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教師和“警察”:吳小如先生的另外兩副面孔

2014-04-22 07:41:46
傳記文學 2014年2期
關鍵詞:學生

夢 白

教師和“警察”:吳小如先生的另外兩副面孔

夢 白

在古典文學研究者、戲曲評論家、書法家、票友等稱號之外,吳小如先生還有另外兩副不太被人注意的面孔:教師和“警察”。吳老做了一輩子的教師,學生們對他的師德和學識非常景仰,然而,也許是教師這個職業太“平凡”、太“普通”,在社會上的地位沒有那么顯赫、光亮,所以很少有人提到他在教師崗位上付出的心血和取得的成就。而“警察”,并不是現實生活中全副武裝、令人心怵、擁有執法權的赳赳武夫,吳老沒有那樣的架勢和氣魄。這個稱號也不是他自封或笑納的,而是那些因犯了語言文字或文史常識錯誤受到吳老撰文批評的名人帶著幾分譏諷、幾分恨意、幾分欽佩、幾分調侃回贈給吳老的。若一定要和“警察”這個職業相比,他不過是十字路口戴著紅袖圈、拿著小紅旗、含著哨子協助指揮交通的老年志愿者,你翻他白眼、罵他“老不死”或將他視而不見他也奈何不了你,你朝他微笑、為他老當益壯的志愿精神而感動亦完全是你的自由。教師和“警察”,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其實在吳老身上有著必然的聯系。晚年的吳老之所以義無反顧地扮演起文化學術“警察”的角色,從根本上說,還是出于他“好為人師”的倔脾氣,用他的話說:“是本著一個老教書匠的良心為民族文化學術滑坡現象憂心忡忡!”

“我們的永遠的老師”

吳老說他一生除在校讀書和當過幾天業余編輯外,只干過教書這一種工作。1943年至1946年,教過三年中學;從1949年起,一直在高校任教。1991年退休后,還以“客串”身份為北大中文系開了一學期的選修課。回顧近半個世紀的教學生涯,吳老深情地說:“如果說我有什么嗜好,我唯一的嗜好就是講課”,“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實在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在《我愛講壇》一文中,他亦寫道:“我愛本職工作,愛講堂,愛青年人,對讀書、查資料、寫講稿,感到由衷的樂趣。”了解吳老的人,都能感受、體貼到他的這種心境。

吳老戲稱自己是教學崗位上的“救火隊”,讓干什么就干什么。剛開始在大學教書時,專業方向未定,需要干什么都要硬著頭皮去承擔。1952年到北大后,先教了兩年大一寫作。1954年分配到文學史教研室后,雖然他在先秦兩漢文學方面的功底較深,對晉唐文學的興趣較大,但最后還是服從工作需要,去教宋元明清文學,主講宋詞和小說戲曲。但期間又有變化,如被安排去編先秦兩漢文學史參考資料、教“古文選讀”課等等。這在常人看來會分散精力或出力不討好的工作,他都愉快地去承擔,并且都做得很出色。他一生在教學崗位上,以服從工作需要為主;而治學,也是服從于工作需要的。今天,當我們面對吳老構筑的巍然屹立的學術大廈,真有點不敢相信,這一切都是他在繁忙的教學之余完成的。然而,事情就是這樣,往往具有兩面性。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吳老對教學的熱愛和投入,成全了他學術的博大精深的氣象。

吳老視教學為人生最大的快樂。為了把課講好,他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認真備課。關于他備課的情形,我們可以從他對學生諸天寅的指導略窺一二。吳老認為,備課是一項深入細致的工作,是教師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需要“用心,用情,用力,重思”。所謂“用心”,是指備課時把自己的切身體會融入對教材的理解之中,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切忌照本宣科,原封不動地照搬教科書或參考資料,這樣絕不會引起學生的興趣。“用情”,指備課時能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傳遞自己的真實感受,只有這樣才能“以情感人”,激發學生的情感。“用力”,指備課時一定要廣泛查閱有關資料,深研細讀,深入淺出,讓學生獲得較為扎實的基本知識。“重思”,指備課時要學思并用,除了勤于思考外,還要敢于反思、質疑:吳老文章中的好多新見,是在備課過程中發現問題并探究提出的。由此可見,吳老在備課時付出了多少心血!

由于備課充分,講授的內容經過精心篩選和準備,能夠點線面結合、時出新意,再加上吳老嗓音洪亮、語言生動、表達嚴密、板書漂亮,又以講課為樂、善于投入感情,所以,吳老的課非常“叫座”。凡是聽過他講課的人,莫不交口稱贊,對此留下深刻印象。沈玉成先生說,吳老“從《詩經》一直到梁啟超,能全部貫通講授”。中華書局編審胡友鳴先生回憶,他上大學時,學生對老師的稱謂有“先生”和“老師”之別,只有資格老、有學問的才稱得起“先生”。吳老當時是北大中文系最年輕的“先生”。胡先生曾選修過吳老講授的“唐宋詞專題研究”課,當時近兩百人的階梯教授,常常坐得滿滿當當。吳老態度極其認真,“每一個細節都體現出如今人常說的‘敬業’精神——包括對講述內容的熱愛和對學生的尊重”。學生們也聽得如癡如醉,沒有人在下面看書或竊竊私語。吳組緗先生曾高度評價吳老的課堂效果,認為無出其右者。從吳老學生或聽過他講課者的描述來看,此言絕非虛譽!

林庚先生(前排左一)、王力先生(前排左二)、吳小如先生(前排左三)和51級學生合影(1985年)

六七十年代,一次系里召開大會,請學生代表向老師提意見。當時任課的老師幾乎都被提到了,唯獨沒有談到吳老。臨結束時,主持會議的領導直接問大家對吳老有沒有意見。學生都說,吳老師講課真是“賣力”,課講得非常好;我們不但沒有意見,還要提出表揚。學生的眼睛是雪亮的,能夠準確稱量出老師的水平和付出。1984年,吳老在《我愛講壇》一文中寫道:“近年來身體差了,還生過一場大病,盡管下了課疲乏得抬不起腳,吃不下飯,但只要走上講壇,面對著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把自己一得之愚貢獻給他們,立感活力頓增,渾不覺老之已至。記得楊小樓晚年奏技,在臺上生龍活虎,一進后臺連步子都邁不開。但他是一直唱到死的。建國以來,梅蘭芳、程硯秋、馬連良、楊寶森,都是在停止呼吸前才離開舞臺的。我一生愛看戲,對這些藝術大師十分傾倒。因此,從我本心來說,只要我干得動,我決不輕易離開講壇。”可見,吳老是把講課當作一門終身執著的藝術,用全部心血來灌溉的。凡是聽過吳老講課的人,無不為他的這種敬業精神而感動!

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論是與課程有關的,還是與課程無關的,吳老都會認真解答。顧農先生曾向吳老請教《詩經·天保》中的疑難字句,吳老一一回答。當時圍住提問的學生很多,吳老不能只管顧農一個,但又怕他沒明白,只好說下次再談。不料下次課后吳老又被捷足者先行圍住。看到顧農,吳老從人頭上遞過來一張紙,說都寫在上面了,有不清楚的再商量。至今顧農還珍藏著這張用工麗峭拔的小楷書寫的答案,視為鎮齋之寶,因為它凝聚著崇高的師德和淵博的學養。

沒有把握的問題,吳老會老老實實地說等查查書再答復。有時為了一個非常細小的問題,他可以騎車到圖書館泡上半天。一旦有了結果,又會興沖沖地跑到學生宿舍一五一十地認真解答。沈玉成先生回憶,一次,有位女同學問了個問題,吳老在《后漢書》找到了答案。剛吃過午飯就去找那位同學答復,由于正值午休,只好把答案寫下來貼在門上,這才心安理得地去休息。

學生交上來的作業,吳老更是用心批改,大到文章的觀點、論證、結構,小到措辭、錯別字、標點,吳老都不會放過。不少學生由此學會了論文寫作或養成了認真細致的學習習慣。張錦池先生一直保存著吳老批改過的習作手跡。他大四撰寫的論文《從曹操和劉備的形象看〈三國演義〉中的正統觀念》,經吳老指導修改后,發表在權威期刊《文學遺產》,至今還認為是自己研究《三國演義》的代表作,十分偏愛。

課余,對于學生的請求,吳老歷來都是有求必應。諸天寅先生回憶,他們上學時因編寫《中國戲劇史》,得知吳老收藏老唱片很多,于是商請他選些有代表性的京劇老唱片,到宿舍開一次欣賞會。吳老慨然應允,不顧溽暑,用自行車帶著唱片和留聲機按時赴約。吳老邊放邊講,非常認真細致,從京劇起源到唱腔、動作等基本知識,都做了簡要介紹。在場不少學生由此喜歡上了京劇,許多年后對這次欣賞會還記憶猶新。

對自己指導或代管的研究生,吳老尤其盡心。1999年初,費振剛先生赴香港講學,將博士生檀作文托付給吳老代管。為了指導他寫好論文《朱熹詩經學研究》,吳老將《詩集傳》和朱子的相關著作又重讀了一遍。論文初稿經吳老逐章批改,連錯別字都不放過,更不要說閃爍其詞、強不知以為知之處了。論文定稿和出版時,吳老又逐字逐句各看了一遍。整整20萬字的論文,吳老竟前前后后認真看了三遍。說到這里,吳老慨嘆擔任“導師”之不易,無論時間和精力都相當緊張,擔子很重。他說,自己每一時間段內只指導一個學生,從80年代以來,指導或代管過的博士生加在一起也未超過5人。現在新聞報道說,有的“博導”竟在同一時間段內同時指導十幾個乃至幾十個研究生,真不知道是怎么指導的,恐怕連陳寅恪、錢鐘書都要瞠乎其后了!

遇到校外學子求教,吳老也會本著傳承文化學術的責任感,有問必答,循循善誘。中國社科院已故青年學者張暉,本科時將《龍榆生先生年譜》打印稿寄呈吳老指正。吳老熱情地予以指導,并撰文揄揚,認為:“即此日其他名牌大學的博士論文也未必能達到這個水平,甚至有些但務空談、不求實學的所謂中年學者也寫不出來。”后來此書出版時,吳老又專門題簽并撰寫序言。中國人民大學青年學者谷曙光本科時即向吳老寫信請益,后因其導師劉學鍇先生介紹,與吳老過從日密,終于得列門下。谷曙光曾因開設《文心雕龍》課趨庭受教,事后吳老不放心,又打電話指導,足足講了一個多小時,直到谷曙光的手機沒電才罷。后來因谷曙光又要開設杜詩專題課,88歲高齡的吳老先行在家為他講了一學期杜詩。吳老講杜詩已由谷曙光等人整理出版,嘉惠學林。這可算是吳老一生講課的“絕唱”了。

吳老對待自己教過的學生,不管年齡、性別和家庭背景,一律坦誠相待,熱情關懷,不僅傾其所有地傳授知識,而且在生活上盡力關照,對其人生和德行盡量予以引導。對于曾經“冒犯”過自己的學生,也大度包容,并不放棄。袁良駿先生曾是吳老學生,畢業后留校任教。“文革”初,他是響當當的“造反派”,被任命為“中文系教師‘文革’小組長”,負責帶領“非黑幫”教師學《毛選》。每天念語錄,喊口號,早請示,晚匯報,表忠心……有一天吳老貼出小字報,宣布回家自學,不再參加集體學習。這還了得?袁良駿等立即寫了張小字報,“勒令吳同志”馬上回來。吳老當然不敢不回來。袁良駿想,從此吳老肯定對他很反感。沒想到,在北大鯉魚洲分校撤銷快返回時,吳老和袁良駿一起守夜,整整七夜,兩人無話不談。吳老當面批評袁良駿“文革”初太“左”,讓人反感。但到鯉魚洲后,敢于批評指導員的不良作風,難能可貴。吳老還談到“開門辦學”時的翻車事件,指出這是“極左”路線造成的惡果,不能由袁良駿等帶隊者負責。本著對學生的愛護,吳老諄諄告誡袁良駿好好總結經驗教訓,返校后好自為之。這些話對袁良駿影響甚大,成了他和吳老心心相印的感情紐帶。

吳老崇高的師德、淵博的學識博得了學生的普遍愛戴。許多學生畢業多年后,在工作或學術上遇到問題,還會向敬愛的“小如先生”求教。吳老還像當年教書時那樣,一絲不茍、熱情洋溢地予以解答。齊裕焜先生是吳老60年代初指導過的研究生,80年代末,他醞釀寫一部中國古代小說史,打算以小說的類型分類敘述,多次就撰寫思路、設想等求教,吳老總是耐心地解答。初稿完成后,吳老通審了全書,提出許多重要修改意見,使作者避免了不少觀點、材料和文字上的錯誤。出版時,吳老又寫了序言,充分肯定“這確是一次大膽而有新意的嘗試”。學生請他幫助修改稿件、撰寫職稱評語或推薦參加學術會議,只要不違背原則,他總是有求必應,不圖回報。吳老精于翰墨,不少學生請他題簽或求他寫字,他總是無償奉獻。學生于校慶或入學、畢業紀念日返校聚會,吳老總是積極參加,并熱情講話或題詞鼓勵。凡此種種,讓學生“從內心深處覺得‘他是我們的永遠的老師’”(原《華聲報》總編周倜《博古通今、學貫文史的大學者吳小如》)。

在處理師生關系時,吳老堅守著“傳道、受業、解惑”的傳統倫理。他與學生以道義相勉,對學生的關愛和幫助,是為了讓他們在德行修養和學術道路上更好地向前,“惟恐年輕人不早日出人頭地”(1987年7月1日吳老致朱則杰函),但他從不無原則地拔高學生。對于學生的缺點和錯誤,他總是坦然指出,哪怕這個學生已是名滿天下的領軍學者。2001年,吳老發表《宋代文學研究的思考》一文,提醒從事研究必須注意已有成果,舉的反例就是王水照先生寫的《論陳寅恪先生的宋代觀》一文,沒有充分吸取王永興先生《陳寅恪先生史學述略稿》的見解。2003年,吳老發表《釋“索”——與顧農兄商榷》。2004年,吳老批評朱則杰某文應加按語而未加,“說明作者對小學知識不足”。2007年,曾經代管過的博士生檀作文出版《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實錄》。吳老多次撰文,對為吸引眼球把李白稱為“古惑仔”等厚誣古人的現象提出嚴厲批評。類似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吳老對學生的批評,是對學生關愛的另外一種表達。同時,他從不“護犢”的做法,也為學術界吹進一股清新之風。

陪同采訪的張一帆說,吳老非常重感情,平時提到父親、老師或妻子,往往會掉眼淚。談到師生關系,吳老又提到教過自己的俞平伯、游國恩、林庚等先生,眼中洋溢著淚花。他說,他們都很謙虛低調。自己協助游先生編先秦兩漢文學史參考資料時,游先生發現注文中引用了他的文章,立即定下一條原則:“這兩本書一定不許引用我的東西。”我們不能“戲臺里喝彩”,一定要謙虛。這件事給吳老留下了深刻印象。平時,吳老也如此要求學生,從不允許他們宣傳包裝自己。近年學生多次想給他祝壽,都被他婉言拒絕,實在推脫不過,就吩咐幾個熟悉的同事學生一起吃頓便飯聊聊。他的專著《鳥瞰富連成》出版后,學生鈕驃來信指出幾處不準確的地方。再版時,他將鈕驃的信附在書后,并加按語道:“我雖教鈕驃同志讀過幾天古書,但于戲曲一道,他做我的老師綽綽有余。謹向鈕驃同志致以誠摯謝意,并盼今后隨時不吝指謬。”學生沈玉成在《我所了解的吳小如先生》一文中坦言:“過分的坦率有時候會給人帶來麻煩。在吳小如先生的人生道路上,曾經有過不少坎坷崎嶇,這多少和他的鋒芒過露有關。再加上人無完人,自己掌握了廣博知識就難免對人有所指摘,而語言的不留余地又每使被批評者無地自容。”吳老非但不以為忤,反而最認可這篇寫他的文章。

當下,正處于市場經濟的轉型期,在名利的驅動下,師生關系某種程度上淪為市儈式的利益關系。評定職稱、獎項、科研項目時,某些學術“大佬”對自己學生沒有底線地揄揚支持,非我“族類”則不論水平如何,一概黜之。學生對老師也肆意包裝、吹捧。這使學術界也像武俠小說描述的那樣,形成一個個占有某種資源或話語權的山頭、幫派,成為幾個學術“教主”縱橫馳騁的江湖。吳老雖然學術造詣很高,桃李遍天下,但他從未想過成為學術“大佬”或學術“教主”。他嗜好講課,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看作人生最大的快樂。他熱情地表彰學生的長處或進步,也毫不留情地指出學生的缺點或不足。他對學生知無不言,體貼備至,也期望學生啟發自己,超越自己。他與學生更像人格平等的朋友,一起在“尊德性,道問學”的征程上切磋砥礪。他不過是一名平平凡凡、普普通通而又令人終生景仰、沒齒難忘的教師罷了!

敢于直言的文化學術“警察”

晚年的吳老懷著傳統士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將目光從書齋投向社會,撰寫了大量輕快活潑的隨筆雜文,直擊當下社會各種問題。小到語詞的訛讀、濫用和誤用,中到編輯出版、社會文化、教育界、學術界的各種不良現象與風氣,大到國家的政治、經濟、外交等大事,他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大聲疾呼。此時的吳老,不只是埋頭書齋、皓首窮經的淵博學者,更是敢于直言、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用學識和良心為民族文化的健康發展和人民幸福、國家繁榮乃至天下大同建言獻策,受到知識界和社會公眾的贊賞與尊敬。

吳老具有扎實的小學功底,對自己、對學生要求甚嚴,一絲不茍。近年來,報刊、書籍、影視劇、標語、廣告等傳媒中缺乏基本語文知識或文史修養的訛讀、濫用、誤用等現象層出不窮。最讓吳老痛心的是,這些不良現象常常發生在某些紅得發紫的“文化名人”、“影視明星”或重要傳媒身上,甚至有“著名學者”為其辯護,危害甚大。遇到這種情況,憂心忡忡、如鯁在喉的吳老往往不惜冒犯人、得罪人,也不惜被某些“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者譏諷為賺稿費,提筆撰文直接批評。他批評電視劇《武則天》中,劉曉慶扮演的武則天把“婕妤”讀為“捷舒”,“仆射”讀為“仆設”;《宰相劉羅鍋》中,滿腹經綸的乾隆帝(由張國立扮演)把“氷冷酒,一點兩點三點”之“氷”(“冰”的異體字)讀為“水”,把“袞袞諸公”之“袞袞”讀為“哀哀”。

再如,余秋雨將“寧馨”用作“寧靜馨香”,“致仕”講成“到達仕途”。有人提出批評,章培恒先生撰文為其開脫,認為如此講沒什么不可以。吳老指出,“寧馨”是魏晉時的一個擬聲詞、連綿詞,在古漢語中已經定型,其本義既無寧靜意,也無芳香意,不能隨意改作別解,就像“夥頤”不能講成“一大堆面頰和下巴”一樣。至于“致仕”,不能憑余秋雨一句話就改變兩千多年的用法,這不符合約定俗成的通例。由此,吳老談到,這樣隨心所欲地解釋古代語詞,則不學無術者可以憑主觀臆斷任意解讀古書,使后來者無所適從,從而使文化滑坡不知伊于胡底。培恒先生乃國際知名學者,一言九鼎,不宜予某些不學無術之徒以可乘之機。

吳老曾在《文匯報》發表《丙戌上元戲成五律一首》,諷刺語詞的濫用、誤用現象。詩曰:“世事日蹺蹊,太牢狴犴棲(某教授釋‘享以太牢’謂居牢獄是一種享受)。舟沉遭破斧(某大學中文系教師釋‘破釜沉舟’謂以破斧鑿舟使之沉沒),鶴立愧群雞(某干部訓話自謙云:‘本人鶴立雞群,深感慚愧。’)。人我同家父(近數十年來稱他人父為‘家父’者日眾),存亡共品題(某作家健在,譽之者謂其身后留有作品若干,又云近日將有新作問世)。洛濱思白傅,芳草正凄凄(洛陽白居易墓園有題字云‘芳草凄凄’,是以‘凄凄’為‘萋萋’也)。”嬉笑怒罵的調侃背后,寄予著吳老對民族文化健康發展的深深關切。

吳老一生手不釋卷、筆耕不輟,作為讀者與作者的他與書刊(報)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的隨筆中有不少反映書刊(報)編輯出版問題,往往從身邊或親身經歷的事情說起,以小見大,直擊某種不良傾向或風氣。比如,他從有些刊物把作為姓氏的“傅”簡化為“付”等現象談起,倡導出版物中的“文”與“字”應該規范;他由自己著作被編輯隨意妄改的經歷現身說法,呼吁出版社要尊重作者;他批評選注、標點、翻譯古書錯誤泛濫成災,指出董其事者須有深厚的文化素養,要依據可靠版本謹慎從事,編輯也要負起責任;他指責某些譯著錯誤拙劣,草率出籠,懇請出版社聘請有關專家審讀把關;他為報刊、書籍版面、字數無限制擴展而內容反倒單薄、稀釋的現象深深憂慮;他痛心“名人”、“神童”、“美女”等紛紛趕時髦出書,使大批劣質書籍充斥市場;他呼吁有價值“今籍”的整理、發掘、搶救、出版應該提上日程;他感慨稿費過低而書價過高……凡此種種,都反映了嗜書如命的吳老對文化傳承的焦慮與守望。

針對文藝創作和社會文化中的一些弊病,吳老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以“迪斯科”的流行為例,抨擊文藝中的“一窩蜂”現象,指出不僅老太太每天早晚扭腰擺胯,連改編湯顯祖《邯鄲記》,也出現了一群衣著暴露的女郎在臺上大扭特扭。他遺憾熒屏上熱播的電視劇或節目出現了各種令人詫異甚至齒冷的疏誤,觀眾卻“見怪不怪”,積非成是。他感慨傳統文化價值滑落,而宣揚色情淫穢、占卜算卦、相面看風水等等的“性”、“命”之學借弘揚“國學”之名泛濫成災,連學術研究也沾上了這種不正之風。如《中國古代禁忌風俗》和《傳統小說與中國文化》二書,竟聳人聽聞地將《論語》中的“晝寢”釋為“白天與妻子行房事”。他通過外國人到中國后學會“闖紅燈”和“送紅包”的現象,慨嘆“漢化”的神奇力量。他批評人際交往中的誠信缺失、“涮”風不止和商業行為中的虛假宣傳現象。他指斥某些地方為了經濟效益而對文物古跡過度開發,無異于“殺雞取卵”。他責備某些醫院通過要求醫生擁抱病人、“培訓”護士“露八顆牙微笑”制造虛偽的文明禮貌行為。他批評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卻又把子女考師范視為畏途,呼吁提高教師待遇。他感慨社會上重理輕文越來越嚴重,假冒偽劣泛濫,臟話粗話流行,文化垃圾過剩……就這樣,面對可能造成文化斷層、人欲橫流的不良現象,吳老都會本著一個文化人的良心直言進諫。

吳老一生從事教育事業,以教書育人為樂。面對種種教育問題,作為一位“老教書匠”,他更是不能袖手旁觀。他呼吁教育子女應先教育父母,對當前大中小學的德育現狀深深憂慮,為舊社會戲班的“打通堂”竟重見于今日小學課堂而感到震驚和憤慨。針對討論熱烈的小學生“讀經”問題,吳老主張“讀經”應先從成人尤其是“為政者”開始,不宜為剛剛“減負”的小學生增加新的負擔。他有感于大學生人文、道德素養滑坡的現狀,多次呼吁應在理工大學開設“大一國文”必修課。在《關于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設想》一文中,他甚至天真地設想:青年學生最富有正義感和愛國心,最痛恨社會上的不正之風,應該協同公安、工商部門,讓他們走出校門,做一些監督管理工作。

吳老長期在高校工作,針對這塊“人類精神文化最后堡壘”日益嚴重的行政化和教師隊伍操守道德、業務水平滑坡等現象,他憂心忡忡,秉筆直言。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劇研究中心成立大會上的書面發言中,他特意強調外行不能領導內行的問題,希望國劇中心真能辦實事,不要成為什么形象工程或政績工程,只搞花架子或把傳統藝術加以誤導。他批評有的高校或科研機構在聘用人員或晉級時,一律要求應聘或參評者要有博士學位,而不管其才學如何。他感慨高校教師本來工資就低,還要被迫為評職稱自費出書,無疑于叫人用錢“捐”職稱。他撰寫了《為大學師資一哭》《關于“博導”》等系列文章,痛斥某些高校教師一方面明目張膽地爭名奪利,淪落為寡廉鮮恥的市儈;另一方面在講臺上信口開河,在著作中胡說八道。

北京大學中文系1957級入學50周年紀念合影

在《吳小如講〈孟子〉》一書中,吳老由戰國時的“百家爭鳴”談到今天的“百花齊放”,指出“爭鳴”與“齊放”,須遵循學術規范和“游戲規則”。然而,今天的所謂爭鳴,爭的內容往往似是而非,形成了不少學術垃圾;所謂齊放,往往以不倫不類之物冒充藝術創新,制造了很多文化泡沫,一任假冒偽劣者橫行天下。他痛斥學術考核“量化”誤盡蒼生,提醒人們警惕文章扒手和學術扒手。面對學術風氣每況愈下的狀況,他呼吁“如用體檢是否服興奮劑之法檢討學術,或可杜其弊歟?”今天,雖然研發出了檢測學術不端的軟件,但充其量只對逐字逐句的抄襲具有一定威懾作用。多年以前,吳老就以身作則,主動“打假”,承擔起淳化學術風氣的使命。在《試論章太炎的經學思想》一文審讀意見中,吳老毫不客氣地指出,作者治學尚未入門,對章氏之學遠未窺其究竟。《國學研究》如發表這樣的文章,恐必貽人以笑柄談資。在《一本不值得推薦的書》一文中,吳老談到,《明小品三百篇》一書不僅在闡述題旨方面有不少舛誤,而且在注釋部分也有七八十處硬傷。就是這樣一個古籍出版中遍體鱗傷的壞書典型,一家報紙的圖書推薦專欄還大加揄揚稱贊。他大聲呼吁輿論界實應從嚴進行監督,如此,不僅“災梨禍棗”的浪費現象可以避免,而且也可少給讀者制造一些不必要的誤區。

吳小如著《吳小如講〈孟子〉》書影

吳老對社會現實的關注不僅局限于文化、教育、學術等領域,對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的問題,他也從“社會良心”的知識分子獨立不倚的立場出發進行評論,這在《吳小如講〈孟子〉》一書中體現得尤其突出。《孟子》首章提出義利之辨問題,主張把仁義放在前面,吳老闡釋道:“考之后世,凡言利以治國者,其后果往往化公為私;及上下交相爭利,則受害者必為民,故民多怨。尤以不奪不饜四字為誅心之論。……為政者可不慎歟!”筆者采訪時,吳老亦多次強調,當下社會的很多問題,根源在于“交征利”。孟子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吳老闡釋道:“一夫專制,則假群眾之名而行之。‘十年浩劫’中,所謂群眾專政是也。故民主國家之公民,必先有公民意識,乃可實行民主之權力。此中微妙,不可不辨。”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吳老接過話頭說:“為政者有此胸襟,乃足以得民心。如事事處處鉗人之口,防民甚于防川,其不仁不智,亦太甚矣。西方主言論自由,其實亦未必真能自由。要在不怨勝己者而能反求諸己,則雖有異己之言,不妨以與人為善之心待之,又何愁天下不治耶!”在講解“齊人伐燕”章時,吳老聯系國際形勢談論道:“今之發達國家,動輒以重兵入他國引起戰爭,正仆所謂以己之所欲強加于人,其后果未有不亂者。”

十幾年前,在《我的“世紀遐想”》一文中,吳老希望諷刺雜文能少一些。他曾自剖之所以不憚其煩地撰文指謬,是為當前學風浮躁和文化滑坡現象感到憂心忡忡,套用一句《孟子》的話說,“余豈好吹毛求疵哉,余不得已也”。在闡釋孟子“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之言時,吳老深情地說:“仆生也晚,然已經歷北洋政府、國民政府與社會主義下之人民政府三次政權變革。深感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之大不易。今行將入土,愿子孫能見小康之世,于愿已足。”可見,吳老撰寫針砭時弊的隨筆雜文,被人稱為文化學術“警察”,實在是萬不得已。他深深地熱愛著民族文化藝術,希望人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國家不斷走向繁榮昌盛。“愛之深,責之切”,故而他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弊病痛加指摘。捧讀其文者無不在犀利的詞鋒背后感受到那顆純潔誠摯的赤子之心!

這就是吳小如老先生的另外兩副面孔:教師和“警察”。教師,是他傾注了終身心血苦辛經營的。而“警察”,則是他的不虞之“譽”。不管怎么說,他都將這兩種角色扮演到近乎完美的狀態。我們真希望像他這樣的教師和“警察”越來越多!

責任編輯/劉琳琳

猜你喜歡
學生
快把我哥帶走
親愛的學生們,你們并沒有被奪走什么
英語文摘(2020年9期)2020-11-26 08:10:12
如何喚醒學生自信心
甘肅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6
怎樣培養學生的自信
甘肅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4
如何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
甘肅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42
“學生提案”
當代陜西(2019年5期)2019-11-17 04:27:32
《李學生》定檔8月28日
電影(2018年9期)2018-11-14 06:57:21
趕不走的學生
學生寫話
學生寫的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色网站在线视频| 热99精品视频| 再看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四虎AV麻豆| 久久久噜噜噜|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伊人久综合|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日韩av无码DVD| 精品1区2区3区| 欧美高清国产| 9啪在线视频| 久久伊人操|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www.亚洲色图.com|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操国产|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国产精品视屏|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欧洲亚洲一区|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91色在线|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做a爰片久久免费| 理论片一区|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亚洲男人在线| 国产99视频在线| 国内a级毛片| 亚洲无码不卡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五月婷婷综合网|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在线国产毛片|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在线免费不卡视频| 永久天堂网Av|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女熟高潮视频| www欧美在线观看| 98超碰在线观看|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99色亚洲国产精品11p|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一本大道在线一本久道| aaa国产一级毛片|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国产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精品| 91精品国产福利| 片在线无码观看|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久久婷婷六月| 青草娱乐极品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