使學生在輕松快樂得環境中學到了知識。因此,如果我們教師能把優秀主持人的一些特點帶入課堂,那么學生將學得更輕松,更樂于去學習。
如何成為主持式的教師呢?電視節目中的許多主持人在此類平等、交互式的活動中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中央電視臺的王牌節目《幸運52》、《大風車》、《開心辭典》等綜藝節目收視率居高不下,以巧妙的編排、新穎的創意設計,觀眾的現場參與、良好的競賽氛圍受到廣大電視觀眾的喜愛。這類玩物“上”智的娛樂節目和受到觀眾喜愛的不同風格的主持人就是一個個成功的范例,處在語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可以從這些范例中受到很好的啟發。董浩和他的節目,以及節目中的孩子們,也正是課程改革中教師和學生教與學關系的理想寫照。節目中的孩子們采用的是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董浩之所以成功,是他了解并尊重孩子們的感受和體驗、需求和愿望,并在尊重的基礎上愛護學生,了解和溝通學生的心靈。解開學生的心靈密碼,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與歸宿點。這也正是一位老師應該努力的方向。
三、“記者”的角色
如今,學生作文的內容及體裁都呈現開放的態勢,話題作文是近幾年普遍的作文考試形式。平時在組織學生進行作文訓練的時候,教師可就某—話題,讓學生進行大膽聯想,并進行討論。這時,老師的角色就可以是記者,就話題有目的性地進行現場采訪。例如:有關“感謝”的話題,老師可以從某一個人,如“感謝父母”“感謝老師”或對某一段時光的感謝,如“感謝高三”;甚至于可以是形容詞,寫對事物屬性的感悟,如“感謝美麗”,敘寫自己對美麗的感謝、感受與領悟。又如“樹”的話題,老師采訪學生的角度就更多:有形的樹,無形的樹,有人栽樹,有人毀樹。人們為樹而禮贊,又為樹而嘆息。樹,寄托著人類熱切的希望;樹,蘊涵著人類豐富的感悟。提起樹,會有說不完的話語,會有自由飛翔的遐想。又這樣學生就會有自由飛翔的遐想。記者角色的扮演還可運用在課堂的點撥式、討論式等教學中。
教師是教學情境的創設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學生心語的傾聽者和積極的反映者。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應該適當借鑒主持人的做法和電視益智節目的形式,在教學中體現出學生的活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的身心感受得到釋放,有一種學中有樂,樂中有學的感受。讓每一堂數學課都是精彩的體現,激勵,喚醒每一個學生潛在的能力,激活每一個學生潛在的素質。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優秀,這是教師不變的追求。
開放的課堂是多種多樣的,很大程度上,它打破了傳統的課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師則唯一的信息傳遞者。教室則是唯一的信息交流所,最重要的一點,它能有效地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
參考文獻:
[1] 周岳.戲劇表演與語文課堂教學之比較及啟示[J].當代教育論壇,1998(09):9~10.
[2] 葛明霞.把表演引入語文課堂[J].課堂教學.2004(1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