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 要 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始終堅持培養、保持學生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而在各教學環節中增添趣味性,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其主體作用,開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等,是小學生快樂學英語重要環節。
關鍵詞 小學生 英語 學習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On How to Make Primary Students Learn English Happily
ZHANG Jie
(Ziliujing District Yuying Primary School, Zigong, Sichuan 643000)
Abstract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always adhere to cultivate and maintain a strong student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has added fun, student-centered, play its main role, to carry out a wide, diverse forms of English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etc.,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tudents happy to learn English.
Key words primary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1 學生學習英語的快樂源自興趣
英語學習對于大多數小學生而言是母語之外的第二語言學習,學生們開始其陌生的,充滿好奇的,而在小學階段英語教師如何能抓住孩子們的好奇心,進而讓他們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是每一位小學英語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然而,實踐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發現這一良好的初衷遇到的阻力和坎坷是能規避的,其中一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存在畏難情緒,甚至害怕發音不準遭其他同學恥笑而對英語學習望而卻步。此時,英語教師就需要從多層面、多視角觀察所有學生,尋找出適合自己所教學學生能快樂學習的方式,來培養英語興趣。
(1)了解學生的性格與興趣愛好。在現實社會中,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點,而學校則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學校里的每個學生也相應地擁有自己的性格特點,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孩子們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對于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在實際教學中一些學生性格內向,不善言辭,遇困難羞于向老師、同學傾訴,卻又無力解決學習中的實際困難,長此以往導致自己逐漸對英語學習產生厭倦,喪失信心。此次,如果英語教師一開始并不以如何學好英語作為突破口,而是先重視學生的心理變化,了解學生的性格與興趣,將其內心中害羞、怕困難的心墻推倒,釋放心里所想,建立起學習的信心。
(2)在小組合作中學習英語知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一些學生初學英語時的方法不當,或情緒忽高忽低,想急于求成。另外由于教師未能再陳舊的教法中不斷創新來適應學生身心的發展變化,從而導致由于英語記憶性知識增多,讓這部分學生感到英語學習索然無味,最終造成英語學習掉隊,甚至放棄學習。面對這類學生,在教學中就應當加強他們在合作中學習。通過團隊合作與努力,多以游戲分組的方式來激勵他們學習英語,使學生們在小組合作中在建立彼此的信任,共享資源與成功,增強小組成員的榮譽感。
(3)促使學生在參與中學習英語知識。目前,小學教育普遍存在著教學班容量大于國家規定的學生容量,導致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對學生的關注不夠,直接影響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度。再加之部分學生自身口語表達能力有限,整節課處于被動、呆滯的狀態,他們內心是希望得到關注,但往往難以獲得理解,孤獨無助感油然而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在課堂上多采用暗示、有意識地針對提問,通過參與式互動游戲等活動,目的不單在于讓其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參與其中。
(4)鼓勵學生多與教師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會發現部分學生在英語學習上表現欠佳,這類學生雖有上進的心愿,但苦于自信心不足,不能在合適的時機展現自己,總覺得努力無望,從而產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師應當充分注意在課堂通過表揚、鼓勵學生不要怕出錯,主動舉手回答教師提問,課后教師主動與學生交流溝通,以給學生講故事、談心等方式,引導學生了解時事,讓他們懂得對待學習應當主動地去追求和探索。這樣就能將課堂教學交流與課后總結、引導交流結合起來,通過充分交流來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習慣,并使這種學習習慣能在其他方面得到良好的延伸。
2 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是快樂學英語的基礎
合理、有效地創設小學生學習英語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能充分激發其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良好的語言環境不僅給人以舒適、自在的感覺,還能讓語言學習者產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可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小學生卻因缺乏英語交流學習的客觀環境,使他們不能將所學的英語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這也促使英語教師不得不思考如何在課堂教學(下轉第179頁)(上接第146頁)中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體驗類似真實生活的英語交流環境,情緒飽滿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缺少真實的語境,興趣也就難以提高,小學英語教師的責任在于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一本教材在每一個老師的手中都會有不同的詮釋,學生也會獲得不同的信息。教師通過認真鉆研英語教材,不斷總結教學方法,讓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收獲最大化。為鞏固此目的,教師需要認真思考,努力為學生創設符合教材、貼近生活的教學情景,營造適宜的語言環境,對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供動力。與此同時,教師的教態、親和力、語言表達能力、課堂管控能力等也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據對筆者所教學的學生調查了解發現,教師態度和藹親切,語言能力強,肢體語言適當,書寫要規范,板書設計合理醒目等,都是他們所希望的,能為其愉快學習打好基礎。
3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是快樂學英語的目的
在現代教育的各個領域,越來越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和“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對小學英語教學來說,學習的最終結果起決定作用的不是教師,而是小學生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須考慮到學習主體的個體特征,要以人為本,發揮和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就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細心觀察學生的一言一行,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被尊重、被重視。在玩中學習是小學教育最有效的一種學習方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的是調動學生所有感官學習。
小學生天性好奇,愛學愛問,愛發表自己的意見,創造欲強。可我們不難發現在日積月累的傳統課堂教學中,孩子們的創造性漸漸消失了,突出表現為問“為什么”的學生少了,學生通常被動接受,在英語教學對話中也僅僅局限于老師用過的詞句,沒有知識的拓展、延伸。基于此種不利于小學生主體作用發揮的現狀,教師應該努力嘗試將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其多提問、提好問,并幫助他們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會積累、整理、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強學習英語的信心和勇氣。
4 開展英語課外活動是快樂學英語的重要環節
教學方法多樣性能充分活躍課堂,讓學生從不同方式中體會學習英語的快樂。這樣的愿望在老式的教學中被忽略,就如再喜歡吃某一樣菜,吃多了也會膩味,當然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經常使用也會失去其魅力,讓學生厭煩。中國國內小學生普遍缺乏接觸和使用英語的場合,操練英語的機會并不多。作為教師,應義不容辭地擔當起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保持和鞏固其興趣的重要角色,著力拓展學生的課余英語學習生活。教師可以結合實際地組織英語競賽,通過各種課外活動,如制作英文標牌語、課前準備唱英語歌、課余組織英語韻詩誦讀、學生自主合作辦英語手抄報等;教師還可以贈予每一位學生英文名字,建立學生個人學習小檔案,讓學生得到充分的重視,提升自信。這一系列的舉措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提高對英文的認識,讓活動延伸到英語教學中,讓學生真實體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
參考文獻
[1] 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 桑標.兒童發展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程曉堂.Jane Arnold情感與語言學習[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