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彥君 李新
(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沈陽 110847)
高血壓病患者心臟結構及功能與中醫證型相關性研究
付彥君 李新
(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沈陽 110847)
目的:探索高血壓病患者心臟結構及功能與中醫證型的相關性。方法:收集高血壓病患者113例,根據中醫四診資料進行辨證分型,同時行心臟彩超檢測相關指標,應用方差分析進行統計分析中醫證型與心臟結構及功能的相關性。結果:陰陽兩虛型左室舒末前后經、左房前后徑及左室后壁厚度顯著大于其他各證型,EDV、ESV顯著高于其他各證型,同時EF%及E/A顯著低于其他各證型;痰濕壅盛型室間隔和左室后壁厚度顯著大于肝陽上亢和陰虛陽亢型,EDV、ESV顯著高于陰虛陽亢型。結論:高血壓病患者陰陽兩虛型較其他各證型左心擴張及心室肥厚顯著,同時左心室收縮及舒張功能也顯著降低;痰濕壅盛型較肝陽上亢及陰虛陽亢型左心室結構改變顯著。
高血壓病 證型 心臟 病理學
高血壓病(EH)是一種世界范圍內發病率較高的疾病,長期高血壓可引起左室肥厚、左房增大、心臟的收縮、舒張功能下降等心臟結構及功能損傷[1]。本研究旨在探索EH中醫證型與心臟結構及功能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1~2012年在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EH患者,共113例。其中肝陽上亢型46例,陰虛陽亢型32例,陰陽兩虛14例,痰濕壅盛型21例。統計學處理結果顯示,各證型間性別、平均年齡無顯著性差異,而陰陽兩虛型患者的平均病程高于其他各組。詳見表1。
1.2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采用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及世界高血壓聯盟(ISH)關于高血壓治療修訂指南中所規定的高血壓定義:高血壓(EH)是指在未服用抗高血壓藥物的情況下,收縮壓(SBP)≥140mmHg和(或)舒張壓(DBP)≥90mmHg[2]。中醫證候分型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將EH分為肝陽上亢、陰虛陽亢、陰陽兩虛和痰濕壅盛4型。

表1 113例EH患者不同中醫證型患者的一般資料
1.3 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范圍18~90歲;患者本人同意參與本次調查研究。
1.4 排除標準(1)年齡在18歲以下或90歲以上者;(2)合并肝、腎、肺、內分泌等其他臟器嚴重病變;(3)繼發性高血壓及精神病患者;(4)中醫辨證兩型并見,無主次之分或證型復雜者;(5)孕期婦女。
2.1 中醫證候診斷運用中醫四診的方法收集每個患者的證候資料,分別對患者進行辨證,得出辨證結論。
2.2 心臟結構及功能檢測對入組患者進行心臟結構及功能檢查。患者安靜狀態下,取左側臥位,使用PHILIPS 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聲儀進行超聲檢查,探頭頻率為2.5mHz。檢測室間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收末內徑(ESD),左室舒末內徑(EDD),左室收縮期容積(ESV),左室舒張期容積(EDV),射血分數(EF%)及E/A比值。
2.3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3.1 EH患者不同中醫證型與左心結構的關系比較見表2。
3.2 EH患者不同中醫證型與左心功能的關系比較見表3。
表2 113例EH患者不同中醫證型與左心臟結構的關系比較(±s)

表2 113例EH患者不同中醫證型與左心臟結構的關系比較(±s)
注:與陰陽兩虛比較,*P<0.05,**P<0.01;與痰濕壅盛比較,#P<0.05。
中醫證型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末前后徑肝陽上亢例數室間隔厚度左房前后徑8.8±0.9**#46.2±4.9**468.8±0.9#32.2±4.2**陰虛陽亢328.8±1.3#8.8±1.2**#47.1±6.2**陰陽兩虛149.5±0.610.7±1.756.7±6.740.3±2.1痰濕壅盛2110.0±2.39.7±2.1*48.3±4.7**33.2±5.9**32.8±6.6**
表3 113例EH患者不同中醫證型與左心功能的關系比較(±s)

表3 113例EH患者不同中醫證型與左心功能的關系比較(±s)
注:與陰陽兩虛比較,*P<0.05,**P<0.01;與痰濕壅盛比較,#P<0.05。
中醫證型左室收縮期容積射血分數肝陽上亢例數左室舒張期容積E/A 34.7±15.5**62.4±8.5**4689.8±28.5*1.10±0.40**陰虛陽亢3277.6±20.5**#30.7±12.1**#61.2±9.9**陰陽兩虛14120.8±44.667.9±29.854.2±11.40.60±0.13痰濕壅盛2198.0±57.7*42.5±31.7*58.7±7.4*0.70±0.20*0.82±0.30**
EH與左室肥厚(LVH)的相關性已為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所證實。EH患者左心室收縮期負荷增加,除可致心肌細胞肥大外,心肌間質細胞亦有不同比例的增生,分泌過多的膠原、非膠原性糖蛋白及蛋白聚糖等細胞外基質(ECM)。EH患者左心室長久處于高負荷狀態,使得ECM過度累積,可導致心肌纖維化,而心肌纖維化直接參與了LVH的形成[4]。此外,國內學者有研究發現,EH不僅可導致LVH,還可引起左房增大,且左房增大發生率顯著高于LVH的發生率,左房增大可以單獨存在或與LVH同時存在,且隨著左房內徑增大,LVH的發生率也顯著增高[5]。
既往研究表明,高血壓患者無論有無LVH,均出現左室舒張功能的損害,可表現為E/A比值下降。存在LVH時,有典型的左室舒張功能異常,A峰進一步升高,E/A比值進一步下降,說明EH患者早期即可出現左室舒張功能損害,且伴LVH時,舒張功能損害加重。在EH早、中期LVH對收縮功能影響不明顯,但隨著LVH的發展或加重,收縮功能則隨之減退,射血分數及心排出量呈明顯的負相關[6]。
EH在中醫學尚無確切的病名與之對應,但根據臨床癥狀將其劃分入“眩暈”、“頭痛”等范疇。中醫學認為,高血壓病的病機為肝火灼傷陰津,導致肝陰虛無以斂陽而發“肝陽上亢”;肝陰虛下劫腎陰,形成“肝腎陰虛”;陰精虧損累及陽氣化生不足,形成“陰陽兩虛”;在上述陰陽失衡的基礎上又常有“痰濕”相兼的狀況。依據該病的中醫病機,可以得出肝陽上亢型癥狀較輕,而陰陽兩虛是最重型。
在本研究中,EH患者陰陽兩虛型較其他各證型左心擴張及心室肥厚顯著,同時左心室收縮及舒張功能也顯著降低,這說明陰陽兩虛患者較其他各證型的患者有更長的EH病史,心臟結構與功能改變更為顯著。同時,痰濕壅盛型EH患者心臟結構的改變也較肝陽上亢型和陰虛陽亢型更為明顯,提示“痰濕”因素會加重EH癥情,而引起心臟結構的改變。其具體機制有待進一步探索。
[1]申秀玲,王懷江,朱中麗,等.高血壓病與心臟損害.中國工業煤炭醫學雜志,2001,4(10):737
[2]Guidelines Subcommittee.199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maf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Subcommittee. Journal of Hypertension,1999,17(2):151
[3]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73
[4]劉承云,楊群芳,王琳,等.高血壓病患者血清Ⅰ型前膠原羧基端肽水平升高的意義.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8,26(6):450
[5]蔡薇.高血壓病患者心臟結構改變與心律失常的關系.臨床心血管病雜志,1998,14(1):9
[6]孫鐵軍,呂發勤,馬彩娥,等.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舒張期二尖瓣血流頻譜與左室重量的關系.臨床心血管病雜志,1999,15(8):366
編輯:王沁凱岐軒
R544.102
A
1672-397X(2014)01-0030-02
付彥君(1966-),女,藥理學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中藥藥理研究。yifukim@163.com
201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